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头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人民的召唤】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人民的召唤】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08 08:12

□记者 房文彬

云南省蒙自市是我国“甜石榴之乡”,每到瓜果飘香的季节,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镶嵌在绿叶间格外诱人。

老吴是蒙自市土生土长的农民,以种石榴为生。2020年以来,一方面,受自然环境影响,天气干旱使得农作物用水量增加,种植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原本化肥、农药等赊账品都改为现款现货,这让老吴有点“兜不住”了。

“多年的积蓄都投了进去,石榴树已经慢慢长起来,眼瞅着就要结果,可手里没钱了。”老吴回忆当时的处境,“继续干就需要继续投入,不继续干,那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儿。”

困难之际,蒙自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有如及时雨,助老吴渡过难关。“‘惠民贷’真是帮了我大忙!”老吴说。

老吴所说的“惠民贷”是沪农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信用类贷款,通过信贷支持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创业并带动就业。类似老吴的案例不胜枚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在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金融要素主动向农业农村倾斜,涉农金融主体不断增加,优先保障资金供给;金融服务不断深入田间地头,多方合力弥补涉农金融服务短板,持续打通涉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创新“三农”金融产品

我国是农业大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金融业对农业农村的支持持续加强,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涉农贷款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2021年年均增长11.5%。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43.21万亿元。

涉农贷款投入稳定增长,显现了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记者了解到,银行业聚焦重点领域加大贷款规模,不仅助力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有力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而且积极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资金活水及时浇灌至相关产业链,促进新型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

例如,农业银行将做好粮食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作为底线任务和优先工作。2022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累计投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1155亿元;截至6月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351亿元,比年初增加425亿元,增速22%。同时,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扶优等关键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争2022年在种业领域信贷和直接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农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国农业保险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农户提供的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万亿元,并连续两年保持农险保费收入全球第一。

这些数字是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提标”的缩影。

2021年6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据悉,2021年,人保财险在24个省开办了制种保险,承保品种既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也涉及蔬菜、水果、水产制种等。2011-2021年,人保财险累计为20万户次制种农户和1091万亩作物制种提供风险保障。

此外,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据了解,2016年以来,中华保险与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信期货、东兴期货、浙商期货等十余家期货公司建立合作,为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提供保障,有力保护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利益。

优化“三农”服务模式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这意味着涉农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政策、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力保障。

近年来,加强科技赋能农业农村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

今年6月“龙舟水”发生以来,广东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多雨天气。截至7月,广东暴雨及台风相关农险报案达5964件,目前太保产险已赔付超1.2亿元。

据了解,为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目前保险机构普遍坚持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持续加强应用农险大数据、物联网水淹报警技术等技防手段,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进行受灾查勘、施救和定损。

“汛期来临之前,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就已提前部署开展防汛防灾工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客户、重点标的开展汛期风险勘查。”太保产险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提供“保防救赔”服务,通过发送短信等形式推送预警信息;向农户发放农作物、畜牧、水产防灾防损操作手册,并结合承保作物类型就雨前预防措施、雨后管理举措等进行宣传。

据农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广大农户在手机上就可自助申请小额、可循环用信的“惠农e贷”。

“2022年,农业银行将力争累计投放‘惠农e贷’7000亿元以上、余额增长1000亿元以上。同时,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不断丰富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场景金融,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驶上科技快车道。”上述农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支持“三农”领域补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布置相应的金融任务。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到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从《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到《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再到《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银行机构继续单列涉农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完成差异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种种围绕扶农、支农、惠农的金融“礼包”纷至沓来,不断支持“三农”领域补短板,持续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加大对“三农”以及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虽已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但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仍有差距。”山东省潍坊市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欧永生表示,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能力不足,缺乏在发展中防控风险的动力与追求,使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呈弱化趋势。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金融机构可结合“三农”领域特点,创新区域性信贷产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用好优惠政策,推动“三农”领域融资成本下降。

“银保联动不失为创新之策。”包头农商银行行长助理段治龙表示,农业生产在经营过程中难免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引入保险机制既可以保障农民利益,又可以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在保险兜底之下,农民可以不再完全“靠天吃饭”。

欧永生表示,未来,涉农金融机构应适应农村供给侧变化新需求,契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出流程短、环节少、效率高、质优价廉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切实满足新型“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