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模式

【深读】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模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7-29 08:10

编者按:

金融力量在源源不断地赋能乡村振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深入细节,稳步加大信贷资金投入,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强化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顺利推进,一座座美丽村庄展现新颜……数月来,各地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引导所辖银行业保险业机构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千方百计打造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引人关注。

本期专题聚焦多路记者走访乡村田野,看成绩、看变化,找问题、想办法,共同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江方案:聚金融之力,赋振兴之能

□林琳 记者 赵修彬

产业欣欣向荣、村庄“颜值”与“气质”并存、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采访的日子,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佳木斯银保监分局以监管创新汇聚更多金融力量,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生态 建设美丽乡村

佳木斯银保监分局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融合发展。

“我们发出了黑龙江省首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贷款’,目前已向美丽农村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放1.95亿元。”农发行佳木斯市分行负责人说,该项目涵盖扩建农村电子商务网、硬化路面、建设院落、修建健身广场、新增垃圾箱等惠民工程,将使县域多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为做大“水利银行”,农发行佳木斯市分行于2020年向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青龙山灌区项目投放全省首笔“农发行牵头银团贷款”,整体授信5.1亿元,改善和增加农田灌溉面积501万亩。今年成功审批佳木斯市松花江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中长期贷款11亿元,该笔贷款为佳木斯市分行建行以来,单体数额最高的项目。

庆丰水电站是集水力发电、灌溉、城镇供水、水产养殖及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项目,对汤旺河渠首加固和原有13万亩水田灌溉条件改善的意义重大。在龙江银行汤原支行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顺利推进,带动周边农户水产养殖增收,有效落实“双碳”目标。

聚焦产业 激发乡村活力

佳木斯市内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和乡村金融需求,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向黑龙江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650万元,用于木耳菌生产加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1万余元。”农行汤原支行负责人表示,该行突出“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扎实开展“一县一品”金融支持模式,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筑牢县域“特色品牌”优势。

2018年7月,黑龙江谱华威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圣元国际合作,在汤原投资1.4亿元建设乳品加工厂。2020年2月,农行汤原支行为企业投放建厂后的首笔贷款931万元。

安华农险佳木斯中心支公司积极落地汤原县木耳特色农产品承保项目,预计2022年度承保木耳600万袋,承担风险保额900万元,为当地木耳养殖户解决了后顾之忧。龙江银行汤原支行为汤原县出口企业天源恒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当地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


汤原县汤原镇东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农民致富带头人赵为民(右),向佳木斯银保监局工作人员(左一)、汤原县农商行工作人员(左二)介绍“英才贷”使用情况。记者 赵修彬/摄

聚焦人才 推动“头雁”领航

佳木斯银保监分局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着力在扶持更多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方面下功夫,为技能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汤原农商行持续加大对妇女创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发放巾帼创业贷款及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3.2亿元。去年,该行被授予“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行还根据“三江英才”名单推出“英才贷”,为汤原县汤原镇东大桥村党支部书记、农民致富带头人赵为民发放信用贷款100万元,助其带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

“在面向村屯百姓招工的同时,还对村屯百姓进行技能培训,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技能也就增加了收入。”龙行银行汤原支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已对接两家县重点企业,拟投放贷款1亿元,直接带动近500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佳木斯银保监分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突出服务重点,持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打造更优金融环境,为支持乡村经济发展贡献蓬勃的金融力量。


吉林经验:聚焦四大领域,打造金融生态

□陈宏伟 记者 赵修彬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融生态。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共投放55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吉林省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三年各项贷款增幅29%,优于省内同业平均水平7.87个百分点,年复合增长率达11.64%,均列“国有大行”首位。

聚焦“千亿斤粮”生产

依托吉林省内榆树、公主岭、农安等十大重点产粮县,开展“备春耕”“助秋收”等专项活动,持续引导金融活水润泽“三农”,为农村产业兴旺贡献邮储力量。

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累计投放小额贷款1034亿元,服务84.5万人次,涉农贷款增速36.7%,居“国有大行”首位,服务乡村振兴监管考核评价为“优秀”。

