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文康:保险消费者需要“绿色折扣”

发布时间:2021-10-21 22:48: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提供支持、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4期热点对话“保险+再制造:助力‘双碳’战略新路径”在沪举办。以下为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在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保险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大家所理解的“双碳”多是能源业、钢材业、水泥业等,那么为什么保险业在降碳中会有很大的贡献点呢?我谈一些个人想法。

近1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环境、环保非常重视,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多项关于针对循环经济和再制造的文件。可以看出高层对循环经济,特别是再制造行业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强的,但我感觉,在基层大家的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广大的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对“双碳”、对再制造等,还不是很了解。

保险理赔为什么对“双碳”有贡献?为什么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公司在全国还有20多家分支机构,是做理赔损余件回收的。我们从回收的数据当中推算,保险行业全年有超过2亿件的废弃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如何应用?流向哪里?如何循环利用?如果保险行业要为“双碳”做贡献,这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一块。

再看经营承压方面,去年车险综改后,车险的保障责任扩大、车均保费下降、对服务要求的提升等,其实让保险行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目前,整车企业零部件价格策略就是低损失率的零部件降价,高损失率的零部件提价,为什么?因为高损失率的零部件的买单者是保险公司,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会这么大的原因。因为这些高损失率的零部件价格就没下来过,一直在往上涨。

就我们公司目前看到的外挂件,根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我们产品就减排降耗节能进行了评估,我们的钣金件实现节能是87%,减排几乎达到95%左右。大灯70%、92%、76.9%。包括我们的保险杠,它的节能节材、减排的效果是非常之明显的。

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吨钢应该要排放2.1吨的二氧化碳。我们转化成车门、机盖,针对我们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估算,我们估算大概20公斤重的一扇门,如果用再制造和用一个新品,这个新品不管是原厂件还是所谓的副厂件,再制造将减排45公斤二氧化碳。根据我们一年回收的体量推算,全年整个保险行业大概要350万扇门,如果50%用再制造,这是一个假设,它每年的减排就是8.2万吨。这只是一扇门,如果还有机盖、发动机、变速箱等,几乎就是100%的节材。

从再制造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保险行业对碳排放的贡献是直接的。目前在座的有多家保险公司的理念已经走在行业前沿。已经有6、7家公司与我们合作做再制造的推动应用。从我们成立之初,业务模式就是“从保险来,到保险去”,我们的原料来自于保险行业,我们的产品又应用到保险的理赔端。我们这样一种业务模式也得到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高度认可。虽然再制造在国内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发展还不是太顺利。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领域,即保险领域。

这是我们在损余回收当中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保险公司在做损余回收,更多的是风险控制,怕修理厂作假,我们从应收尽收、打假风控,到最终物尽其用、反哺保险、循环制造、绿色环保。

我们在再制造的供应当中,其实一直跟保险公司探讨的就是兼顾几方的利益。保险公司的利益、维修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是必须要兼顾的,否则的话,这件事情很难做。刚才有些领导也谈到了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的宣传等,这其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难点。包括在保险公司的内部也有一个机制,要推这样一件事情首先必须要领导的重视,形成一种机制,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制造在保险行业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效益,还对保险公司带来经济的效益。

我们感觉保险公司会面临一些压力,至少可能底气不是太足,这种底气不足来自于再制造供应的主体不多,这个行业不是太成熟。其实保险应用再制造件是完全符合保险的四大原则之一的损失补偿原则。为什么?损失补偿原则就是以修复为主,再制造是高标准产业化的修复。

我们产品的特点大家其实都知道,我们在做发动机、变速箱的企业时,首先要确保所有的原料肯定要原厂的,我们有产品标准,并声明是再制造的,而不是仿冒的。我们就是一个新产品,就像锦持所有的包装都是“锦持再制造产品”。

最后谈一下我的建议。首先是延伸建议。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2021年6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企业在产品方面的生态设计、规范回收以及再生使用等方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延伸机制。针对汽车产品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网络与符合条件的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回收报废汽车,推广再制造产品。探索整合汽车生产、交易、维修、保险、报废等环节基础信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公司已受上汽集团的邀请,参与上汽集团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联合体。什么概念?就是你这家企业不仅仅卖出了汽车就完了,卖出了汽车以后,对整个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的综合利用都要负责,包括报废以后拆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以下是我的建议。首先是建立“保险绿色责任延伸”机制。我认为一定要变成顶层设计,各家公司可能才有底气做这件事情。整个保险行业每年的废弃物是数以亿计的,大家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希望可以根据国家的责任延伸机制的思路,建设绿色保险责任延伸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损余件的回收、再利用,为国家的“3060”双碳目标贡献行业的力量。

其次,我建议规范回收,同时进行机制引导。我们想到了两个机制,一个是所谓的“事前机制”,即通过设计附加条款,针对低碳或者使用再制造件有一个费率优惠。但是我感觉有点难,毕竟目前再制造件的供应主体较少。另一个是“事后机制”,即理赔时使用再制造,那么第二年保险费率不要涨,或者提供“绿色折扣”,来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件。通过机制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吸引车主接受再制造,在实现节材减排的同时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最后,是政策扶持。我们是否能够探索整个保险行业的碳积分机制,或者置换税收优惠、业务优先、评优先进等,以上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和在座领导一起探讨,让保险理赔和再制造能够更加紧密结合。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陈文康:保险消费者需要“绿色折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提供支持、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4期热点对话“保险+再制造:助力‘双碳’战略新路径”在沪举办。以下为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在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保险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大家所理解的“双碳”多是能源业、钢材业、水泥业等,那么为什么保险业在降碳中会有很大的贡献点呢?我谈一些个人想法。

