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史> 【红色金融】福利暖心治愈,彰显人文关怀——上海“银联”的凝聚力工程(中)

【红色金融】福利暖心治愈,彰显人文关怀——上海“银联”的凝聚力工程(中)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2-01-21 07:55

□林振荣

创建消费合作社

“孤岛”时期创建的“上海市银钱业消费合作社”,就是“银联”兴办的受益最快,受益面最广的福利事业,是旨在减轻同人负担、密切同人联系的福利典范。彰显出“银联”所期望的,兴办福利事业经济上要具有自立能力,自负盈亏,惠民便民特色,一经创办能站稳脚跟,长期办下去,不能朝兴夕废。

“以人为本”,本质上体现在目光朝下看,关心社会底层疾苦,诠释为对同人生存条件及状态的密切关怀。由于日寇“以战养战”加紧掠夺,租界内的金融市场大受扰乱,外汇暗市波谲云诡,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职工生活日趋艰难。“银联”于1938年10月1日,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口号,倡议筹建银钱业消费合作社。“银联”为此组建筹备委员会,发起征求社员运动,总股本初定为国币一万元,每股一元,每人限购10股,向银钱界从业人员征集股资,第一期共有192人认购698股。到1939年春,开启第二期集资。在会报《银钱报》上特辟专辑专栏,鼓励和倡导广大银钱业从业人员踊跃参加,得到银钱业上层人士徐寄庼、林康侯、裴云卿、吴蕴斋、潘仰尧等积极赞助,入股的社员达千余人,征集到股金2600余元。

“银联”于1939年5月21日正式宣告成立,社址在河南路(今河南中路)如意里十三号,选出周乃伟、孙瑞璜、潘仰尧、吴礼门、贝露孙、刘普生、应永玉、乌崖琴等21人为理事,首任社长为周乃伟(周德蓀,四行储蓄会副经理)。同年的7月30日,合作社的门市部开业,由方祖荫、刘普生、吴诚安、王巨梁等负责日常经营。

合作社成立后,贯彻互助合作的原则,一切按社章办事,紧紧依靠会众,以改善生活福利为目的,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践行薄利多销原则,使合作社的商品零售价低于市价,减轻社员的生活负担,竭诚为会众谋福利。经潘仰尧、贝露孙利用自身在工商界的人脉资源,接洽协议了近百家国货厂商为会员团购特约优待项目,如冠生园食品店、蔡同德国药店、生活书店、申报馆、难民习艺所、鹤鸣鞋帽店、咸昌呢号等,凭优待证享受折扣优惠,充实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品种及数量,市面上比较稀缺的西贡米、肥皂等,也可凭证配售。“银联”与“保联”“华联”三家消费合作社,合办了煤球联合经营处,向社员配售紧俏的煤球。

民以食为天。一段时间里米价猛涨,“银联”向由虞洽卿主持的上海市民食调节协会按集团订购大米办法,前后两次共订购一百九十三包,每包一百斤。此举不但解决会员口粮短缺问题,而且销售的价格也比市场价格便宜许多,社员们从合作社中得到了实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人社员的实际困难。

“福利事业年”

1939年末,“银联”的会务经费杯水车薪,入不敷出,难以维系,遂成立经济委员会,发动永久会员与赞助会员各自增缴会费,争取到各银行钱庄会员的固定会费每月900余元,并经过银行票据交换所总经理朱博泉、交通银行经理王子崧、中国银行副经理潘久芬、程慕灏,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吴蕴斋等的襄助,通过评剧彩排演出,募集到1500元临时救急捐款,这些暂时举措让“银联”挨过了年关。

1940年新年聚餐时,“银联”理事会检讨了工作,认为义务与权利是对等的,国难当头,民生维艰,不能一味地摊派增加会费,应该提升服务意识,自力更生创收,减轻同人生活负担,同舟共济纾缓时艰,遂统一思想认识,确定1940年为“福利事业年”,发动同人群策群力推进福利事业,同心同力开源节流。

决议继续维持原有的“金牌”活动项目,比如符合“勤学、勤业、交朋友”之宗旨,可以引导同人进步的文体娱乐活动:体育组筹办行庄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评剧话剧组排练进步剧目义演;学术组开展图书征求运动举办各类补习班及征文比赛;《银钱报》克服纸张印刷涨价困难坚持不辍,创栏目举办失业登记及职业介绍,由“银联”拨给经费,发行福利奖券,举办扇面展览会等来筹集福利基金,等等。除此而外,有意识减少大型活动,节省会务开支,以“谋会员大众福利为依归”,创造条件,多兴办一些花费少实效大的福利项目,为会员带来实惠。

