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记者手记:喜看种粮“科技范儿”

记者手记:喜看种粮“科技范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9-07 08:03

□记者 姚慧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赴德州采访“吨半粮”,见到的第一个种粮大户是齐河县朱阿镇前河村的单斌。他流转了240亩地轮种小麦和玉米。“原来种地,种子论斤播。如今播种论粒数,像玉米一亩地4400粒左右就可以了。而且玉米播种机会自动记录,一亩地的误差不会超过50粒。”“施肥方式也变了。过去,农民买上一袋子化肥,一股脑儿往地里撒。现在实行‘种肥同播’,肥料准确地施在种子下面,更能发挥效用,减少浪费。”单斌说:“打药就更先进了。过去靠人背着个农药喷雾器,喷出来的是小水滴,既费药又呛人。现在无人机飞防喷的是水汽,在气旋的配合下,能将农药喷到庄稼秸秆底部,妥妥地高精准、高效率。”

农业高科技和智慧化模式,让单斌这一代农民告别了传统粗犷式的种田。如今,德州的许多新型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利用语音识别、图像鉴别、大数据分析等多项科学技术,借助于无人机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机械,正在逐步实现农业数字化种植和田间精细化管理,做到远程可视化观察苗情墒情、远程发现和控制病虫害、提前预警自然灾害等,智能化管理正在逐步变成“农家寻常事儿”,“科技范儿”在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

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的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了智慧化农业的美好愿景。武城县志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文中向记者介绍,“志远”合作社一方面以流转的1000亩地做示范基地,在农业专家指导下进行小麦、玉米的优种高产实验,一方面为周边农户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合作社购买了90多台大型农业机械和20架无人机,能为粮食的耕种、管理、收割、烘干、储存提供一条龙服务。购买农机具所需资金一是自筹,二是从武城农商银行贷款,先后贷了165万元,循环使用,很是方便。“土地托管全程服务费800元/亩(不包括浇水)。今年‘志远’合作社承接的全托管土地2万亩,半托管土地1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1320斤。”牛文中说:“两季庄稼如果按3000斤/亩、均价1.3元/斤计算,毛收入3900元,扣除托管服务费,农户盈余2300元/亩,比土地流转的地租收入高出一倍多。”

“志远”合作社这样的智慧农业先行者,得到德州银保监分局高度关注。今年初,分局部署实施银行包干服务对接机制、开展保险服务提升工程,联合市发改委在县域试点建设“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智慧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都是为了加快当地智慧农业发展。目前,“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预授信超3亿元。全市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加大内部资源倾斜,主动对接智慧农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扎实推进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今年以来累计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30余亿元,新发放“鲁担惠农贷”24.53亿元。建设银行、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机构持续深化“银保合作”,积极推广“裕农快贷+保险”等新模式,以农险保单增信方式为种植户特别是智慧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抵押无担保、线上支用、随借随还的经营贷款,目前已为2758户办理授信3.5亿元,贷款发放1.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