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专家观点】新市民住房金融需求潜力巨大

【专家观点】新市民住房金融需求潜力巨大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0-13 07:48

□严跃进

“新市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5年提出的,但当时主要是强调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内容。这两年,新市民的内涵明显在扩展。从官方的定义上说,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都可以认定为新市民。该群体的规模大约有三亿人。

新市民规模的扩大,自然也使得相配套的住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增多。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此次政策比较系统全面地对住房金融政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潜力。从住房角度看,此次政策的金融服务主要涉及五方面内容,包括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等。此类要点是后续银行等金融系统需要密切关注的。

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等部门,在针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方面,显然不能止于此。唯有不断研究新市民的住房金融服务需求、更加细化和优化金融服务,才能真正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比如,当前的新市民和以前相比,经济状况总体在改善,文化教育水平也在提高,对于线上金融服务的可接受程度也比较高。此外,也需要对新市民作进一步细分,比如说围绕大学生和农民工,相关住房方面的金融服务应该有差异。

从大学生的层面,大学生的收入特征和其他群体不一样,主要呈现出“前期收入低、后期收入增加”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针对大学生的贷款政策,就不能局限于简单地降低房贷利率等操作,而要开拓新的内容。银行可以在等额本息等传统的月供模式下,积极创新先息后本、延长贷款年限、先低后高等贷款模式。

从农民工的角度,今年,各地出现了很多涉及农民购房的支持性内容。此类群体的购房需求和收入状况都不一样,对于住房金融服务方面的诉求就会不一样。比如,对于务农的家庭,可能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而到城里购房,如何开展宅基地方面的金融服务,同时和进城购房方面的需求做对接,这都是银行可以考虑的内容。又比如,有一些农民属于当地优秀的个体工商户或种植户,在获得房贷方面是否可以更好地享受优惠政策,这都是银行可以积极思考、开展的创新内容。

总体上说,新市民的人口规模大,且住房金融需求或潜力也很大,这都值得关注和挖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过去关注此类群体的焦点可能是在购房上,而在住房租赁市场方面的关注度不多。但实际上,新市民和租房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各地都在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市民租赁此类房源的时候,前期会涉及租金方面的金融需求,后期也会涉及居家生活消费的金融需求,这些都是银行可以瞄准的要点。

(作者系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