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行业综述】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亮点满满

【行业综述】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亮点满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10-13 07:48

□实习记者 许予朋

从解决“有房住”,到满足新市民、年轻人“职住平衡”合理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正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围绕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等领域,《通知》对银行业保险业可参与的环节、可发挥的空间做了详细介绍,这无疑为金融机构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

在政策指引之下,如今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创新实践充满亮点。

创新租房、购房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家银行纷纷向这类项目倾斜信贷资源。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近120亿元,助力新增供给住房约12万套。建设银行发挥自身优势,合理满足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融资需求,目前该行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贷款授信金额超过1150亿元,投放505亿元,支持筹集房源超过40万套(间)。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指导意见,与优质开发商开展深层合作,截至2022年6月末,累计支持租赁住房项目35个、金额404亿元,为北京多区建设筹集租赁住房6.17万套。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在围绕新市民租房、购房中面临的资金痛点,进行产品创新,或与地方政府展开联动,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例如,建设银行发挥集团科技优势,开发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为新市民提供租赁、结算等服务。该平台能够帮助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新市民的租金监管、补贴发放、市场监测等功能。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推行“立业计划”,锚定新市民进入职场初期的租房需求,为应届毕业生等新市民提供前6个月免还本的安居租房贷款。农业银行针对农民进城后的购房需求,推出“农民安家贷”产品。目前农行累计投放7666亿元,贷款余额6046亿元,惠及近190万名进城购房的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家属。

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在开展租房、购房相关金融服务方面“两条腿走路”,为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引入“真金白银”与银行智慧。

探索更便捷、低成本服务

不过在采访中,《中国银行保险报》也注意到一些存在的问题。

由于政策刚刚落地不久,部分金融机构对新市民住房需求的认识尚浅,制约了其后续在产品及服务上的创新。一些银行存在将老产品“旧瓶装新酒”的情况,推出的部分住房信贷产品虽冠以“新市民专属”之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仍存在与新市民群体现实需求不完全适配的方面。一位国有大行东北地区信贷业务人员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该行推出的一款面向新市民群体的住房信贷产品,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了。彼时,产品以更低的利率受到进城购房农民的欢迎。但最近,随着5年期以上LPR下降带动房贷利率普遍,这款产品的优势渐渐消失了。

“从实践中看,如何获取新市民的信贷需求并为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指出,新市民的住房市场属于较为细分的生活场景,而如何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实际住房场景中,使得客户的需求能够更便捷、低成本获得是目前需要探索的方向。

此外,在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时,考虑到这类住房普遍具有开发周期长、收益低等特点,商业银行也面临风控难题。某国有大行信贷业务人员向《中国银行保险报》分析指出,目前住房租赁行业还属于发展初期阶段,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运营时间较短,多数长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还处在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经营数据积累也相对较少。商业银行在对其商业模式、经营情况、信用状况进行判断时,尚缺乏足量案例和成熟经验。

可见做好新市民住房金融服务,需要金融机构“俯下身”贴近新市民群体的真实需求,也需要机构动员自身资金力量、科技力量、人才力量,协同发力,让金融服务更加专业、高效、温暖。假以时日,供需适配,各方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