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康养> 记者观察:银行积极布局“商业+养老”

记者观察:银行积极布局“商业+养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7-12 08:03

□记者 王方琪

如今,商业银行开始了探索商业养老金融的新模式。

7月8日,北京银行与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发展养老金融服务、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等工作开展全面业务合作。交通银行也表示,交行正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已相继获批开展养老目标基金、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养老理财试点。并且,该行还在不断丰富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银行积极探索商业养老金融模式的背后,是对老龄市场的看重。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深入。2021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成为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2021年末全国人口数较上年末增加仅48万人,创1962年以来新低。中国已经进入“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即将开始人口负增长。

老龄化背后,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养老普遍面临“钱从哪儿来”“服务谁来提供”“健康支撑体系如何构建”三大问题。其中,“钱从哪儿来”是首要问题。

我国已规划起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养老金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基金;养老金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养老金第三支柱。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相对成熟,已有10亿人参保;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相对不足。第三支柱不发达,主要是由于政策支持不够多、服务产品的选择不够丰富。

为了解决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关键的是4月21日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后,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居民养老储备需求刺激下,个人养老金规模未来有望逐渐扩大。根据预测,未来5-10年,个人养老金市场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商业银行都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制度安排,商业银行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入口,商业银行作为与消费者距离最近、覆盖最广的金融机构,在消费者教育和引导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由于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投资者购买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前需开立或者指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而银行在账户开立、产品代销等方面占据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这也为银行以养老金账户为核心开展综合化的养老金融服务提供了机会。

多家银行近期已经宣布完善养老金账户相关业务体系。例如,中信银行推出“幸福+”养老账本,实现第一、二、三支柱养老资产的归集展示;工商银行正加快搭建包括账户开立、资金缴存、产品投资、待遇领取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个人养老金的资金账户体系,并与人社部的信息平台、金融行业平台积极开展对接。

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且资金不可提前支取,每个客户每年可能带来上万元的资金沉淀。此外,在“主场”优势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很可能优先配置银行理财,有力推动银行理财资金逐步长期化。而且账户内资金配置公募基金和保险等产品时也会通过银行购买,对于银行金融产品代销业务也会形成一定增量。未来各大商业银行预计将会就个人养老金账户设立开启“营销大战”。

养老投资是长线投资,商业银行要做客户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投资顾问,引导客户作出符合其长远利益的理性选择。除个人养老金财富管理服务外,养老服务体系的投融资服务、老年客群适老化金融服务也是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