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
直播回顾
直播
第27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
        第27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于2021年4月22日(周四)15时在北京召开,发布机构为四川银保监局、贵州银保监局、青海银保监局,主题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人:

陈育林   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华涛   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倪金乾   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 [ ] 主持人:
    04-22 15:07

    发布会现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第27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围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邀请了四川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先生,贵州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涛先生,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先生,请他们来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且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三位发布人先作一个简要的情况介绍,首先有请陈育林局长。

     

     

    主持人

  • [ ] 陈育林:
    04-22 15:13

    陈育林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四川以及全省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目前正处在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发力期。四川银保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要求,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能,全力引领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全省乡村振兴,促进天府之国的农业更好、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四川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巩固脱贫战果,厚植乡村振兴基础。我局引领全省银行保险机构下足脱贫攻坚“绣花”功夫,积极探索实践“监管引领、信贷支持、普惠服务、智力扶持、结对帮扶”相结合的金融扶贫“五合一”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贫地区聚焦倾斜,助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组织130家银行机构与88个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投放贷款超1.2万亿元,其中深贫地区扶贫贷款1987.2亿元,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在160个县协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08.5亿元,惠及贫困家庭83.2万户。住宅地震保、藏区牦牛保、彝区惠农保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万亿元,赔付支出5亿元,惠及贫困群众700余万户。同时,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费率整体下调幅度达24.6%。

  • [ ] 陈育林:
    04-22 15:14

    二是促进产融结合,推进金融赋能“三农”。通过单列信贷计划、丰富特色保险产品等方式,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切实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干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目前,全省涉农贷款投放已超1.9万亿元,连续2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169.9亿元,受益农户超257.6万户次。今年,还将继续支持全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重点是川粮油、川茶、川菜、川竹等特色农业,以及全省现代农业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产业。

     

    三是坚持县域优先,助力建设“宜居乡村”。县乡镇村处处皆美,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初心所在。我局推动机构综合分析县域有效信贷需求,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缓解地区信贷供给不平衡,有效支持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128个县平均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吸收资金主要用于反哺当地农村农民。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一大批“美丽新村升级版”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优化金融覆盖,打通服务毛细血管。农村基础金融不仅缩减了物理距离,而且拉近了心理距离。只有不断加强,才能打造更加贴近农民群众、更有温度的金融。近年来,我们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为目标,引导机构倾斜资源,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保障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实现乡镇保险服务和行政村银行服务100%全覆盖,新增263个空白乡镇银行网点,共设5823个自助银行和4.2万台自助服务机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下一阶段,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象更广、领域更大、要求更高。我局将继续积极支持四川“三农”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以优异的金融服务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 [ ] 主持人:
    04-22 15:21

    谢谢陈局长的介绍。脱贫攻坚,四川应该是一个重点地区,是“三区三州”地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工作转变过程中应该也是一个出探索、出新闻、出经验的地方。刚才陈育林局长介绍了目前的工作,他说的很简练,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这方面的线索。各位在座的记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四川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探索和服务方面好的经验,希望大家多给予这方面的报道。

     

    下面有请李华涛局长。

  • [ ] 李华涛:
    04-22 15:23

    李华涛

     

    感谢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调研,特别指示贵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贵州银保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结合贵州实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一是聚焦“产业兴”,推动金融活水浇灌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积极推动银行业重点支持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12个农业特色产业贷款余额1130亿元。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加大“一县一业”产业扶贫贷款,全省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53亿元。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面65%,培育壮大了一批茶叶、中药材、特色食品等领域龙头企业。在助力农村产权改革方面,“两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63亿元。在农业保险方面,共开办农险品种95个,覆盖了主要农产品,“十三五”期间农业保险累计赔付30.7亿元,期末保障金额近2000亿元。

     

    二是聚焦“乡村美”,推动金融资源建设乡村。引导资金投向农村,支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首先,全力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在全力支持66个贫困县923万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引导国开行、农发行等银行累计发放45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92万群众搬出大山,搬迁人数占全国搬迁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困群众生存生活环境。其次,全力支持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在支持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基础上,累计发放农村道路贷款1084亿元,支持建设通村通组路,覆盖近4万个村寨,惠及1200万农村人口。第三,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发放“美丽乡村贷”等产品,支持农村小康路、水、房、电、讯、寨等六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4872亿元。推动农房保险实现全省农户全覆盖,统保以来累计赔付4.9亿元。

