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观察:提升金融服务“内驱力”

观察:提升金融服务“内驱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17 08:50


王梓/制图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疫情期间,最怕银行突然收紧银根。”近日,浙江省淳安县一位做民宿生意的民营企业主指出。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更是激活民生和增加就业的毛细血管,承载着许多人的生计与希望。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现金流吃紧、偿债能力下降等难题,需要金融活水为其重焕活力、稳定信心。

为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今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不少指引性政策,并对金融机构提出一些“硬指标”,包括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国有大行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等。虽有宏观调控“指挥棒”,但金融机构仅完成“规定动作”是不够的。只有将外部压力转化为服务民营企业的内驱力,才能给予企业更“长情”支持。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指导商业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即从内部制度层面保证银行“愿贷”动力。目前,已有不少银行探索出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同时,通过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商业银行正逐步转变对国有企业的偏好,扭转“垒大户”倾向,用更多信贷资源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在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时时面临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平衡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应通过加强风险预警和不良贷款处置提升向民营小微企业腾挪资源的动力。目前,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对企业资产质量监测的效率与准确性,从而强化自身“敢贷”的底气。还有一些金融机构通过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的追踪、走访,进一步细化贷后管理各项举措。这些均是有益探索。

此外,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等的外部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风险担保机制等,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内驱力”。以餐饮行业为例,如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共享信息,运用企业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信息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能够有效评估风险,更多发放信用贷款。保险公司也应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加强对企业需求的研究,提供针对性更强、差异化明显的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