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鑫日谈】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

【鑫日谈】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1-11-30 08:20


□记者 朱艳霞

近期,国内多家保险公司都在研究美国著名的商业健康险公司——美国联合健康,也有很多公司,包括保险公司、医药公司、医疗科技公司,都表示要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例如,中国平安在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后,即利用北大国际医院成立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宣布结合平安医疗生态圈资源打造具有中国平安特色的中国版联合健康。

美国联合健康模式凭什么吸引众多国内公司?答案在于其保险业务和健康服务业务双轮驱动的盈利模式。从该公司历年经营数据可以看到,两大业务彼此独立运作,但协同作用明显,且都实现了盈利。

2020年,美国联合健康的保险业务营收占比为60%,贡献了55%的营运利润;而仅占40%的健康服务业务却贡献了45%的营运利润。信达证券认为,成熟的健康险管理公司除了从承保中获取收入及利润,搭建起的健康生态也能成为公司稳定增长的利润来源。

反观国内的保险公司,目前提供的健康服务并不能为公司带来直接的利润,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借鉴美国联合健康的经营模式,为健康险业务发展探索一条行稳致远之路,是很多公司的诉求。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纷纷探索在保险服务中融入健康管理服务,如中国人寿入股万达信息并成立了健康管理平台,同时设立大健康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布局健康产业;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十余个医疗服务子公司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医疗生态圈,并在收购方正集团后,加速推进“保险+健康”创新服务模式探索;中国太保则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专属健康增值服务、互联网医疗平台等为依托,为客户提供健康服务。

但是,想要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并非易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美国联合健康成立于1974年,业务主要涵盖健康保险业务及健康服务业务,为全美超过7000万人提供健康保险领域内的服务。

其中,健康服务业务旗下有三大子公司,分别为健康管理公司、信息服务公司、药品管理公司。这三大子公司通过其本身的技术优势及医疗资源,为保险业务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及赔付控费。同时,通过为企业、政府等机构提供服务,获取政府客户资源,也可以为公司其他业务导流。

具体来看,旗下健康管理子公司通过为政府、企业提供慢病管理、病后护理等健康计划,每月收取费用;信息服务公司为美国五分之四的医院、超过10万个医生提供医疗数据服务,收取技术服务费和软件使用费;药品管理公司覆盖6.7万家零售药店,并提供送药上门网络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联合健康打通了线下医院及医生网络,通过预付制全程参与客户整个就医过程,实现医疗资源的供给与控费。

而这也成为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最大难点。医保保障体制的差异决定了掌握核心医疗资源的机构不同,进而决定了保险和医疗健康资源连接的难易程度、方式不同。美国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医院间竞争激烈,使得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在整个“政府、保险公司、医疗机构、药店、其他医疗机构”构成的医疗生态中的话语权很强。

相反,我国拥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公立医院医疗体系,商业保险公司在整个医保体系中的参与度低,导致我国险企的话语权很弱。在信达证券看来,我国险企的健康生态建设无法完全复制美国的管理式医疗模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认为,“保险+健康”主要实现路径分别是拥有自有医疗机构以及科技化的健康风险管理。在这些方面,国内保险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阳光保险投资设立了阳光融和医院、中国平安入股北大国际医院等。

但是,要打通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的通道仍困难重重。比如说,美国在一些慢性病管理中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政府从政策方面化解了保险公司的风险,而国内目前没有,也有可能会逐步适应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健康管理而推出相应政策。

因此,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存在一定的机遇,但是挑战也很多,需要从政府部门到保险机构、医院及各供给方的共同努力。业内普遍更看好掌握关键医疗资源的机构率先探索出中国版联合健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