  • [ ] 李华涛:
    04-22 15:23

    三是聚焦“百姓富”,推动金融服务扎根乡村。着力支持农村群众增收脱贫致富。首先,建立健全“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全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53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贫困户特设的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60亿元、支持91万户次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近50%。其次,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建立起“地方党政主导、农村信用社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农村信用工程评定管理机制,通过走政府、走农户、走上下游了解情况,逐村逐户开展信用建档评级。农合机构对全省782.5万户农户全部建立了资信档案,评级授信农户725.21万户,占比92.7%,授信金额5123亿元。其三,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下乡进村入户。贵州是全国最早消灭银行机构空白乡镇和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的省份之一,银行机构乡镇覆盖率、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和保险服务覆盖率均保持100%。推动金融服务提质效,增加便民缴费、补贴发放、电商服务、务工信息发布等服务,通过举办“金融夜校”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学金融、用金融。

     

    2021年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42.3%,为全省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贵州乡村振兴,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积极贡献金融力量!

     

    谢谢大家!

  • [ ] 主持人:
    04-22 15:26

    谢谢李华涛局长。贵州也是脱贫攻坚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区,也是今后乡村振兴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地区。乡村振兴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比脱贫攻坚更高,除了在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这方面需要银行业保险业的大力支持外,在推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像产业、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等等方面,都需要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大家继续给予关注。

     

    下面,有请倪金乾局长介绍情况。

  • [ ] 倪金乾:
    04-22 15:30

    倪金乾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界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青海银行业保险业的关心支持。

     

    近年来,青海银保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党委工作要求,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引领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主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三农”领域,细作县域经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模式,助力青海省实现绝对贫困“清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普惠金融做足产业振兴的基础文章,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打好“双基联动”“县域信贷补短”和“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组合拳,把产业项目更多布局在县域、把就业机会更多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效益更多分给农民。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对接拉面、牦牛、青稞、光伏、青绣、乡村旅游等“青字号”产业,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总量,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培育壮大具有高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推动构建高原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绿色金融发挥生态振兴的支撑优势,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越来越行稳致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引导银行机构在县域信贷投放中优先安排绿色信贷计划,用好、用足倾斜政策,创新推出“绿色农业开发贷”“绿色养殖贷”以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险”等20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做好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绿色企业、绿色项目以及支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信贷投放的“加法”,同时也做好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信贷投放的“减法”,推动青海农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使“绿色”成为青海金融业的“基本色”,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坚定不移守护好“中华水塔”。

  • [ ] 倪金乾:
    04-22 15:31

    三是保险织密乡村振兴的民生保障网,惠农“及时雨”作用越来越凸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险从未“缺席”更不能“缺位”,从试点到推广,从扩大覆盖范围到丰富保险产品,从提高补贴标准到创新模式路径,保险保障作用发挥越来越充分。为老百姓的健康兜好底线,打造全国首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起付标准由5000元调整为30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90%,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也积累了创新探索的经验。帮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牢,突出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推动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深度介入农业产业链,在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藏系羊牦牛保险实现青海省28个纯牧业县全覆盖;创新推出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草原干旱指数保险;在青海省46%的县域推广“防贫保”,累计赔付2500万元;吸纳1000多名藏区农牧民群众作为协保协赔员,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2015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27亿元,支付赔款21.56亿元,受益农户186.72万户次。

     

    下一步,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将引领辖内银行保险业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找准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二是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强化重要农畜产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关键领域金融供给。三是推动县域“信贷补短”工程,优化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继续保持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四是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深化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壮大乡村产业。五是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丰富完善“农险+大病经办+脱贫人口补充保险”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助力青海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5:35

    谢谢倪局长。刚才听了介绍,高原美丽乡村。,感觉令人心驰神往。马上“五一”假期了,大家有兴趣、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到高原美丽乡村旅游,顺便可以亲身体会一下我们金融服务在那里落地的情况。

     

    咱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看看有哪些方面问题问三位发布人。

     

    请中国新闻社提问。

  • [ ] 中国新闻社:
    04-22 15:38

    谢谢!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

     

    青海县域资金外流现象比较明显,我看材料里也提到了为把资金留在当地,推动乡村振兴,青海银保监局实施了县域“信贷补短”工程,想请您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 [ ] 倪金乾:
    04-22 15:38

