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再制造”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1-10-21 20:30:2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谭乐之】

在“双碳”战略和赔付重压的形式下,保险行业如何做到降本增效、绿色理赔?10月21日,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除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在保险行业推广使用,还为承压前行的车险行业提供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汽车维修成为保险理赔市场中的核心产业。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汽车维修尚停留在以更换配件为主的阶段,“小病大修、以换代修、以修代换”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也造成一种困境,一方面,这样的维修现象促使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在新配件的制造上,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可利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较高的新配件价格、汽车零整比和常用配件负担指数,给承担事故车维修费用最大“买单者”的保险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特别是2020年车险综改实施后,保费、手续费双双下降,而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赔付压力徒增。其中40%-45%的赔款与配件相关,尤其是在事故中极易受损且零整比不断提升的汽车外观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

陈文康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2020年汽车保险保费8245亿元,暂且按照车险综改后车险赔付率达到70%、车物赔款和人伤赔款比重为4:6、理赔的配件费用占到车损的65%来测算,预计每年配件涉及的赔款超2000亿元,在日常事故中最易受损且更换的汽车零部件主要为大灯、保险杠、翼子板、车门“四大”外观件,占比超过60%,按照30%的再制造件更换比率(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制造零部件使用占比超50%),再制造领域至少可以为保险行业减少赔款超过200亿元。

除了破解车险赔付重压难题之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有助于实现“双碳”战略。

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表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技术性能和附加值,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让资源走向“零浪费”。在保证使用的同时,再制造产品具有巨大的减排效益。

据陈文康介绍,以车门为例,去年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回收理赔更换车门约80000件,按照公司2.5%的保险市场比例推算,保险事故理赔预计需更换车门约350万件,而使用一件再制造车门,相较于新品约可减少47kg的碳排放,如果其中50%使用再制造件,每年可以减排8.2万吨,节约钢材3.5万吨。

“这仅仅是汽车万千零部件中的一个,如果保险市场广泛使用再制造配件,减排数据将达数百万吨,保险+再制造,以最确实的数字,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陈文康说。

同时,陈文康呼吁:首先是建立“保险绿色责任延伸”机制。整个保险行业每年的废弃物是数以亿计的,大家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希望根据责任延伸机制的思路,建设绿色保险责任延伸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损余件的回收、再利用,为国家的“3060”双碳目标贡献行业的力量。

其次,建议规范回收,同时进行机制引导。我们想到了两个机制,一个是所谓的“事前机制”,即通过设计附加条款,针对低碳或者使用再制造件有一个费率优惠。另一个是“事后机制”,即理赔时使用再制造,那么第二年保险费率不要涨,或者提供“绿色折扣”,来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件。通过机制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吸引车主接受再制造,在实现节材减排的同时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最后,是政策扶持。主管部门是否能够探索整个保险行业的碳积分机制,或者置换税收优惠、业务优先、评优先进等,让保险理赔和再制造能够更加紧密结合。


“保险+再制造”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谭乐之】

在“双碳”战略和赔付重压的形式下,保险行业如何做到降本增效、绿色理赔?10月21日,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除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在保险行业推广使用,还为承压前行的车险行业提供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汽车维修成为保险理赔市场中的核心产业。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汽车维修尚停留在以更换配件为主的阶段,“小病大修、以换代修、以修代换”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也造成一种困境,一方面,这样的维修现象促使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在新配件的制造上,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可利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较高的新配件价格、汽车零整比和常用配件负担指数,给承担事故车维修费用最大“买单者”的保险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特别是2020年车险综改实施后,保费、手续费双双下降,而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赔付压力徒增。其中40%-45%的赔款与配件相关,尤其是在事故中极易受损且零整比不断提升的汽车外观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

陈文康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2020年汽车保险保费8245亿元,暂且按照车险综改后车险赔付率达到70%、车物赔款和人伤赔款比重为4:6、理赔的配件费用占到车损的65%来测算,预计每年配件涉及的赔款超2000亿元,在日常事故中最易受损且更换的汽车零部件主要为大灯、保险杠、翼子板、车门“四大”外观件,占比超过60%,按照30%的再制造件更换比率(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再制造零部件使用占比超50%),再制造领域至少可以为保险行业减少赔款超过200亿元。

除了破解车险赔付重压难题之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有助于实现“双碳”战略。

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文康表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技术性能和附加值,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完成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让资源走向“零浪费”。在保证使用的同时,再制造产品具有巨大的减排效益。

据陈文康介绍,以车门为例,去年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回收理赔更换车门约80000件,按照公司2.5%的保险市场比例推算,保险事故理赔预计需更换车门约350万件,而使用一件再制造车门,相较于新品约可减少47kg的碳排放,如果其中50%使用再制造件,每年可以减排8.2万吨,节约钢材3.5万吨。

“这仅仅是汽车万千零部件中的一个,如果保险市场广泛使用再制造配件,减排数据将达数百万吨,保险+再制造,以最确实的数字,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陈文康说。

同时,陈文康呼吁:首先是建立“保险绿色责任延伸”机制。整个保险行业每年的废弃物是数以亿计的,大家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希望根据责任延伸机制的思路,建设绿色保险责任延伸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损余件的回收、再利用,为国家的“3060”双碳目标贡献行业的力量。

其次,建议规范回收,同时进行机制引导。我们想到了两个机制,一个是所谓的“事前机制”,即通过设计附加条款,针对低碳或者使用再制造件有一个费率优惠。另一个是“事后机制”,即理赔时使用再制造,那么第二年保险费率不要涨,或者提供“绿色折扣”,来鼓励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件。通过机制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吸引车主接受再制造,在实现节材减排的同时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

最后,是政策扶持。主管部门是否能够探索整个保险行业的碳积分机制,或者置换税收优惠、业务优先、评优先进等,让保险理赔和再制造能够更加紧密结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