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评论> 【践行政治性和人民性】以信贷推动高质量发展

【践行政治性和人民性】以信贷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6-02 08:26

□娄飞鹏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在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事业心责任感,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就我国的金融结构而言,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需要把信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金融业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资金要素跨时空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融资需求。我国金融机构中,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底,我国金融业总资产为381.95万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344.76万亿元,占比为90.26%。我国的融资结构也以间接融资为主。2002-2021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新增本外币贷款占比一直在50%以上,最高的年份甚至达到95%。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我国金融机构总资产构成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较高,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为主的实际情况,发挥信贷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国信贷总量、结构、价格、质量出现更加积极的变化。首先,信贷总量维持合理增长速度,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通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稳定。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总量从114.19万亿元增加至207.75万亿元。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金融委各项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服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银行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银保监会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2020年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万亿元,比2019年多增2.8万亿元,其中当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多增2.42万亿元。

其次,信贷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需求。在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民生就业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从而实现在精准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防止“大水漫灌”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削弱经济持续增长动能。一方面,在贷款期限结构上,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服务经济扩大再生产。2017年至2022年4月,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89.16%,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14.09%;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78.27%,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04.13%。

另一方面,在贷款投向结构上,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信贷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绿色发展、“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贷款支持,积极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人民银行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银保监会加强监管考核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行动优化信贷投向。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从29.23万亿元增加至45.63万亿元;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人民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7万亿元增加至20.77万亿元;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从8.23万亿元增加至18.07万亿元。2018-2020年,全国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2020年底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41万亿元,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3.14万亿元。另外,金融机构也积极围绕科技创新、普惠养老、新市民等领域,创新产品或服务加大信贷投放。

再次,信贷价格持续下降,积极让利实体经济。2019年8月,人民银行宣布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推动银行改进经营行为,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通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采用降准、降息等多种方式,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2017年12月至2022年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5.71%降至4.65%,下降106个基点。2022年3月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在2020年金融让利实体经济过程中,仅贷款利率下降一项就实现让利超过6000亿元,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此期间,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无还本续贷,金融机构发展线上贷款实现随借随还等,也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最后,信贷质量保持优异,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各种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其中,金融部门在通过信贷总量增加、结构调整、价格下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信贷质量,从而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作出积极贡献。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2017-2021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约12万亿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不良贷款率逐步下降,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1.96%降至2021年底的1.73%。

“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追根溯源,就是要管好货币信贷总闸门,避免总量过度宽松。否则,就可能导致脱实向虚和投机套利,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也会迟滞结构性改革步伐。在信贷业务发展中,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围绕实体经济需要,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创新信贷金融产品,完善信贷业务服务,精简信贷业务流程,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调整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让信贷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