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展望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扬: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展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2-23 17:44

朱海扬:

能够在这个论坛上和大家做一个汇报感到非常地荣幸,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探索、借鉴与展望”。

这个话题是我们参加了咱们这个报告当中的一部分的撰写,我相关的同事做了一些解读。我看了一下今天整个会议,我都参加了,有很多的内容可能是重复了,我就把重复的内容尽快地过去。

首先,我觉得今年是个人养老金的元年,我们做了一个梳理,从4月21日7号文开始到11月25日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个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实际上个人养老金的探索我自己就经历了大概有15年,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保险业开始探讨,到现在真正地出台很不容易。我自己对账户型养老金的理解,认为它是一个投资性的养老金,投资性的养老金我认为有四个特征:

1.纵向共济。既然是在个人账户里面就没有横向共济的职能在里面,也没有公平的职能在里面,公平的职能可能是在税收的额度,是在覆盖面的选择等等方面。在账户性养老金里面就是自己的缴费,年轻时候的缴费,退休的时候领取,这是纵向共济的理念。

2.增值效率为主。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资本市场,这个就像央行有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定要有资本市场才有意义,所以说我想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养老金的发展促使了美国股市的繁荣,还是美国股市的繁荣促进了美国养老金的发展,这个事情我们也只有在实践中来看中国的养老金发展过程。

3.以工龄价值进行估值。这个里面有几重含义,刚才许欣总讲到一个净值型的产品,我非常认同,如果我们是基金业这样的,如果我们采用一种摊余成本法,在企业年金当中也有,这个可能就更像一个契约型产品,同样的,个人养老金如果还是去买一个,比如说储蓄或者是一个委托型产品的话,这样的话,它更多地又变成了一个用不着进行个人化、账户化,就是产品,所以工龄价值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点。

4.个人的风险收益特征需要匹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说个人风险的收益特征匹配非常重要。未来这个人群特征有变化,比如说第二支柱,它可能是一个单位的群体,到了个人养老金可能是一个同年龄的养老目标就是同年龄群体。

这四个特征我自己的理解,随着个人养老金的改革发展,甚至政策上面局部地完善都是有意义的。

7号文是4月21日发布,到了保险、基金、银行、理财都分别发布了各自养老金的管理规定,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份额也出来了,基金业已经可以购买。

我们看一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概述,首先参与的人群已经很广泛了,包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我觉得这次的制度相对来说对银行比较友好,银行承担了四个职能,第一,它是账户管理人,第二,它是销售平台,第三,它是产品提供方,第四,它还是很多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托管行。对于保险业和基金业来讲,他的角色可能更多的就是一个产品提供方,所以说个人账户制这一块银行也承担了很多的责任。理论上来讲,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个账户现在是由银行来开的,养老金资金户天然是银行,以后会不会养老金账户一直会由银行来开?我们也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现在是唯一的,唯一的原因是因为税收各方面需要对以身份证为依据的1000块钱一个月的额度的确认,如果现在咱们在汇算清缴的App上面,因为这个是2018年之前做的研究,现在从2019年开始个税可以汇算清缴了,我相信银行的唯一性这个事情经过几年之后也可以扩展了。

再下面就是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现在跟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这也是将来二、三支柱打通之后的一个障碍,因为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是鼓励分期领取,在领取的时候实行的是梯级税率,而个人养老金是按照3%的税率统一收的,也就是说一次性领取或者分次领取都是3%,这两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在我们的研究项目当中,我们总结了一下境外的情况,刚才我看到孙教授也做了很多的阐述,我就很快过去。在美国个人是通过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股票经纪商多种渠道来设立自己的IRA账户,所以开户的机构,刚才讲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不是资金户,这个实际上是各种金融机构都可以做的,这样各个金融机构之间才能够做这样的账户的服务,否则就只能做一个产品提供方了。

在香港这儿是强基金下的二三支柱是共同建立在一套账户体系下,账户是由核准受托人开立,目前都是信托公司,分布在银行和保险业。

在英国是通过个人储蓄账户(ISA)参与个人养老金。英国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具有低费率的存托养老金计划(SHPs)和面向高收入全匹配并且投资更为灵活的自主型的个人养老金计划(SIPPs)。

马来西亚我拿出来单独讲一下,它其实有一个点特别好,就是马来西亚的EPF有一个平滑机制,所以马来西亚的EPF有可能跟瑞典的AP1都可以成为我们未来做一个平准基金的试点参照。刚才讲到公允价值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其实可以在计划用平准基金的方式进行收益的平滑,也可以在估值方面采用,比如说摊余成本法的平滑。过往在整个世界上来讲,瑞典的AP1和马来西亚的EPF这一块,为我们未来自己做一些收益的平滑,如果受托人来承担一定的责任,它未必要从DC型的信托型变成一个DB型的负债型的这样一个模式,它可以对收益进行一部分的分配或者削峰平谷,我觉得这个是有参考意义的。