真心实意为同人谋利益

“银联”尽其可能满足会员需求,形成了一系列深受会员欢迎的金牌会务项目。

——兴办医疗保健。1939年“银联”设立了医药卫生库,采购各种常用药品,陈列专柜,免费供应会员,以应不时之需。聘请陈克惠等名医按日轮流常驻会所,免费为会员诊病,有护士担任助理及配药工作。推行会员保健,发行会员保健券,持券向上海保健会免费检验体格、推行防痨、接种牛痘、注射针剂、诊治疾病。

1947年8月,“银联”通过扇面展览活动义卖收入,划拨福委会的经费有法币4900余万元,遂扩充银钱诊疗所,经金惠民、王允和热心规划,颇具规模。计置办诊疗台、诊疗床、手术柜、手术台、药品、调药台、体重磅等用具,并购备常用药品一千余万元。1948年4月公开登报增聘了牙医严大之等医师二人、中医师一人、护士ー人,增设口腔、妇科、小儿等科,扩大服务范围。诊疗所于9月14日开业,收费低廉,热情为会员服务,同时实施保健工作,曾推行防痨运动,为会员接种卡介苗。自9月14日至12月3日,不到三个月,共门诊、出诊1700余人次。

——开设“银联”理发室(设在会所里)。1939年时每位收费二角五分,以后增加到三角,买优待券还有折扣。每月理发服务都在700次左右,一年达8000余次。旧历年关,还临时增加座位,每天理发多达100多人次。在会所搬至慈淑大楼622号后,价格照旧,与市场ー般理发店加倍收费二元相比较,只有其七分之一。会所电梯常常停驶,很多会员愿意徒步上六楼,与熟人聊天耐心等待理发。这不仅仅反映行庄职员们生活的困苦,也说明了广大会众对“银联”经办福利事业,寄予极大的期望。1941年后,生活费用日益高涨,“银联”理发室由于收费比外面低廉,上半年每日理发人数增加到80人左右,下半年更增加到100余人左右。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占了上海租界,“银联”会址因拖欠了租金,被迫退租。福委会经商定将理发椅六只,以及有关用具等,从中华劝工银行三楼迁出,转移到慈淑大楼(现东海大楼)七楼,不惜花钱装置了热水管,同时收回前发代价券,另发新优待券,仍以场所清洁,价钱低廉,不收小账,为会员优待,受到广大会员包括一些行庄的中层职员的欢迎。理发室一直营业到上海解放。

——办理团体定班车。福委会考虑到不少行庄都有方向相对一致的职工宿舍区,同人上下班公交车拥挤,遂与交通客运机构合作,从1946年起开辟四条拥堵线路“同人团体交通车”(后增至十条行驶路线),自9月2日试行,每人每月收费法币15000元,发售月季票,接送职员上班。

一路分两线,第一线:自南京西路陕西南路至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止(参加者29人,分属15家行庄);第二线:自静安寺至江西中路九江路口止(参加者30人,分属12家行庄)。二路自中正中路常徳路至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止(参加者32人,分属16家行庄)。三路自林森路常熟路至江西中路北京东路口止(参加者34人,分属17家行庄)。四路自打浦桥至江西中路九江路口止(参加者30人,分属17家行庄)。合计定班车通勤会员共155人,分属77家行庄,其中有一般职员、练习生,也有少数行庄的经副襄理。这种会员福利延续近两年,1948年8月因汽油价格暴涨,租车价格畸高被迫停办。

——其他服务项目。福委会饮食部开办经济食堂,向会员供应面点客饭,客饭每客一菜一汤,只售法币陆角五分,排骨面三角陆分,广式点心每个陆分,解决一部分不供午膳的行庄职员后顾之忧,会众称便,经济实惠;接受会员委托代办租赁婚庆设备,“积极筹备同人集团结婚,拟聘请同业先进集团证婚,减少靡费,提倡节约”;筹划在会内设立旧货“跳蚤市场”,不定时为会员互通有无调剂物品提供服务;为解会员燃眉之急,介绍元亨企业公司特约小额贷款,“可凭会员证向该公司申请贷款,不取手续费,并可减低月息二厘”;还依据中国实业银行贝露孙的提案,积极筹划“同人团体人寿保险”,即在参保人不幸身故后,能对其家属做经济上的补助。

实践证明,各项福利事业,凡是符合会员需要和经济实惠的,生命力就强。如理发室、特约厂商购货、特约医师、上下班交通班车等福利事业项目率皆如此。

(作者系金融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