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朱进元:“保险+再制造”还需迈过“三个门槛”

发布时间:2021-10-21 18:30:4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提供支持、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4期热点对话“保险+再制造:助力‘双碳’战略新路径”在沪举办。以下为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在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本次主题非常聚焦,关注的是在“双碳”战略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与再制造行业如何推进绿色循环经济。

这几年大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非常熟悉了,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去年,我国又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

落实“双碳”目标与各行各业都息息相关。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紧接着2021年4月,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保险公司将通过第三方体系认证的再制造企业产品纳入维修备件体系,并采取适当的保险费率等方式给予推广。可以说从上到下,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汽车维修行业的使用,通过各个手段综合推动这项共识已经达成,政策已经逐步落地。

那么,为何要将保险引入再制造领域呢?可以说保险行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是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这对我国是很大的挑战,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二是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可以拉动上、下产业链条,这是极深、极广的,零部件制造是资源需求和能源消耗比较集中的行业,零部件制造不仅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共识和行动,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再制造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升技术性能和服务,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来完善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这个方面,零部件的再制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是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大多数欧美国家把再制造作为规模较大的重要产业。在美国,再制造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6万家,每年销售总额已经超过了560亿美元。通过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来解决维修问题的占比已经超过了45%-50%。德国已经把9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可以说发达国家已经给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来,也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供我们参考。

从保险业自身发展情况看,保险业目前经历了几轮商车改革,大家觉得一方面保费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保额也在提高,保障范围也在扩大。可以说,过去在手续费等一些领域的空间已经被大大挤压,这对我们保险业经营带来很大的考验。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在能够很好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又能够使这样的市场组织得到合理的利润?

我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时候,主持制定了中国汽车零整比指数,总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零整比很高,零部件价格贵,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将高昂的修车成本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根据当时测算,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大概3年左右的时间,能为保险行业节约成本300-500亿。我们希望在未来通过再制造件的使用,能再为行业带来300亿或是500亿的节约,这种节约完全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财务负担,假如再制造零部件质量可靠甚至可以优于原品的话,消费者财务负担可以大大减轻,使用安全还能够得到保障,消费者对汽车的爱护也能够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美好的青山绿水式的生存环境。这些是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的。

我认为,目前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车险行业与再制造行业联合推动这项工作的条件。但是,未来在推动这项工作当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可能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一是突破消费者认知关。从目前中国市场情形来看,政策对汽车再制造零部件的推动是非常积极的,然而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还很低。近年来,有许多4S店、汽车修理厂,通过对原事故件的简单加工来顶替原厂件,或者用一些副厂件代替,这已经给消费者的心理带来很多伤害,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我们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再制造?比如,可以通过3D等现代技术手段,来保障再制造件达到原厂件标准,甚至优于原厂件,这些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

二是如何达成业内业外的共识,这个很重要。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媒体,我们是否能够在监管的领导下,齐头并进、达成共识、共同行动?行业内部能否各家公司一起围绕这个目标达成共识,启动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大的机构,特别是大公司,其省级公司甚至市级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能否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可能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努力。我们在相关的再制造领域,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回收厂家、有再制造厂家、有拆解、制造、销售等等,一直到消费者端,这也需要整合成一个健全的、畅通的产业链条。

三是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我们作为再制造的相关产业链条,也一定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充分用好、用足这些技术,绝不可以再走过去的老路子,拿过去简单的、落后的技术来解决再制造件的生产。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保证质量非常关键,大家要有为这个行业共同付出努力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为媒体,《中国银行保险报》同样责无旁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记住媒体的初心:如何很好地解决社会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天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也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搭建平台,可以让各方参与其中,找到自身介入点、发现商机、达成共识,可以让保险业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让广大消费者权益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让社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让国家从汽车制造大国迈入汽车消费强国,我们希望各方受益,也愿意持续关注这件事,继续为大家搭建平台。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朱进元:“保险+再制造”还需迈过“三个门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10-2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举办、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提供支持、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4期热点对话“保险+再制造:助力‘双碳’战略新路径”在沪举办。以下为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在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本次主题非常聚焦,关注的是在“双碳”战略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与再制造行业如何推进绿色循环经济。