在国内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在2018年的时候,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开始了税延养老保险的试点,这个试点主要是产品制,产品制会发生什么问题?在单位代扣代缴的个税下面,购买税延个人养老保险比较麻烦,因为一个养老保险公司操作的时候并不知道你个人的收入是多少,因为当时采用6%和1000块钱孰低,所以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税收递延是当期免税,业务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保险的产品是期缴的,每期都缴,其实现在试点的办法跟咱们现在的办法有一个衔接的问题,有同学已经在问我了,我在2018年参加了个税递延型的商业养老保险,已经开始买个税递延的产品了,我现在再参加咱们的个人账户制怎么办呢?将来我是两份都有呢?我不是都赚了吗?如果只是一份对我不公平,因为我可能不想再买保险的时候我还得期缴,转向基金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可能后面一些细节上也需要做一些衔接。

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制解决了两个问题,在账户层面上直接代扣代缴或者汇算清缴,这个跟单位的人力部门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简单,缴费领取的是税收的问题,在账户层面解决。将来肯定会在在职的时候在某个地方延了当地的个税,在领取的时候到了另外的一个地区,将来可能这个方面也需要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国内的个人养老金实际上还有一些是产品,比如说我们的个人养老金的保险产品比较简单易懂、安全稳健、长期保值,还有现在只纳入了6家公司的金管产品,在银行理财这一块是截止到9月底,我们总募集的规模是1132亿,它的特点是收益比较平滑,而且费率比较低廉,这是亮点。养老目标基金现在是129只纳入到了投资目录,总规模也是接近1000亿。银行养老储蓄也有5年、10年、15年期,刚才很多专家和领导谈到了流动性的问题,就是说设立持有期是有流动性,老百姓很关注流动性,我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一点点不太一样,它不仅是流动性的问题,持有期的设立实际上是剥夺了投资人的选择权,因为我们知道在企业年金当中,受托人来做,如果托管人做得不好的话,受托人可以更换托管人,作为一个年金计划是为全体员工负责的,这没有问题。我们个人养老金可能是一种后端集合,后端集合就是产品多个委托人一个投资人,这样的话委托人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干涉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它所反对的就只能是我赎回了。我们去选择一个5年和10年的产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我并不知道你能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你做得好那没有问题,只是流动性的提升。如果做得不好我想更换的时候我是换不了的。所以在后端养老金产品,后端集合的模式下,我个人建议持有期其实是不宜过长的。因为账户已经封闭了,所以持有期的问题越长越好,可能就是相对而言你是让投资人本身,你把他的选择权给,相当于取消了一样。

我们国内还有实践就是在账户上的实践,实际上这么说,因为税优的账户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机构实际上还没有成熟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和运作的经验,我们也看到在这个月当中,很多银行和基金公司也好,并没有全部开通,在流程当中目前保险和理财的产品好多还没有上线,好多银行、基金公司都做了投教养老专区,包括像蚂蚁上面也有养老专区,我们天弘的App也有很多的功能。大家都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整个的流程打通顺畅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最后我想讲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悟,第四部分。我们对三支柱养老基金的特点对比,真正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才是真正的长期性的资金,个人养老金具备封闭性、长期性和匹配性三大特点。第一支柱,大家讲了名义账户、个人账户下面的一些情景,更多的其实是一个现收现付制,所以它是一个养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为主的特点。第二支柱就像我们讲企事业单位员工发起的养老金计划,但是没有选择权,我们个人参与感不强,当时我们看,其实在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103号文是有的,可以4%缴费,为什么不缴呢?因为有一个问题就是保留账户的问题,如果我自己是一个理性人,我将来肯定是要变化工作的,万一新工作没有这个企业年金计划,我就只能做保留账户一年期存款,我如果给自己个人缴费不明显就是亏损吗?所以其实第三支柱建立应该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觉得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的部分,很多事情就可以解决了。在第三支柱下面的个人养老账户是税延养老金账户,是唯一而且封闭的,积累的是个人的生命周期的纵向公益基金,所以说他有个人投资选择权,也能够匹配自己风险承受能力,通过长期积累可以减轻养老负担。而且我认为也不仅仅是把个人养老金看成是一个养老的解决问题,很有可能他将来是我们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共同富裕的一个解决问题,因为它的目的是解决了账户性养老金在中国的一个增值模式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我想税收优惠应该就会推举到第二位,而投资收益率是首要的因素。

