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主旨演讲> 我国账户养老金的改革与路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我国账户养老金的改革与路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2-23 10:22

郑秉文: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现在我宣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发布式暨研讨会“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现在正式开会。根据我们开会的传统和惯例,我先简单讲一讲今天的会议主题,跟大家稍微做几分钟的引导性发言。

今年的主题选择在“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这是今天《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的主题,我围绕这个题目“面对2035的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讲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我国账户养老金的引入与现状。

有这样几个判断:

一个判断是在转型国家,我国是最早在第一支柱引入账户养老金的国家,如果不算拉美账户转型和中央公积金制度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也是在第一支柱最早引入账户养老金的国家。在三支柱结构的养老金制度中,我国几乎是三支柱都有个人账户的国家。这是我国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的这样一个特点。但是每一个支柱的账户养老金的情况又不太一样,第一支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和账户养老金二者相加,账户养老金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做实账户试点(FDC)到现在完全的NDC(名义账户)的过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外部调整的约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支柱是账户养老金,2004年建立至今,在新常态前后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在这之前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发展,后来以个位数的增长率在发展,可以说目前来看发展是十分缓慢的,究其原因与制度设计有很大关系,就这个原因的原因,我觉得与它的指导思想、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系,因为它是因国企改革而产生,包括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几乎在相当程度上都是因国企改革,所以它的制度设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支柱养老金是账户养老金,它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2018年的试点采用的是产品制,到今年账户制的这种改变和转折,逐渐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有这样一个过程、原因是在于顶层设计缺位和部门协调。这是我国账户养老金的引入和基本现状。

第二个观点,我国账户养老金的目标和差距。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说到2035年社会财富储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富储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又指出,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量化的话,就应该是大约人均GDP从2.3万亿开始起步,GDP总量由此推断应该200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是这样两个目标。我们先用一个高收入国家当中,我们对标的美国来看一下我们的差距。美国的账户养老金总量是39.4万亿,全国人均是12万亿,退休人口,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平均是80万亿美元,他的退休人口占总人口是15%,相当于支付基本养老金这个水平的养老金的月数是多少呢?从全国平均来看,是1.74万美元/年,它的基本养老保险在美国是不到1500美元左右。人均全国是84个月,将近7年。如果按照退休人口来平均的话,还是按照刚才的这个平均标准,将达到552个月,46年。

我们从上往下去比对,中国的账户养老金总额一共是4.4万亿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如果全国人均的话,是3000多块钱,如果退休人口人均的话,是15000元,中国的退休人口占总人口的20%,这里可以与美国做一个比较,这就是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如果要是全国平均的话,它相当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0.8个月,如果用退休人口来平均的话,那么相当于3.8个月,这样的话就出现一个差距,我们看看总量,总量的差距是45:1,美国是占到GDP的180%,我们是占GDP的4%,如果人均平均来相比的话是248:1,如果退休人口领取平均比例是348:1,从全国退休人口的支付月数来看是105:1,如果从退休人口的支付月数来看,是145:1,这就是跟美国的差距。美国是高收入国家当中的偏上那一组,它的人均GDP是69000左右,中国人均GDP现在是1.3万亿。如果到2035年,我们可以设定2035年假定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3万人均美元,也就意味着正好相当于美国今天GDP的1/3,人均或者是总量,总量是1/3。同样以今天的美国账户养老金占GDP的180%的1/3作为目标,也就是用60%,到2035年作为我们的账户养老金的规模目标,用这个数来对应中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就是说大约那一年我国的GDP是200万亿的话,账户养老金大约就应该是,60%就应该是120万亿。但是我们再看一下这张表,120万亿60%实际上占GDP的60%,实际上这个水平是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只相当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还低一些,还不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水平这四组分别是占它GDP的81%、91%、117%、129%,美国是180%,最低的是全国平均,是72%,我们60%恐怕比全球平均水平还要低,但是这个可以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养老金水平。假定要是把GDP的60%作为我们账户养老金2035的目标的话,如何弥补这个差距呢?

第三个观点,我国账户养老金的改革与路径。

根据美国第二、第三支柱2:1的比例进行分解的话,中国的第二支柱应该80万亿,第三支柱就应该40万亿。看第三支柱40万亿如何实现?开立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到现在将近一个月,上个月25号到现在23号,大约一共是1700万户左右,据我了解的情况户均资金可能是不到12000,大约一半。全国这样的话就有1000亿左右,这是1600万户,如果是1.7亿户,不是1700万户,大概就是1万亿左右,1.1万亿。1.1万亿按照5%,假定按照5%的复利进行测算,到2035年也就是20万亿,并且这个目标目前开户逐渐到2035,在近几年内就应该达到城镇常住人口每三个人就要有一个人开户,这样可以看到我们的压力有多大,也就是说20万亿恐怕是实实在在的潜在的2035的目标。于是还有缺口,还有20万亿的缺口。

看第二支柱,第二支柱的情况就更严峻一些,目前4.4万亿,在未来13年里面如何达到80万亿呢?在接近2035年的时候,按照职业年金现在加进来的速度,应该能接近20万亿,也就是说第二支柱有缺口60亿,加上第三支柱缺口,大约是30万亿,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这么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应该是80万亿左右。

结论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用制度设计改革来填补这个缺口,这就显得在未来的13年里面是非常急迫的。这就涉及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改革,第二支柱的改革这里主要说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也许有开放空间,企业年金的改革空间是很大的,它不应该成为忘记的角落,否则,我们账户养老金的2035目标是难以实现的。第二支柱的改革包括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包括取消单位缴费的归属期,这个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前两天一个媒体,跟我采访说一个企业最高和最低企业年金水平相差二三十倍,大概是29倍,我印象当中。包括放开个人选择权,包括引入生命周期基金,包括二三支柱之间打通,包括扩大投资范围等等,至于第三支柱,当然也有很大的设计空间,我们现在在36个城市进行试行,这里就不说第三支柱改革的一些想法了。

总而言之,我国账户养老金要达到2035年的既定目标,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唯有改革,打破传统的思维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