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

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17 08:50

□本报实习记者 杜肖锦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银行业保险业深入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特别加大了对因疫情遇困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近日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专访时表示,金融机构需持续加强科技赋能,精细化风险管理。

优化金融服务举措

《中国银行保险报》:从银行业保险业的角度出发,哪些金融举措可以有效帮扶、支持民营企业?

赵锡军:近期的货币政策、减税降费举措以及疫情期间不间断的金融服务等,都反映出国家采取了很多金融措施来缓解疫情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冲击。比如,人民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专门设计了结构性产品;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积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做到“应延尽延”等。保险业也在按照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发展财产险、责任险等业务,不断创新保险产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专业性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您看来,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成果?

赵锡军:现代科技手段让金融服务更精准、专业,商业银行在贷前的客户选择、贷后风险管理方面都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银行专业化服务能力。

从信贷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贷产品创新,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企业信用评估,以批量处理的方式来解决长尾客户风险管理等问题。在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方面,目前已有公司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向合作银行申请到贷款;还有商业银行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这些方式均有助于为缺乏传统抵押物的民营、小微企业增信、授信。

精细化管理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银行在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赵锡军:中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本身是比较弱的。在疫情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其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如果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当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积蓄、增加时,就有可能出现坏账风险,甚至出现风险向银行系统传导的情况。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能在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控制好自身风险,考验着银行的能力。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您看来,商业银行应如何平衡助企发展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

赵锡军:金融机构首先要有承担风险的能力,管理好自身风险,比如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尽可能不要让社会、投资者、纳税人来承担风险的成本和代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出现过多的不良资产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也可能带来信誉损失,这是银行必须要重视的。因此,有必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先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做好风险管理。

与此同时,除了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我们的金融结构也需要发生改变,包括进一步丰富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通过发展资本市场等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路径,而不是将压力与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