    谢谢你的提问。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长期以来青海省部分县域的金融资源极为有限,大部分县只有农行、农商行、邮储机构的网点,部分县甚至只有农商行一个网点,并且当地银行所吸收的各类资金多数通过系统上存或异地贷款等方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资金外流现象明显。我们统计了一下,“十三五”初期,2015年末,青海39个县中有8个县的存贷比低于10%,都集中在青南藏区,最低的果洛州久治县只有0.41%的存贷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锚定青南藏区作为信贷补短“核心区”,加大监管引导和政策指导,督促辖内银行机构每年选择存贷比排名靠后的5个县域机构,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明确信贷支持责任,实施重点监测、定向考核,逐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青南藏区的县域存贷比,从“十三五”初期的19.82%提升到了42.5%,增幅最大的一个县是玉树的曲麻莱县,从2015年末的4.25%提升到了70.93%,增加了66.68个百分点。刚才提到的久治县从2015年末的0.41%提升到了31.02%,可以说成效十分显著。在这里我举2个实例: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北部,藏语里是红色河流的意思,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2015年以来,农行曲麻莱县支行推广“惠农e贷”“虫草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支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为农牧民虫草采挖、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该行贷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784万元增长到2020年末的3.46亿元,实现了43倍的增幅,就是“十三五”期间五年期间实现43倍增幅,存量贷款中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占比达53%。另外一个例子是班玛县,班玛县位于青海省果洛州东南部,班玛藏语的意思是莲花盛开的意思,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果洛农商行班玛支行积极支持当地农牧民发展青稞种植、牦牛养殖、牛羊肉深加工、民族文化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支持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在当地累计投放贷款1.63亿元,贷款余额较2015年增长27倍,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综合考虑青海省县域存贷比平均水平、存贷比提升空间、存贷比监管指标、县域有效信贷需求等因素,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存贷比低于50%的12个县和存贷比低于40%的42个基层银行开展“信贷补短”工程,督促银行机构合理制定存贷比提升计划,鼓励机构逐步增加信贷投放量,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县域“信贷补短”工程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强化监管引领,结合当地的产业规划,按照县域、银行两个维度统筹制定存贷比的提升计划,破解县域发展资金的瓶颈,引导资金回流农牧区,最大程度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信贷支持。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5:43

    谢谢,下面继续。请经济日报提问。

  • [ ] 经济日报:
    04-22 15:43

    谢谢!您好,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是川妹子,我有一个问题问我的家乡局。四川贫困量大,特别是彝区、藏区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凉山脱贫更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请问四川局接下来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 [ ] 陈育林:
    04-22 15:44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对家乡的关心。正如你所说,2020年11月,随着凉山最后7个深度贫困县宣布脱贫摘帽,全省8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清零,四川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进入新阶段、迈入新征程,接下来,我们在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支持力度总体稳定,也就是“扶上马再送一程”。对现有的金融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我们将继续推进结对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保持银行保险帮扶态度不变、决心不变、力度不变。

     

    二是强化对已脱贫地区和人口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强化对产业培育、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他们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增加对吸纳带动脱贫人口较多的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强对国家、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与创新,参照银行业保险业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制定对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措施。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确保脱贫地区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

     

    三是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多年实践已经证明,扶贫小额信贷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发育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是金融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变“扶贫人口小额信贷”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政策支持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群众得实惠也更多。我们将引导银行机构继续按照原“分片包干”服务范围,履行好主责任银行职责,确保应贷尽贷;继续对建档立卡已脱贫户和边缘贫困人口发放优惠利率、财政适当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全力支持脱贫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增收致富,防止因病因灾返贫。

     

    四是大力加强脱贫地区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价格保险等新型险种,推动开展防止返贫保险。认真落实农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农险经营综合评价,推进农险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将更多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纳入中央奖补范围。力争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稳中有增。深度参与农村健康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力促进大病保险稳定运行,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脱贫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5:52

    四川的凉山是一个在脱贫攻坚方面全国知名的地方,下一步大家也可以多关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这方面的情况。下一位,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提问。