近1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对环境、环保非常重视,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多项关于针对循环经济和再制造的文件。可以看出高层对循环经济,特别是再制造行业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强的,但我感觉,在基层大家的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广大的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对“双碳”、对再制造等,还不是很了解。

保险理赔为什么对“双碳”有贡献?为什么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公司在全国还有20多家分支机构,是做理赔损余件回收的。我们从回收的数据当中推算,保险行业全年有超过2亿件的废弃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如何应用?流向哪里?如何循环利用?如果保险行业要为“双碳”做贡献,这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一块。

再看经营承压方面,去年车险综改后,车险的保障责任扩大、车均保费下降、对服务要求的提升等,其实让保险行业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目前,整车企业零部件价格策略就是低损失率的零部件降价,高损失率的零部件提价,为什么?因为高损失率的零部件的买单者是保险公司,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会这么大的原因。因为这些高损失率的零部件价格就没下来过,一直在往上涨。

就我们公司目前看到的外挂件,根据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我们产品就减排降耗节能进行了评估,我们的钣金件实现节能是87%,减排几乎达到95%左右。大灯70%、92%、76.9%。包括我们的保险杠,它的节能节材、减排的效果是非常之明显的。

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吨钢应该要排放2.1吨的二氧化碳。我们转化成车门、机盖,针对我们公司的产品进行了估算,我们估算大概20公斤重的一扇门,如果用再制造和用一个新品,这个新品不管是原厂件还是所谓的副厂件,再制造将减排45公斤二氧化碳。根据我们一年回收的体量推算,全年整个保险行业大概要350万扇门,如果50%用再制造,这是一个假设,它每年的减排就是8.2万吨。这只是一扇门,如果还有机盖、发动机、变速箱等,几乎就是100%的节材。

从再制造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保险行业对碳排放的贡献是直接的。目前在座的有多家保险公司的理念已经走在行业前沿。已经有6、7家公司与我们合作做再制造的推动应用。从我们成立之初,业务模式就是“从保险来,到保险去”,我们的原料来自于保险行业,我们的产品又应用到保险的理赔端。我们这样一种业务模式也得到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高度认可。虽然再制造在国内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发展还不是太顺利。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领域,即保险领域。

这是我们在损余回收当中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保险公司在做损余回收,更多的是风险控制,怕修理厂作假,我们从应收尽收、打假风控,到最终物尽其用、反哺保险、循环制造、绿色环保。

我们在再制造的供应当中,其实一直跟保险公司探讨的就是兼顾几方的利益。保险公司的利益、维修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是必须要兼顾的,否则的话,这件事情很难做。刚才有些领导也谈到了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的宣传等,这其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难点。包括在保险公司的内部也有一个机制,要推这样一件事情首先必须要领导的重视,形成一种机制,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制造在保险行业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效益,还对保险公司带来经济的效益。

我们感觉保险公司会面临一些压力,至少可能底气不是太足,这种底气不足来自于再制造供应的主体不多,这个行业不是太成熟。其实保险应用再制造件是完全符合保险的四大原则之一的损失补偿原则。为什么?损失补偿原则就是以修复为主,再制造是高标准产业化的修复。

我们产品的特点大家其实都知道,我们在做发动机、变速箱的企业时,首先要确保所有的原料肯定要原厂的,我们有产品标准,并声明是再制造的,而不是仿冒的。我们就是一个新产品,就像锦持所有的包装都是“锦持再制造产品”。

最后谈一下我的建议。首先是延伸建议。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2021年6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企业在产品方面的生态设计、规范回收以及再生使用等方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延伸机制。针对汽车产品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网络与符合条件的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回收报废汽车,推广再制造产品。探索整合汽车生产、交易、维修、保险、报废等环节基础信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公司已受上汽集团的邀请,参与上汽集团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联合体。什么概念?就是你这家企业不仅仅卖出了汽车就完了,卖出了汽车以后,对整个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的综合利用都要负责,包括报废以后拆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以下是我的建议。首先是建立“保险绿色责任延伸”机制。我认为一定要变成顶层设计,各家公司可能才有底气做这件事情。整个保险行业每年的废弃物是数以亿计的,大家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希望可以根据国家的责任延伸机制的思路,建设绿色保险责任延伸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损余件的回收、再利用,为国家的“3060”双碳目标贡献行业的力量。

其次,我建议规范回收,同时进行机制引导。我们想到了两个机制,一个是所谓的“事前机制”,即通过设计附加条款,针对低碳或者使用再制造件有一个费率优惠。但是我感觉有点难,毕竟目前再制造件的供应主体较少。另一个是“事后机制”,即理赔时使用再制造,那么第二年保险费率不要涨,或者提供“绿色折扣”,来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件。通过机制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吸引车主接受再制造,在实现节材减排的同时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最后,是政策扶持。我们是否能够探索整个保险行业的碳积分机制,或者置换税收优惠、业务优先、评优先进等,以上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和在座领导一起探讨,让保险理赔和再制造能够更加紧密结合。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