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建成信用村5703个,占全省行政村的61%,为全省农户普遍获得金融服务发挥重要作用。面对今年疫情重重压力,充分发挥“极速贷”“信用户贷款”等线上信用产品优势,全力打通疫情期间信贷资金投放堵点、难点,投放“备春耕”贷款36.35亿元。

聚焦“千万头肉牛”建设

发挥表率引领作用,隆重召开“乡村振兴 邮储兴牧”活动启动会,创新推出“邮牛易贷”八大模式即“银村”“银政”“银担”“银企”“邮银”“肉牛极速贷”“流水贷”“活体抵押”,量体裁衣,“一户一策”满足全省肉牛养殖户差异化金融需求,有效解决养殖户“无抵押、无担保”难题,全面掀起社会各界支持“秸秆变肉”工程发展热潮。

根据吉林肉牛产业“小规模、大群体”基本特征,将支持肉牛养殖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整村授信、批量开发、授信上门、线上秒批”。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开发适应繁育类、育肥类养殖周期的信贷产品,坚实助力“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步伐。截至6月末,建成肉牛养殖信用村203个,累计向1.3万肉牛养殖户投放涉牛贷款26.76亿元,30万元以下占比97%,本年增量列各金融机构第2位,不良率0.22%,为金融支持肉牛产业服下一颗“定心丸”。

聚焦“十大产业集群”

针对吉林省各地特色产业,创新推出黄松甸木耳“农易贷”、东丰梅花鹿“吉鹿贷”、白山人参优质贷、三井子花生流水贷、梅河口松子动产质押等产品,满足各类特色产业链环节融资需求,其中推出秋粮、木耳、花生等特色产业流水贷18个,累计向特色行业投放小额贷款近70亿元,助力“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依托吉林人参产业优势,创新落地人参流水贷、人参动产抵押贷、人参极速贷、银担优质贷,探索人参全产业链贷款,持续延伸产业链服务半径,满足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参户和经销主体金融需求,累计向人参产业投放贷款30亿元,支持人参打造“千亿级优势产业”。


齐鲁样板:先进带头,产业先行

□袁长鹏 记者 姚慧

在山东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人才选拔,还体现在金融机构一心扑在农业上,扎根乡村山野间。其中,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产业类贷款224亿元,6月末贷款余额913亿元,成为全国农发行系统首个产业类贷款超900亿元的分行。

金融为“带头人”插上腾飞翅膀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选树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旨在挖掘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中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先进个人,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榜样力量和典型效应。“带头人”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中选出,首批入围共200人,最终选出10到20人。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建民表示,该行为入围的企业和个人精准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最高可提供1000万元授信额度。同时,该行可为入围企业和个人上门提供全方位金融产品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依托邮政体系,还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惠的农资农技、农产品寄递物流、电商销售等综合服务。

全力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农发行山东分行积极响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今年上半年累计审批高标准农田类项目12亿元,新增高标准农田22万亩,贷款7亿元支持齐河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暨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助力齐河县建成全国第一个50万亩“吨半粮”产能建设示范区。

该行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整治提升,累计审批耕地提升类项目564亿元,覆盖全省16地市和70%的县区,贷款余额456亿元,整治农村各类土地312万亩,新增农用地67万亩,新增补充耕地指标49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8万亩。贷款5亿元支持沾化区北部土地综合利用开发项目,改造3.7万亩盐碱地,达到适合建设渔光互补项目的条件。

同时,该行贷款5亿元支持中国农创港(A区)一期工程建设,引入种业研发企业,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上半年,种业全产业链贷款余额53亿元,较年初增加31亿元,居农发行系统首位。