  •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
    04-22 15:53
    您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记者,谢谢给我这个提问的机会。我有两个问题想提给贵州局的李局长。第一,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打造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想问一下贵州银行业保险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创新的产品和举措?再一个,防止返贫方面贵州银行业保险业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 [ ] 李华涛:
    04-22 15:58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正如刚才提到的,要推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这是贵州的特点。贵州总面积是17.62万平方千米,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或丘陵,这就决定了贵州要大力发展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全省山地多、土地少的特点长期制约着贵州农业发展,不少农民祖祖辈辈种玉米、土豆为生,经济效益较低,有的连基本口粮都难以自给。民间有句顺口溜“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起早贪黑都不说,种一坡来收一箩”,说的就是昔日农业生产的景象。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指示要求,贵州着力念好“山字经”,选准推动茶叶、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支柱产业,比如辣椒产销全国第一,茶叶、蓝莓、刺梨种植面积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进入全国生产第一梯队,带动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两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在这其中,银行业保险业全程跟进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促进作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支持: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强化资金保障。围绕12个农业特色产业,陆续推出“黔菌贷”“贵椒贷”“中药贷”“刺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创新“风险补偿金+名单企业”“金融支农资金池”“政府增信+商业化担保”等运作模式,累计投放贷款2294亿元。积极支持农业产业链融资,推出发放“订单贷”,助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方式。在全省推行“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模式,也就是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共同对政策性担保的贷款进行风险分担,发生的代偿风险由本级担保机构、省级风险补偿、合作银行和本级财政风险补偿,分别按照40%、30%、20%、10%的比例分担。建立健全“投贷保”一体化协同联动机制,探索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发展模式和融资机制,不断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做好保险服务,强化风险保障。相对以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后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敞口显著扩大,需要通过保险保障来保住投资、保住成本、保住农民的收益。我们在参与起草12个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中,建言推动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风险问题,做好配套的保险安排,推动将特色农业产业全部纳入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争取财政加大保费补贴力度,补贴比例一般掌握在80%,最高可达90%。引导保险公司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险种开发,通过备案绿色通道,累计备案101个特色险种,努力做到“有保障需求,就有保险产品”,同时协调健全特色农产品的价格采集发布机制,稳步发展价格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业务,帮助对冲市场风险。2020年,地方特色农险保费收入占到全省农险的42%,12个农业特色产业保险金额226亿元、赔付7.8亿元,其中价格类保险保障金额39.4亿元,赔款0.4亿元。

     

    三是发挥融智优势,强化服务保障。鼓励银行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金”的同时,发挥各自在信息、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优势,帮助“出思路、引项目、拓市场”,全程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培育发展。如,帮助地方政府找准“一县一业”主攻方向、梳理产业项目,帮助引入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成熟的项目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提供前期培育、中期指导、后期销售等综合服务。据统计,银行机构帮助培训特色农业产业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4.1万人次,通过掌上银行等平台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1亿元。

  • [ ] 李华涛:
    04-22 15:58

    对你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十三五”收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的贵州,与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66个贫困县,其中16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脱贫人数全国最多,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十四五”开局,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贵州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是贵州银行业保险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积极推动。

     

    一是保持金融支持政策和力度总体稳定。督促全省银行业保险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力度总体稳定,并不断优化完善。比如,在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上,我们与财政等部门多次会商,决定继续对5万元以下贷款进行财政全额贴息,将边缘易致贫人口全部纳入支持范围,延续了之前扶贫小额信贷的全部特惠要素,并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主责银行制度,努力做到“应贷尽贷”,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同时,继续明确考核目标,加强监管引领,推动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保持稳定的增量供给。接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对定点帮扶地区扶上马送一程,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帮扶成果。

     

    二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安置点多、搬迁群众多。刚才讲到我们总共是192万易地搬迁群众。为助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全力支持安置区发展配套产业,重点做好产业培育与就业帮扶,支持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搬迁群众建档评级授信工作,支持他们就业创业发展产业,通过设立机构网点或金融服务站,实现对全部搬迁安置点综合性金融服务全覆盖,提供存、贷、汇、结算、缴费等便捷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救助类保险,对搬迁群众因病、因灾、因意外、因失业等造成的损失或费用提供保险保障。省委也发了文件,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就是易地搬迁保险这块。

     

    三是持续加大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支持。发展农业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刚才,我介绍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贵州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比如通过发展12个农业特色产业,累计带动753.5万贫困人口增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重点增加对产业链长、带动脱贫人口多、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适当降低信贷门槛,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鼓励参照LPR发放中长期优惠贷款。用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等产品,支持脱贫群众通过发展生产稳固脱贫成果。鼓励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开展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

