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读> 【深读】政企发力知识产权保险

【深读】政企发力知识产权保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5-31 08:25

疫情当下,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进一步为广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政策指引下,其他知识产权保险近年来发展脚步也逐渐提速。然而,受限于开展时间有限、产品配适度和企业投保积极性等各方面因素,知识产权保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此,《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通过采访政府机构、专家及企业,探讨造成知识产权保险、质押融资服务规模小的堵点和痛点,并研讨解决方案。

政企发力知识产权保险

□记者 房文彬

“能下定决心维权,与此前申报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有关。” 今年1月,北京五隆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隆兴公司”)获得一笔40余万元的专利执行险出险理赔。五隆兴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打这种维权官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有不小的顾虑。但这次我们在年初及时递交材料申请理赔,很快便获得赔款,给公司资金周转减轻了压力。”

北京试点效果

五隆兴公司是机械加工及设备制造领域的小微企业,2021年10月,该公司发现某外地企业采用的设备与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相同,涉嫌侵犯公司权益,于是向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团队反映其疑似被侵权。

2021年底,该案在被告所在地正式立案。随后,试点保险公司完成该企业出险的专利执行险理赔。

这得益于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以组合形式推出的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两项试点产品。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申请专利。但同时,知识产权纠纷逐渐增多,由于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法律属性,权利人在解决纠纷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企业维权成本不断增大。而且,即便是获得胜诉,往往还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导致一些企业不愿维权、不能维权,直接影响了权利人的创新热情,制约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北京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险种涉及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显示,试点两年来,北京市已有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312家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为20余个重点产业的3366件专利投保,共获得补贴保费3800万元,保障金额达33亿元,承保人均为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试点以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公司已完成两笔专利执行险出险理赔,累计赔付近60万元。

近年来,知识产权保险发展逐渐提速。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丰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品种,为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执行保险、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等服务。

天津银保监局鼓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先后推出专利执行险、境外展会法律纠纷法律费用险、专利质押融资保证险、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险等险种,自开办以来已惠及全市140家次科技型企业。

宁波银保监局和宁波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宁波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丰富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品种,推广发展商标专用权保险、专利保险等产品,保护“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知产”变“资产”

疫情当下,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进一步为广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提供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等专项保险外,太平洋产险、太平财险等保险公司针对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发展潜力大的特性,开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通过引入专利权质押,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为拥有有效专利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保证保险,减轻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风险的顾虑,帮助科技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通过引入政府贴息和保费扶持政策,解决了科技企业融资贵问题。”太平洋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截至2021年底,太平洋产险青岛分公司累计为217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8.11亿元贷款支持,部分受支持企业在获得融资支持后发展迅速,并在新三板实现上市。太平财险自2017年开始承保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截至2022年3月31日,助力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融资,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1353.77万元。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开展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多家金融机构推出质押融资产品。截至2021年底,已推动北京市23家银行金融机构的50多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上线。

据介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还建立了同银行间的质押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通过北京银保监局向银行推送首批知识产权领域的“白名单”企业,反向推送机制通过首贷中心综合受理平台实现与银行间的直联互通,根据银行需求精准高效地开展银企对接。据悉,目前已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正式签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机制。

提高企业维权意识

由于知识产权相关保险的开展时间有限、产品的适配度和企业投保的积极性等各方面原因,目前知识产权保险参保企业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部分有政府专项政策补贴的地区。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险投保率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维权参保意识不足,企业购买意愿不强烈;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尚不完善,保险出险率较高;目前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化程度偏低等。”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责任险部总经理宋国峰表示。

太平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是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维权意识、责任认定和损失定额的技术及依据、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发展等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知识产权保险方面,保险业还面临复合型人才缺乏、风险识别困难、数据积累不足、产品定价缺乏依据、企业投保意愿不强烈等各种问题。

“一方面,保险公司较难识别知识产权保险的风险情况、难以确定知识产权保险的损失范围及金额,业务开展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再保公司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领域划分十分精细,每一权利主体可能会影响或被影响的权利类型、损失金额都存在极大的个体化差异,难以归类、量化,这为知识产权保险的保额设置和费率拟定都带来很大的难度。”太平财险相关负责人解释。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记者发现,知识产权保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保险公司创新发展和服务科技企业的重点。

