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两会专访】让更多新市民住上保障性租赁房——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袁建良

【两会专访】让更多新市民住上保障性租赁房——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袁建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3-10 07:40

□记者 朱艳霞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新市民、年轻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问题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新市民、年轻人为何被重点提及,政策性银行将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相关举措具体落地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资深专家袁建良。

亟须发展保障性租赁房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必须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袁建良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流向城市。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末这一比率还会提高。此外,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些流入人口对住房的需求量非常大。

袁建良称,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大部分采取的是市场化的方式即商品房来解决住房问题。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有些城市的房价涨得非常高,新市民、青年人的收入与高房价有着较大差距,购房支付能力有限,租房也较贵,他们迫切需要保障性租赁住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租金相对较低。”在袁建良看来,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住上负担得起的租赁住房,满足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对住房的需求。

此外,在中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布,这些开发区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很多人到开发区就业,而往往离城市中心比较远,需要建设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给员工。可以说,这类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园区扩大产能、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袁建良表示。

开发性银行重任在肩

近日,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好国家开发银行作用。国家开发银行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这是国开行的使命和责任所在。”袁建良表示,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中长期信贷领域的主力银行。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这个供应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也是落实“房住不炒”的非常具体的措施。

袁建良介绍,国家开发银行有着多年从事住房金融服务的经验,从2017年开始提供租赁住房的信贷业务支持,累计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了1260亿元,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约25万套。

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是各地方政府参与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有多年的合作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合作模式和执行体系。

此外,经过多年的住房金融业务历练,国家开发银行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骨干队伍,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

合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

从各地公布的“十四五”住房规划中可以看出,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多地“十四五”住房发展重点。例如,上海市确定“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广州市“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住房总量的45.8%。

如何更好地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服务好新市民?

在袁建良看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好规划,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在产业园区建设中,过去园区注重厂房建设,对居住房屋重视不够,要想留住人才,除了建设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外,还要建设好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商场等,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另一方面,要完善与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目前一些地方还没行动起来,就是配套措施不够,例如,在什么样的土地上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工业用地、集体用地还是商业用地,这些都需明确。”

袁建良表示,在多方协作下解决上述问题,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好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