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绿金> 绿色直接融资支持绿色多层次资本市场

绿色直接融资支持绿色多层次资本市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1-17 11:15

□刘锦涛

我国绿色金融历经数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截至2021年底,全国绿色信贷余额已增长至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但同时也可以看出,与其他行业或领域相比,当前我国绿色融资高度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等直接融资在绿色资金中的占比仅有5%左右,面对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大量资金需求,我国需要不断提升绿色直接融资的规模和质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低碳领域。

绿色融资结构有待改善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绿色融资体系隐含了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在获得融资并投入绿色产业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的重心倾向于放在获得融资上,而非后续的绿色项目和业务;比如银行业对于绿色信贷业务面向对象的资信要求较高,其他企业不容易获得绿色融资支持;再比如企业通过“漂绿”行为获得绿色信贷,弥补财务问题并投入到非绿领域,造成资金空转,等等。

对此,不仅需要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规范性,更要不断提高绿色直接融资占比、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帮助更多有条件和真正有绿色资金需求的市场主体获得绿色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快速而高效地投入到绿色产业之中。

提升绿色直接融资的基础条件

首先,绿色溢价的降低有助于企业主动开展绿色直接融资。从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来看,绿色金融早期的公共品属性较强,一定程度上缺乏盈利性,绿色产业多以政府资金引导的形式推进。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行业和市场的扩展,清洁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从而绿色产品与高碳产品之间的绿色溢价随之降低,这使得绿色金融的盈利属性开始显现出来,这使得企业在寻求绿色业务新增长点的意愿开始提升。

其次,高碳资产的搁浅提升了市场主体绿色投资的意愿。同时高碳产业面临转型风险、高碳资产也面临“资产搁浅”风险,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下,绿色产业潜在的环境兼容性和气候适应性等绿色属性的潜在价值逐渐获得认可,具备环境优势的企业或项目,在未来气候与环境约束下获得的隐性便利和收益得到了发掘,从而企业有投身于绿色产业的积极性,金融机构也有拓宽绿色融资业务的意愿。

最后,政策的重视和引导为绿色直接融资带来了市场吸引力。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并“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这表明在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绿色直接融资正在迅速迈入新台阶。

绿色直接融资未来发展方向

发展绿色直接融资,不仅有助于拓宽绿色金融工具创新领域、为绿色转型以及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金融支持,更有助于实现绿色募资结构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绿色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展绿色直接融资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低碳领域。同时,引导境内主体拓展境外绿色直接融资渠道,也是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国际绿色金融标准趋同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国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等在内的绿色直接融资方式从规模上还将不断提升,不仅绿色债券发行量继续保持全球前列,各级政府也将不断设立绿色产业引导基金,开启ppp模式的绿色基金创新,分别从规模上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短期政策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金支持。

同时,直接融资的流程将不断规范,其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也伴随着金融业环境信息评估水平的显著提高,体现了中国绿色标准对接全球的积极态势。

最后,融资支持导向、投资项目范畴、募集资金流向等目标的精准性还将不断提升,比如从项目上作出年度更新和调整,有利于按照政策目标的阶段性需求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引导,在支持碳排放密集型产业转型与挖掘绿色低碳产业增量上实现过渡和平衡,并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