     

    四是发挥保险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保障作用。去年,我们联动扶贫部门,针对两类临贫易贫人群推出“民生保”,委托保险机构提供资金托管、调查核实、发放支付等服务,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原因发生收入骤减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相应标准分类分级发放保障金。鼓励保险机构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面向不特定人群的防止返贫保险,积极发展面向收入低的人群的普惠保险,通过意外险、健康险、定期寿险等保险产品提升抗风险能力。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5:59

    谢谢!下一位,请中国证券报提问。

  • [ ] 中国证券报:
    04-22 16:00

    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四川局。2016—2020年间,四川在乡镇新设了较多的网点,实现了乡镇保险服务和行政村服务的全覆盖,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请问,下一步四川银行业保险业将如何在基础金融服务上更进一步?谢谢。

  • [ ] 陈育林:
    04-22 16:01

    谢谢你的提问。夯实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四川是全国乡镇数量最多的省份,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农民群众对优质金融服务的向往仍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基础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需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仍需不断加强。接下来,我局将着力围绕“牢基础、提质效、优配置、建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做实做好基础金融服务工作。

     

    一是持续筑牢乡镇网点覆盖基础。虽然我局前期在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覆盖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甘孜、凉山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仍有个别非常偏远的乡镇,目前尚无银行机构实体网点覆盖。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已制定2021年乡镇银行网点覆盖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这两个州新增银行网点覆盖乡镇86个,基本实现银行网点覆盖全省乡镇。

     

    二是不断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质效。我局将组织开展基础金融服务质效“回头看”工作,全面排查乡镇和行政村服务情况,并对部分银行网点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银行网点“先建后撤”、金融服务“有名无实”和重复建设等现象的监管,确保金融服务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实现“有服务”,更重要的是做到“服务好”。

     

    三是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2020年,我局针对资金外流严重县,制定了存贷比提升计划,与全省银行机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年度存贷比提升任务。今年,已继续组织制定了年度县域存贷比提升计划,目标进一步提高,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相信随着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共同努力,这些县域的信贷资金适配性将进一步提高,县域有效信贷需求将得到充分满足,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将持续增强。

     

    四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局将持续推动建设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组织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走村串户、举办金融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群众金融素养,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工作,实现对新型经营主体授信“能授尽授”,有效满足其合理用信需求。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6:13
    谢谢。继续,请中国经营报提问。
  • [ ] 中国经营报:
    04-22 16:13

    您好,我是中国经营报的记者。请问青海局,刚刚听到您说青海要提升信贷投放计划,我们注意到信贷投放方式里有个词叫“双基联动”。“双基联动”是起源于青海,并在青海推广的农村贷款服务模式。想了解一下这两年“双基联动”的情况,以及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作用。谢谢。

  • [ ] 倪金乾:
    04-22 16:15

    谢谢你的提问。长期以来,青海省农牧民群众依托金融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但由于“三农三牧”的弱质性,基层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也缺乏有力的抓手。形成了农民想借款借不来,银行机构想贷款贷不下去,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这个工作也动不起来。对此,青海银保监局积极研究金融服务与基层党建的结合点,设计出了“双基联动”模式,即: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银行在行政村联合建立“双基联动”工作室,将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政治资源优势与基层银行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对接整合,实施“双向挂职、双签协议、双办业务、双评信用、双控风险”的“五双”机制,共同完成对农牧户的贷款发放、管理与收回工作,为“三农三牧”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近年来,我们按照试点、推广、规范、提质、丰富的思路,推动“双基联动”模式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将其打造成为农牧区党建合作共建平台、金融知识宣讲平台、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受到了基层党政、基层银行、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实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普惠金融、增加农牧民收入、振兴农牧区经济的一举多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青海经验”。截至2020年末,全省累放“双基联动”贷款584亿元,惠及69万户农牧民;建立信贷工作室3792个,覆盖91.5%的行政村;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24倍,不良率仅0.3%。

     

