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7-15 08:43
编者按: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个难题,主要表现为渠道少、成本高、缺少信用担保、风险大四方面。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提升增信成为部分中小微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重要条件,融资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为市场主体提供的融资增信价值也愈发凸显。多家融资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融资担保与保险公司未来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为普惠金融发展作贡献。
担保+信保,破解小微融资难
□记者 樊融杰 房文彬
担保偏重中小企业,信保业务地域限制少
疫情背景下,小微企业停工停产导致收入受限,继而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易断裂。现金流是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目前对小微企业主来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足够的资金成为一大难题。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出,要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担保”)在稳经济大盘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今年6月底,支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保项目8600余个、在保金额305亿元。
首创担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服务的客户群体覆盖首都地区许多行业,其中,科创型企业占融资性担保业务比重40%,文创型企业占比12%。该公司结合外部发展形势和自身战略定位,推出了“4+1”产品线(4个融资性担保产品系列+1个非融资性产品系列),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导入力度,实施“系统化研发、差异化风控、数据化运营、品牌化运作”,为优化业务结构和放大政策性担保辐射效应提供有力保障。
融资担保公司服务的客户较为广泛,涉及多个行业。例如,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小担保”)的客户有制造业,如传统的电线电缆制造、建材制造,又有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行业,还有贸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客户营收规模从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
“相比而言,许多融资担保公司在开展增信业务时,容易受到地域限制,而保险公司在这方面限制则相对较少。”某资深信贷人员对记者表示,“此外,融资担保公司更偏重服务中小企业,而在一些微型企业甚至个人增信领域,保险公司则更有优势。”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五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深化银担合作,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大服务力度。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性信用保证业务,对中小微企业给予费率优惠。
太平洋产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融资性保证保险主要客户定位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授薪人士。中国太保结合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设计了多款‘普’和‘惠’并重的保证保险产品,例如基于房屋抵押履约保证保险产品开发‘提放保’业务,并构建‘房金融’全场景金融服务体系。”据悉,截至2022年5月,太平洋产险该业务已覆盖全国27个省份,与75家银行建立了合作,累计帮助超过8万名小微企业主获得超千亿元的融资资金。
此外,就中小微企业主短期、小额贷款需求,太平洋产险开发了专属保证保险产品,充分发挥保证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帮助客户从银行获得无抵押资金。截至2022年5月底,累计服务小微企业主超过24.2万人,帮助他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资金近351亿元。
“在疫情期间平安产险尽管也承受了赔付上升的经营压力,但并未因此‘踩下业务刹车’,仍坚定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持续发挥增信分险的功能。”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1-5月,平安产险为35万有生产经营用途需求的小微企业客户的971亿元融资金额提供了保证保险增信服务,小微融资金额占比64%,较2021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以互联网保险模式开展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通过线上获客、集约化运营,降低经营成本,精确支持小而精的普惠型小微贷款,承保融资金额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服务区域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深入覆盖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细分领域。
保险靠数据,担保靠分险
相比商业银行的常规客群质量,融资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会面对资质相对较弱的客户群体。如何从中筛选出风险可控的客户,考验着融资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各自的能力。
“与银行通常采用的专家型风控模式不同,平安产险以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业务为切入点,在管控小微企业保证保险业务风险时,鉴于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权主要由实控人或主要股东掌控,且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可能通过连续创业获得多渠道收入来源,更加注重对企业主个人履约信用风险的审核,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终端主体的把控。在风险定价定额过程中,充分发挥保险禀赋,结合小微企业客群小额、海量、分散的特征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核保”方面,该公司采用了一整套自动化流程。
“首创担保目前拥有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风控体系。首先,我们通过做大规模、控制单笔额度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其次,我们深耕担保行业多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控模型。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大力推广线上产品,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识别。相对于使用反担保物来实现风控,我们更注重企业的核心价值,在行业趋势、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团队等方面充分评价挖掘,主要关注企业第一还款来源。”前述首创担保人士表示。
太平洋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通过征信数据的不断丰富,挖掘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特征,刻画融资性保证保险的风险画像、研发风险量化模型,对风险的评估进行计量并不断提高预测风险的精度,从而在业务开展源头把控品质,有效拒绝或禁入高风险业务。同时,太平洋产险借助科技赋能及风险量化预测模型,针对保后账户实施差异化管理、风险分类,有效提升了已承保账户全生命周期的风控预警、分层管控、精准施策以及智能化程度。
成都中小担保从政策性产品、额度控制、分散客户结构等几个方面来控制风险。“在政策性产品方面,通过银政担合作模式,银行、政府、担保公司分别出资形成资金池,最终损失按资金池的出资比例可几方共同分险;在额度控制方面,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客观存在自身体量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现状,我们在授信额度上,对单户实施额度控制;在分散客户结构方面,公司的授信客户分布在70余个行业,而我们对单个行业客户授信上限控制在总担保余额的10%以内。通过以上措施,近年来,户均金额逐年降低。”成都中小担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同发挥普惠功能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有待缓解,为部分市场主体提供增信服务仍有着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品牌优势、资本实力优势、技术优势等,担保在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领域具有合作渠道广泛、风控底蕴深厚、业务支撑体系完备、市场认可度较高等优势,保险和担保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首创担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履职尽责,坚持以小微为主要服务对象,创新思路,下功夫、有应对、有作为,在防范、识别、化解、分担、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努力保障政府民生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融资增信需求,扩大服务小微企业的担保规模。要坚持政策性业务定位,努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府性目标,真正体现政府出资发展普惠金融的作用。”
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增速将逐步趋于理性。保险公司将借助金融科技,加速内控管理与系统功能优化完善。进军互联网金融这一赛道后,众多保险公司将通过加强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累积风控经验并提升科技实力,这一趋势将促使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更加健康发展,符合监管层的普惠金融价值理念。
