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银行业:守护现金流,帮企业活下去

银行业:守护现金流,帮企业活下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8-17 08:50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今年上半年,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一度非常严峻,受“非必要不出京”政策影响,京郊游意外火爆。在北京怀柔经营“农家院”的黄欢明显感到,精品民宿竞争压力增大,他的农家院急需改造升级。

“当时,我手里的资金不充足,并且‘农家院’的房子也不能够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黄欢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正在为融资问题着急的时候,黄欢得知,邮储银行怀柔支行和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上线了一款线上担保贷款产品,担保公司提供100%本金担保,邮储银行见保即贷。

“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通过邮储银行手机银行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审批,当天获得了50万元信贷资金。”黄欢表示。

疫情之下,无数个像黄欢这样的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银行在必要时刻施以援手。

守护企业现金流

经营受阻、资金流不稳定、周转困难……疫情之下,如何守护住民营企业脆弱的现金流,是帮助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为特定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来源。”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在推动延期还本付息方面,今年,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目前这一政策已在很多地方落地。深圳市WY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源转换器生产制造的小微外贸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日本。2022年3月,深圳突发疫情,公司经营陷入停滞,无法正常办理出口业务,货款回收延迟,而月中有11.5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却无力偿还。

此时,建设银行及时发布了“跨境快贷”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客户贷款延期至4月底。这场“及时雨”让公司渡过难关。

“上半年,银行机构已为近150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延期金额超过3万亿元。”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近日举行的通气会上介绍。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

疫情发生以来,商业银行亟须提升为民营、小微企业增信的能力和服务便利度。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零接触式”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和民众对线下场景线上化迁移的需求凸显。今年3月至5月,受疫情影响,山东淄博城区银行网点现场办理业务受限,农业银行淄博高新区支行通过公证处公证并视频远程核对签约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7.9亿元,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普惠金融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至田间地头,提升了更多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在上海尹明果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尹明果蔬”)的“红美人”柑橘棚内,农业物联网设备让合作社实现了智慧种植。“自从去年底上海农商银行帮我们装上了‘小喇叭’,合作社的人工成本降了,水果产量也高了。”看着手机中实时更新的大棚环境数据,创始人尹学兴满脸欣喜。

尹学兴口中的“小喇叭”,是上海农商银行协同上海联通为该合作社安装的“CAT1温湿度监控终端”。据了解,随着知名度提升,尹明果蔬对自身经营及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得知企业渴望提升种植质效后,上海农商银行对接人陈汇谊迅速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打造了这款“智慧大棚”,通过“融资+融智”方式,助力合作社提升经营水平。

“智慧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能进一步带动效益提升,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会更强,我们的收获也会更多。” 尹学兴说。

创新产品助力企业纾困

外贸、小微、科创……民营企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千差万别,在经营中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各家银行结合本地客户特点持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重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广东南海农商银行与佛山海晟金融租赁通过创新“租贷联动”模式,为纳入支持名单的企业提供授信及租赁配套授信资金。

“这一模式下推出的产品具有门槛低、服务对象广泛的特点,能很好解决大部分民营企业实物资产不足导致融资难的问题。”南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同等因素影响,今年,广东某研发制造纳米晶材料的科技型企业供应链一度“吃紧”,回款时间较往年有所增加。“当时,公司非常需要低成本的银行融资,从而降低财务费用。”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介绍,“在此形势下,南海农商银行为我们增大了信贷额度,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同时,给予我们政府专项资金续贷,大大减轻了公司到期贷款转贷的压力。”

针对来到大城市创业的新市民群体,上海农商银行于2022年初设立微贷中心,打造服务本地新市民的“微贷模式”。

今年年初,来沪创业的浙江仙居民营企业主吴女士准备启动一项智慧菜场改造计划,但在具体推进中,采购配套智能设备时产生了资金缺口。据上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实地走访和认真分析,认为该项目对菜场的智能改造符合上海智慧城市定位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在3天内便为企业发放了200万元信用贷款,为吴女士解决了难题。

展望未来,曾刚认为,实践中,商业银行对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出贷款“应延尽延”等政策,产生了很好的帮扶效果。不过在操作中,商业银行也需进一步考察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征分类施策,注意风险防控。同时,要避免对部分短期内需要帮扶的企业“过度放贷”,加重企业偿贷风险。

南海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对风险的把控尚存较大的提升空间。“除了鼓励银行加大与保险公司、担保基金、政府等合作,还可以引导大集团、行业协会等多方加入,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丰富风险缓释手段。同时,加大对融资企业的贴息补助,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上述负责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