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科技助力:农信提质增效之基

科技助力:农信提质增效之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28 09:02

□记者 樊融杰

农信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是农信机构的天然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加快创新节奏、提升服务“三农”的质效,成为农信领域关注的重点。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广西会议上,多位农信领域的专家表示,要注重科技与数据在支农支小与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升农信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探索乡村振兴新产品

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水平、农业产业质效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来自“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也愈发旺盛,不断推动着农信机构的各类创新。

“农信机构应顺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发挥比较优势,主动作为,精耕细作县域和‘三农’市场,在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推动经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吉林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于景茂表示,“当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还较为突出,中小银行应发挥自身‘短、频、快’的比较优势,加强多层级、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有效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缺少有效担保而产生的融资难题。加强与政府、保险公司、国字号涉农企业等战略合作,以利益联结、利益共享为原则,共同探索研发服务乡村振兴新产品、新模式。”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农信机构扎根农村、深耕县域、人熟地熟,线下才是我们的发展基石和真正优势所在。” 河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徐翀表示。

据悉,通过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河北农信在河北省建档农户679万户,评定信用户556万户,评定1.7万余个信用村、291个信用乡(镇)、280个信用示范区。

“特别是采集和掌握了农户的360度‘第一手’信息,如家庭收入情况、在外打工、有无不良嗜好、重大疾病等情况,这些数据是通过线上渠道很难获取的信息,是科技金融公司掌握不到的信息,是农信机构真正的、重要的‘信息财富’,充分体现了农信机构是最了解客户实际情况、最明白客户金融需求的‘身边金融管家’。” 徐翀表示。

近年来,海南农信围绕“三农”实际,大力推广“农居贷”“福贷”等普惠金融系列信贷产品,创新上线“线上社宝贷”,创新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资金贷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小微企业“抗疫纾困贷”等专属金融产品,持续为农村各类主体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通过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强化考核激励、匹配发展费用、奖励新增客户、开展渠道建设、调整人员结构等10项措施,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机制,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海南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书记、主任李晓刚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和能力,海南农信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重点考核涉及支农支小、服务小微企业的贷款发展指标。

科技赋能 发力线上

随着农信机构各类创新的快速推进,科技在农信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赋能,提升服务“三农”水平,成为行业的共识。

徐翀介绍,河北农信将围绕新市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以线下反推线上的信用工程,并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对客户的“精准画像”进一步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确保年底前新市民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在产品研发上,创新研发乡村振兴系列快贷产品,实现线上全流程业务交易。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升级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与当地政府、供销、建行、邮政联手搭建全面融合共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

在科技赋能方面,于景茂表示,吉林省联社发挥平台作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建设数字农贷业务系统,为全省广大农户量身定制“吉信农e贷”线上产品;构建集柜面服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五位一体”的渠道网络。截至9月末,全系统农户贷款净增61.8亿元,增长29.89%,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97.28%。在谋划全系统科技赋能支农支小的同时,鼓励行社先行先试,榆树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推出16款数字化支农支小产品,数字化绩效管理系统作用凸显,两年多时间里零售贷款占比提高39个百分点。

李晓刚认为,要发力线上,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注重科技与数据在支农支小与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线上渠道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据悉,在发力线上的同时,海南农信也将着力重塑线下,疏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李晓刚表示,海南农信将按照“全省一盘棋”原则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提升全覆盖水平,形成“便民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全功能网点+特色网点”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