此外,该行大力支持高端农机装备、高效种植业、智慧农业、农业农村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和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审批农业科技贷款109亿元,余额58亿元。贷款9亿元支持山东嬴城宏济堂中药生产项目,助力打造“齐鲁道地药材”品牌。

全力服务农业全链现代化

农发行山东分行坚持打造“农地银行”特色品牌,在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挥金融作用,并且将目光延伸至全产业链条及配套体现上,确保农业产业行稳致远。

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审批农业园区类项目231亿元,贷款余额134亿元,支持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贷款4亿元支持的中国青州花卉产业综合体项目;支持特色产业贷款覆盖全省16个地市,累计审批贷款58亿元,支持金乡大蒜、威海刺参、黄河口大闸蟹等18个国家和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齐鲁灵秀地 品牌农产品”叫响全国;贷款19.4亿元支持高青纽澜地黑牛牧场和阳信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支持肉牛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山东沿黄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和品牌提升。


让百姓“吃饱”“吃好”

□于大志

盛夏七月,万木葱郁。亲眼所见风景如画的三江大地、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亲身感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背后的金融力量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与老百姓交流,倾听脱贫致富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喜悦;与金融机构探讨举措和成效,了解金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已经蹚出致富路的村民,住进了新房子,发展了产业,有了稳定收入,然而“胃口”也变大了,急需扩大生产,因此对资金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超出政策范围的资金需求,利息太高,手续多,期限限制严格,相比较来说抬钱更方便。”在产业方面,他们对眼下的金融扶持政策感觉“不解渴”。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发展势头向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广大农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由于各地区金融机构出台的政策各不相同,部分村民对于子女入学、婚丧嫁娶、购房购车等消费贷款的需求还得不到完全满足。同时,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佳木斯市政府及时督促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指导银行机构始终坚持以农业发展及农民需求为导向,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着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蝶变。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助力涉农企业纾困解难,召开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打破银企沟通壁垒,针对性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满足农村消费升级需求,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消费领域金融服务,丰富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和居民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辖区金融机构纷纷表示要认真落实政府的指导意见,切实践行好主责主业,积极探索金融支农的重点转移问题,由从前支持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服务转变;由从前单纯支持农民以生存为目标的产业扶持,向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支持转变;探索和创新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出面向农村的保险产品,让农民多一份保障,确保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政府副市长)


【专家观点】引导金融进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张启文 张恒

当前,我国70%的土地依然是农户家庭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之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不愿干”的问题,是小农家庭经营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1983年首次提出“农业专业化服务”概念至今,我国始终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但由于没有完全摆脱在农业中的从属地位,农服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助推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虽普遍使用了大型农业机械,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与网络化水平较低;

二是服务形式较为分散,地区服务模式较单一,依托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较弱,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服务主体与农户的收益空间较窄;

三是服务链条普遍较短,主要集中于产中环节,缺乏电商、品牌等产业链后端、高端服务,优质服务主体欠缺,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产业整体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引领带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强;

四是对新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欠缺相关资源要素与主体进入服务链条,服务体系不完善;

五是服务主体间缺乏分工协作,地区服务网络不完善,各主体倾向于单打独斗,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各主体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

因此,新发展阶段要准确把握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目标,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

一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重视,提升其产业发展定位,优化服务市场环境,取消对市场性服务主体的限制,加大对服务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形成针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二是建立适用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与服务主体的技术推广机制,拓宽服务组织先进技术的引入渠道;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服务模式,将全产业链服务视作农业生产性服务形式的发展目标,创新服务双方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服务主体动力,提高服务双方获益空间;

四是形成优质服务主体的培育与生成路径,提高服务产业发展质量;

五是引导服务链条向后端延伸,提高服务薄弱环节发展水平,整合金融、保险、深加工等各类主体进入服务链条,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吸引返乡人才、农村青年等进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就业;

六是引导不同服务主体错位发展与分工协作,并形成地区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各服务主体的比较优势,尤其应重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激励机制设计。

(作者张启文系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恒系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