    依托“双基联动”模式:一是乡村产业焕发蓬勃生机,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特色农牧业、休闲农牧业、循环农牧业等新业态得到了融资支持,起到了“支持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二是农村金融改革渐入佳境,破解了信贷服务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和服务半径长、成本高的难题,构建了“银行+支部+农户”的农村金融模式,信贷服务“进村入户”,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三是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村“两委”派出挂兼职干部4000余人,在参与信贷管理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带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能力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四是特别要强调一点,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交出了“青海答卷”。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农牧民发展青稞种植和牛羊养殖,信贷资金需求量大,但是由于产业基础、抗风险能力和信用意识薄弱,“跟风欠贷”的现象比较突出,形成了不良率上升—放贷收紧—产业受损—还款困难的恶性循环,出现众多所谓的“老赖村”。在“双基联动”模式下,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共同入户调查、信用建档、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为信用良好的农牧户提供贷款。经过这几年的持续推进,青海省全省37%的县域、69%的乡镇、68%的行政村、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农牧区信用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达隆村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逾期贷款,经过“双基联动+信用修复”“双基联动+评级建档”措施,200多户村民全部成为信用户,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农牧户嫁女儿,不看有多少头牛、多少只羊,首先要看对方家庭信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中果村大部分村民以牛羊养殖为主业,过去由于牛羊肉价格波动导致不良贷款上升。当地银行联合村“两委”宣传金融知识,采取利息减免、信用修复等措施,实现了不良贷款清零,中果村已经连续两年成为“零不良”信用村。像这样的村子在青藏高原还有很多。

     

    下一步,青海银保监局将继续丰富完善“双基联动”模式,使其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欢迎你到大美青海走一走、看一看,采访、采风。

  • [ ] 主持人:
    04-22 16:26

    谢谢来自大美青海的倪局长。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留给自己,三位发布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我也想问一个问题。

     

    今天三位发布人来的地方,既是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红色足迹很多的地方。像四川,刚才一位记者提到的凉山彝族,我当时就想到了刘伯承将军和小叶丹结盟的佳话。李华涛局长讲到贵州的时候,我脑子里想到了遵义,想到了红军在遵义“四渡赤水”那些动人的事迹。青海局的倪局长介绍到果洛州班玛县的时候,我就想到西部红军在那个地方进行过很多的战斗,留有很多革命遗迹。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想给三位发布人提一个问题,结合学习教育,结合所在地区红色革命故事、革命精神,你感觉这些红色足迹对自身监管工作启发最大的是什么?用一句话来形容、来概括,就是通过重温红色足迹,平时在调研活动中重走那些革命路线,对你所从事的监管工作有什么样的感悟,挑一句你感受最深的来跟大家分享。咱们顺序从最远的地方来,请青海倪局长先分享。

  • [ ] 倪金乾:
    04-22 16:27

    谢谢主持人。刚才主持人讲了,青海有很多红色资源,我想其中最有名的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中国“两弹一星”从这儿诞生,原子城留给我们做金融监管最深刻的是两个词:创新、奉献,我想这对我们今后监管工作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一定要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创新金融监管,奉献青藏高原。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6:29

    很精彩。下面请贵州局的李华涛局长。

  • [ ] 李华涛:
    04-22 16:30

    大家知道,遵义是红军长征时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到贵州考察调研,也到遵义进行调研,他讲到遵义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当年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刚才主持人讲了,还有“四渡赤水”,毛泽东主席自己讲的,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从我们监管这一条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面对贵州贫困人口占了20%这么大的量,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了三大战略,第一就是乡村振兴,所以我们监管结合贵州的实际,实事求是,把贵州监管做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6:31

    谢谢李局长。下面请四川局的陈育林局长。

  • [ ] 陈育林:
    04-22 16:32

    谢谢忠宁主任。四川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有很多教育基地,比如飞夺泸定桥,还有小叶丹的故事,很多领袖人物,小平同志、朱德元帅、陈毅元帅,都是四川人。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群众办实事,我们要发扬红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为群众实实在在地办事,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解决金融监管方面的问题,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党史学习教育中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谢谢!

  • [ ] 主持人:
    04-22 16:33

    刚才我是突然袭击地提了一个问题,三位发布人都回答的非常精彩,倪金乾局长的创新、奉献,李华涛局长的实事求是,陈育林局长的为群众办实事,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我想这些都道出了我们所有的金融监管干部、银保监会干部,特别是基层和一线监管干部的心声。也希望媒体在这方面多关注我们监管干部所做出的创新、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们的奉献。

     

    今天发布会因为时间原因到此为止,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感谢媒体对我们银保监会宣传工作的支持,对我们所有派出机构宣传工作的支持,特别是对今天到场的四川银保监局、贵州银保监局和青海银保监局宣传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