太平洋产险表示,将继续丰富知识产权保险的产品体系,提高保险产品的供给种类。释放承保能力,提高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的赔偿限额。尤其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保护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太平财险表示,除积极创新险种外,还将在融合知识产权律师服务和申报服务、利用大数据识别风险和描绘风险画像等方面做进一步尝试。


“知产保险”:机遇与挑战

2021年,我国国内专利授权数为4467165件,同比增长26.88%; 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4.98万件,同比增长17.4%

□李文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保障国家安全。

近年来,多地政府通过推动和扶持发展知识产权保险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其成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保险在国内的发展正处于机遇期。

首先,企业创新日趋活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知识产权保险需求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国内专利授权数为4467165件,同比增长26.88%,在知识产权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风险快速上升。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案件4.98万件,同比增长17.4%。此外,我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战略竞争加剧,科技竞争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频繁发起对华企业的“37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按照美国《1930年关税法》就涉及侵权的进口产品展开的行政调查)使得国内企业出海面临较大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激发知识产权保险的需求。

其次,保险业步入调整转型阶段也使得更多的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知识产权保险。从外部看,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保险业发展也出现降速。从内部看,一方面监管部门持续强化保险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得保险业的发展更加重视质量;另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使得财险公司的营利空间被压缩,各家财险公司都在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最后,政府不断加大对发展知识产权保险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制定发布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保险快速发展,浙江、北京、广东、重庆、山东、安徽等地都出台了地方性知识产权保险扶持政策,产品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不过,知识产权保险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影响其持续高质量发展。

首先,大量中小型科技企业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风险认识不足,保险需求意愿不强。知识产权这种无形的财产不能直接感知,主要依赖法律制度的确认与保障。但是,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所有人、管理人法律知识缺乏,一方面受到侵害时存在“厌诉”情绪,另一方面往往也不能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容易产生侵权行为。

其次,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与业务风险控制。发展知识产权保险涉及众多科技领域,需要熟悉国内、国外不同的法律制度,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超过70%从事的是知识产权代理,其中绝大多数又是从事商标权代理的;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机构占比只有21%。而且,这些服务机构中只有11.6%能为客户提供海外服务,其他都是面向国内客户。保险公司自身专业人才不足,又难以从市场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科学、准确、高效控制和防范知识产权保险业务风险存在困难,保险产品开发与业务发展自然就趋于保守,难以满足客户的保障需求。

最后,虽然全国有不少省市都发布了地方性知识产权保险扶持政策,进行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但是缺少专门的知识产权保险法律法规和国家层面的统一扶持政策,制约了知识产权保险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知识产权保险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知识产权保险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加快知识产权保险立法,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


记者观察:“知产”变“资产” “堵”在哪儿

□记者 仇兆燕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金融服务有着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不大、融资金额较低、普及度和覆盖面尚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这些客观情况依旧存在。

这一矛盾主要是受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的影响所致。由于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专利价值和风险控制判断存在难度,业务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在采访中,有机构明确表示,这一业务领域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而非基于企业自身需求。

针对评估难问题,在采访中,多家保险公司不约而同地表示,较难识别知识产权保险的风险情况、难以确定知识产权保险的损失范围及金额,业务开展极大程度地依赖于再保险公司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目前知识产权质押的主流处置方式是通过拍卖、捆绑交易、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售等。但从近几年专利交易情况来看,成交量并不稳定,有时候不容易处置掉。

这些问题都对“知产”变“资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诚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工作总结》中所表述的:知识产权评估难、质押物处置变现难等因素影响下,银行金融机构基于风控考虑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后,基本难以通过质押的知识产权处置完成追偿。这客观上降低了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披露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北京地区开展业务的银行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质权人的仅占21.2%,其余大部分项目是将质押贷款转变为担保贷款,自身脱离专利价值评估和质物处置等环节,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机构。

怎么办?政府机构与专家建议从三方面加强探索:一是加快引入知识产权分析机构,探索构建与产业、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企业专利价值评估评价体系。二是可探索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在采访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指出,通过建立专营机构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机构等专业化平台作用,联合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处置、流转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模式。三是加强探索创新,进一步盘活知识产权资产功能作用,探索通过股债联动、收购许可等创新方式处置违约质押物,将短期处置转换为长效的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