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思想> 【新春第一访】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专访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

【新春第一访】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专访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2-09 08:59


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这是业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国银行保险报》专门开设“新春第一访”栏目,邀请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高管畅谈对于行业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本期采访对象是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

张东宁

□记者 王方琪 赵辉

服务方法论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指出,创新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那么针对这一类企业群体,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并抓住其中的金融机遇?

张东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居于产业链价值链上游地位,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实现大创新、小产品干成大事业的特点,是引领中国科技突破“卡脖子”领域的关键变量,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轻资本、缺乏合格抵质押物等特征,也和普通中小企业一样面临“融资难”问题,需要银行金融服务与时俱进,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作为扎根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特色,支持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那么如何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一是突出专业化,搭建多层级专营体制。总行层面,设立“科技创新金融中心”,统筹全行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分行层面,设立专职管理团队,实现前中后集约化管理。支行层面,全行成立科技特色支行26家,其中北京地区15家。

二是突出精细化,构建全周期产品体系。北京银行通过50余种信贷产品,精准服务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陪伴科技企业成长壮大。推出“专精特新领航贷”、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智权贷”、以股权质押的“成长贷”、信用贷款“融信宝”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北京银行与北京市经信局合作,打造服务高精尖企业的“双益贷”,创新推出融入知识产权价值的线上产品“科企贷”,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贷服务。

三是突出特色化,探索综合服务模式。依托“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平台,打造投、贷、孵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抢抓北交所成立机遇,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模式创新,打造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生态链条。

四是突出新颖化,发挥科技赋能作用。北京银行创新推出北京银行“京管家”普惠金融APP,实现信贷业务从申请、审批到提款的全流程线上操作,通过“科技+金融”的创新融合,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一站式金融服务。

四大结构性机遇

《中国银行保险报》:今天,银行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变,您如何看待国内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

张东宁:当前,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从全球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范围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美联储“先加息,后缩表”的政策路径加剧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行业和中小企业经营仍然较为困难,稳增长面临多重挑战。202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经济下行压力传导至银行业,突出表现为贷款需求不足、利差收窄、风险上升等挑战。如何在低利差环境中维持盈利增长、在同质化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在风险挑战面前保持稳中求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银行业需要破解的核心问题。

看到挑战的同时,也需要看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没有变,银行业转型升级、稳健前行的大趋势没有变。特别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银行业将迎来四大结构性机遇。一是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带来的机遇。实现共同富裕将带动我国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到203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规模有望从4亿人增长至8亿人,为零售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增长开辟广阔空间。二是“双碳”目标的机遇。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量或将在百万亿元以上。三是区域发展的机遇。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四是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疫情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更为银行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有望步入“加速突破期”和“红利释放期”。

加快五大转型

《中国银行保险报》:新一年,北京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张东宁: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北京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快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模式五大转型,进一步实现规模、效益、结构、质量均衡发展。

一是发展模式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型。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优化指标考核体系,突出公司有效客户数、零售资金量增量、绿色金融增量、普惠贷款增量、存贷比等结构性指标,坚定不移走轻资本、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是业务结构进一步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加大零售转型资源倾斜力度,打造绿色汽车金融中心,大力推进个贷业务线上化转型,加快信用卡业务专营化发展,升级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零售利润占比提升至50%。

三是客户结构进一步向中小微企业转型。加快“公司客户倍增计划”实施,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用好供应链金融、公私联动、大数据平台等拓客利器,在持续做大做厚公司客群基础上,完善以客户为核心的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增强客户黏性和综合贡献。

四是营运能力进一步向数字化转型。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快推进“211工程”建设,以核心系统升级为核心、业务部门为主导、企业建模为方法论,推动数字化转型规划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五是管理模式进一步向支持服务转型。加强北京银行金融研究所建设,与中央财经大学共同设立“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强化总行在数字化转型、碳金融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赋能作用,支持一线经营单位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发展质量。

发力绿色汽车金融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年1月7日,北京银行以“领跑绿色金融、引领低碳生活”为主题,举行“北京银行绿色汽车金融中心发布会”,正式成立北京银行绿色汽车金融中心。看得出北京银行在持续发力绿色汽车金融。请您谈谈在这方面的战略思考?

张东宁: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减排降碳的重要抓手。在新能源车品牌的带动下,汽车新零售模式持续创新,直营、线上销售等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服务体验。主机厂、经销商、汽车金融公司的传统合作闭环正在发生变革,行业的革新为汽车金融业务提供了发展及创新空间。

为此,经过充分调研,北京银行启动了绿色汽车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并与北汽蓝谷、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奇瑞徽银等多家车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是突出科技优势,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场景为载体、以智能风控为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汽车金融服务。二是突出联动优势,强化公私联动,推动自身与汽车制造企业、经销商的授信合作,信用卡分期合作以及与汽车金融公司、车贷平台的助贷、联贷合作。与行业客户、个人客户一同共建绿色汽车生态,助力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不断扩容升级,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破解“不可能三角”

《中国银行保险报》:北京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坚持“专营化、特色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请您谈谈北京银行如何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张东宁: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破解规模、成本、风险“不可能三角”的难题。北京银行成立26年来,始终深耕小微金融市场,通过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是坚持专营化定位。北京银行在总行、分行层面均设立普惠金融部,在支行层面设立近60家小微特色支行。通过专设信贷额度、专职客户经理团队、专项考核政策,全面推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二是坚持特色化服务。北京银行充分依托区位优势,持续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服务特色,成立科技特色支行26家、文化特色支行22家,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破解普惠金融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难题。

三是坚持数字化转型。渠道端,推出“北京银行京管家”普惠金融APP,与企业手机银行、对公网银、京管家微信小程序、H5等一道形成全方位线上客户服务渠道;产品端,打造“京信链”“银税贷”“普惠速贷”等线上贷款产品;运营端,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特点,打造“线上信贷工厂”模式,建设全流程普惠线上操作平台,大幅提升业务操作效率。

四是坚持生态化布局。深化与监管部门合作,疫情发生以来已落实人民银行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资金710亿元,惠及数千家小微企业。北京银行与税务部门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与北京市文资中心携手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西城区政府、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共建北京版权资产管理与金融服务中心,与政策性银行开展“转贷款”合作,充分发挥各方机构“几家抬”合力,为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