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行业声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助力数字金融发展

【行业声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助力数字金融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2-28 08:41

□车宁

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浩荡洪流,数字金融则是驱动这股洪流磅礴奔涌的关键动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迅速且深刻地进行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在新发展环境中赢得先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适时出台,为数字经济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制度支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数字金融,数据都是核心的生产要素,而在数据的生成过程中,个人信息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其保护水平直接影响数据质量,进而作用于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有鉴于此,《数据二十条》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数据要素作用发挥的前提之一,强调推动重点行业建立完善长效保护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

在数字经济各细分领域中,数字金融被公认为是重点甚至核心。这首先是因为信息化、数字化进程最早在金融领域展开,最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为其他行业所借鉴。不仅如此,一方面,凭借数字化东风,金融交易特别是数字支付、消费信贷等广泛渗入衣食住行等各个生活场景,在业务发展中沉淀了海量数据;另一方面,金融数据相对更为标准,更易使用且与消费者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其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

但数字金融发展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同步到个人信息保护,反而由于保护的缺课制约了增长的质量。本来,由于与财产信息和生活习惯高度关联,个人金融信息就属于敏感类型,其中的账户信息、财产信息、信贷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以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甚至还属于中高敏感类别。而面对如此敏感的客户信息,部分企业为取得对传统金融的比较优势而贸然抢跑,虽然在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风控等领域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其对个人信息的漠视乃至侵害却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实质影响。

为了有效处置数据使用乱象,近年来我国一直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合规发展、客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制度建设。在一般信息保护层面,《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问世,提供了基础的规范体系和权利框架。在金融信息保护层面领域,人民银行制定有《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构建了信息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防护体系和分级分类的管理机制。

在上述规范基础上,《数据二十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望起到深化共识,举旗定向的历史性作用。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主体需要统筹信息保护和业务发展,从技术应用和规范建设入手,以个人信息保护助力数字金融发展。

首先要打造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个人信息不应是静态的机械的保护,而应是动态的平衡的发展。金融机构及相关科技企业应在充分保护个人信息基础上创新业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成果在广大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共享。

其次要探索可持续的保护手段。一方面,金融机构及相关科技企业应从自身制度建设入手,不仅宏观上要完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保护规范,微观操作层面也要制定并贯彻企业级信息保护标准。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和部署隐私计算等信息安全技术,通过技术红利解决信息保护和数据应用的两难困境。

最后要构建全覆盖的基础环境。要充分发挥金融消费者个人的主体作用,金融机构及其他主体要加强以《数据二十条》为核心的客户宣教,协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成熟地保护自身权益。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引领作用,除了细分领域制度规范完善等“必选动作”外,政府还应从公共数据的打通应用入手,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为包括数字金融在内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的释放提供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