这几年大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非常熟悉了,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去年,我国又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

落实“双碳”目标与各行各业都息息相关。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紧接着2021年4月,发改委、银保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支持保险公司将通过第三方体系认证的再制造企业产品纳入维修备件体系,并采取适当的保险费率等方式给予推广。可以说从上到下,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汽车维修行业的使用,通过各个手段综合推动这项共识已经达成,政策已经逐步落地。

那么,为何要将保险引入再制造领域呢?可以说保险行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是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这对我国是很大的挑战,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二是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可以拉动上、下产业链条,这是极深、极广的,零部件制造是资源需求和能源消耗比较集中的行业,零部件制造不仅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共识和行动,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有力和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再制造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升技术性能和服务,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来完善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这个方面,零部件的再制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是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大多数欧美国家把再制造作为规模较大的重要产业。在美国,再制造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6万家,每年销售总额已经超过了560亿美元。通过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来解决维修问题的占比已经超过了45%-50%。德国已经把9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可以说发达国家已经给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来,也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供我们参考。

从保险业自身发展情况看,保险业目前经历了几轮商车改革,大家觉得一方面保费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保额也在提高,保障范围也在扩大。可以说,过去在手续费等一些领域的空间已经被大大挤压,这对我们保险业经营带来很大的考验。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在能够很好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又能够使这样的市场组织得到合理的利润?

我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时候,主持制定了中国汽车零整比指数,总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零整比很高,零部件价格贵,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将高昂的修车成本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根据当时测算,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大概3年左右的时间,能为保险行业节约成本300-500亿。我们希望在未来通过再制造件的使用,能再为行业带来300亿或是500亿的节约,这种节约完全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财务负担,假如再制造零部件质量可靠甚至可以优于原品的话,消费者财务负担可以大大减轻,使用安全还能够得到保障,消费者对汽车的爱护也能够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美好的青山绿水式的生存环境。这些是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的。

我认为,目前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车险行业与再制造行业联合推动这项工作的条件。但是,未来在推动这项工作当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可能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一是突破消费者认知关。从目前中国市场情形来看,政策对汽车再制造零部件的推动是非常积极的,然而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还很低。近年来,有许多4S店、汽车修理厂,通过对原事故件的简单加工来顶替原厂件,或者用一些副厂件代替,这已经给消费者的心理带来很多伤害,甚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我们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再制造?比如,可以通过3D等现代技术手段,来保障再制造件达到原厂件标准,甚至优于原厂件,这些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

二是如何达成业内业外的共识,这个很重要。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媒体,我们是否能够在监管的领导下,齐头并进、达成共识、共同行动?行业内部能否各家公司一起围绕这个目标达成共识,启动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大的机构,特别是大公司,其省级公司甚至市级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权,能否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可能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努力。我们在相关的再制造领域,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回收厂家、有再制造厂家、有拆解、制造、销售等等,一直到消费者端,这也需要整合成一个健全的、畅通的产业链条。

三是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我们作为再制造的相关产业链条,也一定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充分用好、用足这些技术,绝不可以再走过去的老路子,拿过去简单的、落后的技术来解决再制造件的生产。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保证质量非常关键,大家要有为这个行业共同付出努力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为媒体,《中国银行保险报》同样责无旁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记住媒体的初心:如何很好地解决社会信息不对称问题。今天我们举办这个活动也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搭建平台,可以让各方参与其中,找到自身介入点、发现商机、达成共识,可以让保险业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让广大消费者权益能够更好地得到保障,让社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让国家从汽车制造大国迈入汽车消费强国,我们希望各方受益,也愿意持续关注这件事,继续为大家搭建平台。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