对比一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业务模式,他们都比较相似,我们可以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发展模式和市场格局分析,对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做一个参考。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都是收入相对较高的纳税雇员,业务特征都是信托型业务,退休后才可以领取,有个人账户都是DC型的账户积累制,资金流入稳定,规模稳定增长,但初期的规模小、盈利难、投入大。落地都是基于厚望的,但是实际市场容量是不及预期的,刚才讲到开户的人群有多少,我估计3%,3%这个税率的人恐怕就不太愿意进去,因为1000块钱一个月,只有30块钱的延税,970块钱是本金,这个本金的收益将来再收我点税的话,本来我是税后的。所以这一块可能低税率的人群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除非产品的收益率特别有吸引力。在差异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年金受企业盈利情况影响,个人养老金客户的面积会更广,特征是年金是企业代扣代缴,三支柱可以自主缴费,而且汇款的来源也不限于是他本人,只要转到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资金户当中,谁给钱并不管制,所以有的时候企业也可以支持一下。

企业年金偏前端集合,受托人主导,个人养老金是偏后端集合。在市场特征方面,我看产品提供方增加了银行储蓄和银行理财,在投管机构这一块是年金集体决策,三支柱是个人决策,所以三支柱个人决策的情景下,它又是一个普惠型,是一个小额投资,可能未来的投顾,特别是智能投顾的监管和规范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总结一下借鉴和参考,养老金市场周期比较长,需要长期的培育,个人养老金的客户更广泛,我们觉得还要探索新的获客渠道。需要重点解决的个人客户选择难的问题,产品太多了,刚才有老师讲到默认选择,这也是一个麻烦事,因为现在咱们是统一的平台,你如果像刚才海外在美国,每个机构可以开一个客户,是机构给你提供一个默认选择产品,这是没问题的,咱们现在是统一平台,在销售平台上放谁家的产品做默认选择,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后面包括个人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还有领取期的客户需求,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觉得它有三个点:

1.个人养老金将改变资管行业的模式。因为资管行业的现状其实更多的是产品制,未来会从产品,以产品为核心变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养老投资的需求是账户管理、个人确权、自主选择、匹配个人生命周期、职业特征、风险偏好等等,个人养老特征还有小额普惠、固定现金流、个人生命周期匹配,要配置投顾,要有投资的指导和提醒。我们知道最后它会,以人为核心要考虑个人的特性、场景、产品,

2.改变公募基金的投资模式。因为投资者购买公募基金的行为会变成,首先改变投资者权益资产长期配置的比例,现在大家都偏向稳健型的产品,第二要改变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它是持续性投资,而不是全额的进出。

3.不断提升资产规模。对基金管理来讲,它必须直接触达客户,理解委托人的需求,所以客户画像很重要。还有一点投资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我们注重一个预判,你说这个资产配置怎么做、预判怎么样,对,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对,而这是养老金投资的一个本质,因为我的养老金是未来的一个现金流,并不是这个月就出现的,下个月工资才有,下个月的缴费才出来,所以它的应对能力是很强的,市场下跌了,正好有钱出来,我来应对,这是养老金非常有优势的特点。在公募的前提下,市场下跌了大家都要赎回,我想买的时候没钱了,都赎走了,应对一下子受到了限制,所以这个会改变公募基金的投资模式。

4.改变公募基金销售和服务模式,原来都是线下销售为主,现在一定会变成线上销售为主,原来是注重首发,现在会注重持盈。原来是从无法接触客户,现在要变成直接触达客户,提供普惠的服务。

这个我前面讲过了,它一定会成为一个长期的增值样本。

三点建议。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我觉得账户制是我们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非常明确的选择,还有几个点。

1.建议资产机构都可以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如果是这样的话,它才能做到以账户为中心,否则它永远就是一个产品提供方。

2.要结合差异化的需求不断丰富账户的种类与功能。像美国富达可以从交易策略、场景、税收、工作方式、客户群体多个维度设置不同的账户,马来西亚EPF甚至可以结合宗教信仰等等,年龄缴费设置这样一个账户功能,新加坡就更不用说了,它可以在年轻的时候把养老金转成住房,可以去购买,等到住房还完了以后再去加速养老的积累。

3.二、三支柱的衔接,这个衔接特别是对保留账户的人员非常有意义,这个解决了之后,既可以解决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现在卡住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第三支柱的来源问题。

时间快到了,谢谢大家的聆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