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寻找数字化转型最优解

寻找数字化转型最优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2-24 16:00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房文彬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新问题新挑战涌现。保险机构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赛道突出重围,寻找最优解?

12月24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华为云、妙健康、软通动力协办的2021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峰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紫霄,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原中保信董事长吴晓军等来自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主办方和协办方领导,以及全国保险机构高管、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技术公司代表近200人出席会议。中国银保传媒执行总编辑李俊岭主持会议。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

本次峰会是在连续举办多年的“保险业信息化峰会”基础上,首次以“数字化转型峰会”出现,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峰会的主题“数·智双引擎 驱动新发展”也引起与会者共鸣。与会者普遍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一把手”工程。

会上,裴光表示,我国保险业身处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刻,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正当其时,也是保险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朱进元在会上提出,公司决策者数字化思维的形成对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任春生也认为,数字化转型一定不是先以技术为核心的,更主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把手’如果不牵头数字化转型,内部流程就不会彻底优化,数字化转型就停留在PPT上,是样子货。”

同时,任春生表示,各保险机构的主要领导应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总协调,“要考虑自家的‘山路十八弯’能不能打个隧道,‘水路九连环’能不能架个大桥。这些事,粗看是战术,其实是战略。公司未来是不是会输在数字化起跑线上,这个起步很关键。”

“任何事都要因地制宜,要基于现实条件。”施辉认为,目前来看,整个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确实要“一把手”去推,靠机构网点驱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不同地区、城乡差别很大,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更多、更细地去思考需求和产品。

“保险集团的数字化转型绝不仅是线上化、智能化、集中化的技术原因,更多的是思维模式、管控机制、运营体系的深层次改革。”肖星表示,要把组织从后台向一线前置,形成强有力的转型向心力和推动力。

肖星强调,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领导者工程,既要“一把手”重视,更要“一把手”挂帅。同时,数字化转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敢于下先手棋,更要善于下闲棋。

数字化转型要融入大局

“数字化转型效果往往体现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裴光表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要跟上整个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步调,融入大局之中。对于保险业来说,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广“无接触式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减少业务办理带来的碳排放、碳足迹,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实现自身的碳中和运营,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行业力量。

周紫霄表示,在银保监会和广东银保监局的有力支持下,佛山金融业实现长足发展。就保险业而言,今年1-11月,佛山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50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地级市首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700多亿元,同比增长逾1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超过500亿元。

从过去20年的2G、3G、4G,到今天的5G,再到未来10年的6G,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以普惠金融为例,华为公有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指出,只有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普惠金融的增长压力、满足普惠金融的发展要求。

如何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为业务增长寻找更多机会,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洪方明认为,各行各业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关数据平台,以满足自身在用户增长、资产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一系列诉求。

就保险业而言,任春生说,再保险数字化是个行业性的工作,必然是“公司间公共产品+内部私域产品”的模式,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必须权威、中立,不能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肩挑”。

肖星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体系化的工程,既要耕好自留地,更要融入大行业。

数字化转型路径逐渐清晰

新时代下,新技术重塑保险业发展生态,颠覆保险业底层逻辑。

放眼未来,数字化如何平衡保险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施辉认为,社会价值越大,行业才能越大。在大数据智能时代,有两个关键词值得关注,即“服务的提升”和“服务的延伸”。如果将大数据更多融入客户服务交互中,由事后经济补偿向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方面转变,把低频的保险交易变成高频的风险管理,可以让保险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更大体现。

就数字化转型阶段而言,朱进元表示,数字化转型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交易模式阶段的转型,即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运作模式的转型,即运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第三个阶段是组织模式的转型;第四个阶段是治理模式的转型。总结来看,如果交易模式是皮肤,那么运作模式就是肌肉,组织模式就是骨骼,治理模式则是大脑或者灵魂。

“目前绝大多数保险企业还停留在交易模式或者运作模式阶段,还远远没有走到组织模式和治理模式的阶段,还需要不断努力。”朱进元表示。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吴晓军表示,大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展或者完成了线上化的布局,并且正在由营销向理赔及更多服务领域、服务生态延伸。还有更多的保险公司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强化中台能力上,头部公司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小公司也已经将IT架构的转型、应用架构的优化上升到公司战略的核心地位,致力于打造强中台,不断推动公司业务和技术体系的升级改造。

部分嘉宾围绕“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险企数字化运营”和“夯实数字基建提升核心能力”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本次峰会上,“2021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名单公布,吴晓军对优秀案例进行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