太平洋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行业态势看,今年行业整体发展增速将呈现恢复性增长,各信保主体都在加大服务力度。未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银保合作”服务实体、服务小微、服务消费升级,构建多层次融资供给体系,服务不同类型客户的作用发挥将进一步增强。保证保险增信分险功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监管政策的明确指引、规范引导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成为行业共识。
【专家观点】发挥“信贷润滑剂”作用
□李维霖 鞠蕊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紧扣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纾困恢复的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和保障服务指明了方向。
当前,小微企业在融资中主要面对的困境体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融资渠道有限,小微企业只能通过银行信贷或小额贷款等进行债务融资,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二是融资难度大,由于小微企业资质较差,缺乏银行能够认可的强担保措施,因此获得信贷批复或理想额度的可能性较低;三是由于融资难导致的融资贵,小微企业能够成功获得融资往往伴随着繁复的抵质押手续,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操作成本。
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就要了解融资难产生的原因。首先,从风险角度来看,小微企业除了信用风险外,主要面对着较大经营风险,而其抗风险和抗周期能力较弱,经营上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其次,从银行的经营成本角度考量,小微企业融资的本质是对公业务,因此,银行还面对着下户、建档、尽调、授信等必要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标准化程度较低,经营成本高,信贷不具性价比。最后,对信贷决策而言,小微企业财务、税务数据相对不规范也不透明,能够供银行评价其经营情况的信息不足,导致银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信贷决策。
近年来,银保监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引导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进行产品创新,为小微企业进行第三方的外部增信,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商业银行的风控要求进行有效衔接。虽然保险公司提供的融资信保和担保公司提供的融资担保在合同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合同内容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款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实际提供的服务上来讲,融资信保和融资担保均起到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贷润滑剂”作用。
对商业银行来说,这种增信模式带来了较大好处。一是在识别和管理风险中,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均是经营风险的金融主体,在风险识别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经验——这个优势体现在保前的风险防范、保中的实时干预和保后的处置能力。在需要进行主动风险管理的业务场景,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二是在聚集个体并分散风险方面,当前,国家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涌现了很多B端的产业链平台,依托于数字和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之间进行供应链、贸易、物流等订单的流转。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平台沉淀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平台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进行风险筛选及承保定价,再通过大量的风险标的进行风险分散。三是除了在对银行融资提供直接增信以外,信保及担保还在抵质押物落实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融资诉求和银行对抵押物的落实要求之间起到了衔接作用。在很多银行产品创新落地的过程中,保险及担保也可有效帮助银行化解和管理风险。
这种合作也为小微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
一方面,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得到增信后,可以凭借保单或者担保函在银行获得对等金额的融资,不再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更容易获得融资。
另一方面,银行将审核保单或担保函的有效性,按照有外部增信的方式进行审批信贷产品即可,提高了审批效率。多数银行将第三方增信业务视为无风险业务,尤其是保险承保的信保业务,这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无关系,这种观念使得获取增信后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小微企业的经营遇到困难,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发挥“信贷润滑剂”作用,但同时也需充分认识到此类业务一旦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巨大影响。近年来,为了加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从审慎经营的原则出发,银保监会陆续下发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和保后管理操作指引》,并调整了融资类信保业务最低资本的要求,对融资类信保业务的总量和单体额度都进行了限制。
此外,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管理,同时鼓励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再担保的风险缓释作用,降低经营风险。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均应严格遵照监管要求,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审慎开展业务,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李维霖系安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鞠蕊系安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服务高级经理)
记者观察:小微融资增信 “两手都要硬”
□记者 房文彬
一直以来,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凭借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蓬勃发展。但它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资源要素紧缺或错配,很可能会陷入生产或流通的困境。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陷入困境,其中不乏有很多成长型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因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记录不足,从银行贷款很难。
因此,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对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应注重“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并举,合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两手都要硬”才能让广大小微企业真正受益。
一方面,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机制,夯实服务小微内生动力。5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充分体现出激励约束相容的原则。比如,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信心、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激发愿贷动力等。只有全方位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及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作用,助力解决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记录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出,要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同时,明确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可以说,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能够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除融资担保外,近年来,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也在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增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住宿、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在审慎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融资性保证保险覆盖面;落实疫情期间延期还款安排;推动弹性保后管理,减轻遇困客户的还款压力等。
目前,一揽子政策措施已出台,相信在政策持续发力的前提下,再加上小微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各方的不懈努力,广大市场主体一定能够渡过难关、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