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美丽四川

发布时间:2021-07-01 08:32: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杨山英 毛又巧 本报记者 黄明明

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全力督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安排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推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难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行业监管:五个“着力点”引领行业绘愿景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在指导加大金融供给、助力脱贫攻坚、落实“六稳”“六保”、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快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有力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加大监管引领力度。

印发服务实体经济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点,确保金融活水直接高效流入实体经济。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保险业总资产5139.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14.1万亿元,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五。近5年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1/3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重点项目建设;险资入川规模已达4126亿元;制造业贷款2020年新增约为前两年增量之和的3倍。

银行业机构震后开展流动服务。四川银保监局/供图

助力全省历史性脱贫。首先是制定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十条措施,出台“五三二”存贷比提升方案,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推动更多信贷资金和金融资源向凉山、甘孜、阿坝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截至2020年末,全省88个已脱贫县贷款余额1.2万亿元。

落实落细“六稳”“六保”要求,联合驻川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四川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共计67条,累计为超过2824亿元贷款本息作出延期安排,为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89亿元。指导14家全国性银行一级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低于5%,法人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年实现“两增”。

加快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印发专项指导意见,组建11个项目组、30个子项目,梳理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政策体系框架共四个层面、41条政策。与重庆银保监局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召开监管合作研讨会,推动开展两地债委会合作、成渝地区异地手续费减免等工作。全省银行业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贷款余额超过3.9万亿元,保险业提供相关风险保障超过57.4万亿元。

有力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是坚持单列信贷计划,紧紧围绕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等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98万亿元,连续25个季度实现持续增长。二是将加强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大信贷资金投入,缓解地区信贷供给不平衡问题。2020年,全省128个县平均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三是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为目标,制订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计划,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倾斜资源,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保障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落地落实。“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实现乡镇保险服务和行政村银行服务100%全覆盖,新增263个空白乡镇银行网点,共设5823个自助银行和4.2万台自助服务机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四川银行业:打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在四川银保监局的引领下,四川银行业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治蜀兴川重大部署,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的支持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在助力全川脱贫攻坚道路上,四川银行业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打出一整套“扶新人、扶新路、扶新业”的组合拳,有力支持了四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四川银行业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持续为四川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悬崖村脱贫攻坚、流动银行、帐篷银行等,彰显四川银行业“坚忍不拔,勇担危难”的企业精神和“骨肉相连,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受社会公众关注并牵挂的九寨沟地震灾区的阿坝银保监分局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积极组织全州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监管政策有效引领、债务关系平等协商、服务体系重塑优化”三管齐下,为全力支持九寨沟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介绍,四川银保监局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指导属地监管部门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第一时间下发抗震救灾金融服务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地方党政的统一安排部署,最大限度保障灾区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优先满足抗震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然后按照“银行在前、协会在中、监管在后、政府总牵头”的原则,平等协商助力恢复生产,及时完成大九旅集团、九寨沟管理局等9户重点受灾企业债委会组建。优先支持受灾县网点优化布局,完善网点服务体系、金融业务品种、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以增效为目标,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机构有效全面对接灾区融资需求,实现金融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四川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

一直以来,在四川银保监局的坚强领导下,四川保险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服务社会治理和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的功能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四川属自然灾害高发地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8·8”九寨沟地震,“8·11”暴雨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为发挥保险防范化解风险的职能,四川保险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创新保险服务,推出巨灾保险、农房保险、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构筑起一道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保险网”。

2017年5月,四川地震巨灾保险与全国模式接轨,开办地区扩展到全省,成为全国地震巨灾保险的“排头兵”。巨灾保险是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商业化运作,41家财险公司和5家再保险公司组成的“共保模式”;省、市、县三级财政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对普通居民进行60%的保费补贴,对特殊优抚群众给予100%全额补贴。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省地震巨灾保险已累计承保城乡居民738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873亿元,赔付5726万元。

四川保险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等方面有所作为,成绩斐然。四川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监管部门的指导,对保险产品进行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同时,通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及开办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安康保险、计生家庭保险、老龄保险等业务,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3年,成都试点开办农房保险,保险责任范围涵盖地震巨灾风险及暴雨、洪水、火灾等15种一般风险。截至2021年一季度,已为四川423万户农户提供农房风险保障5828亿元,向5万余户农户支付保险金6087万元。

2013年,四川保险机构按照“变灾后赔付为灾前预防、防大于治”的思路和理念,创新性地与阿坝州、县林业局(现州、县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启动了全国首例保险公司参与的地方森防体系建设工作,开创了森林防灾减灾防治体系新的历史。截至2021年一季度,累计承保森林面积37615.52万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12.58亿元,累计惠及林农12511户。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保险的身影。2020年,成都遭受五十年一遇的“8·11”,乐山遭受百年一遇的“8·17”特大暴雨洪灾,四川启动2005年建立防汛应急响应制度以来的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在四川银保监局的统一协调部署下,四川保险业迎难而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保险堤坝”,为抗洪抢险和复工复产提供一系列保险支持:及时启动绿色通道、采取线上理赔等便捷措施,简化理赔流程和办理手续,及时足额赔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四川保险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监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先后向广安邻水芭蕉村小学校舍搬迁捐赠100万元;向广安金垭村捐赠“四川保险业7·8扶贫公益跑”报名费20多万元;4年累计向雅安宝兴陇东中心校提供资金和物资148.1万元;省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全行业开展“以购代捐”,累计认购广安邻水、凉山农产品552.9万元。

四川银行业保险业在监管引领下,不忘初心,在服务乡村振兴、治蜀兴川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方面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建设美丽四川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01

□杨山英 毛又巧 本报记者 黄明明

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全力督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安排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推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难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行业监管:五个“着力点”引领行业绘愿景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在指导加大金融供给、助力脱贫攻坚、落实“六稳”“六保”、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快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有力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加大监管引领力度。

印发服务实体经济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点,确保金融活水直接高效流入实体经济。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保险业总资产5139.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14.1万亿元,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五。近5年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1/3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重点项目建设;险资入川规模已达4126亿元;制造业贷款2020年新增约为前两年增量之和的3倍。

银行业机构震后开展流动服务。四川银保监局/供图

助力全省历史性脱贫。首先是制定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十条措施,出台“五三二”存贷比提升方案,加大金融资源倾斜,推动更多信贷资金和金融资源向凉山、甘孜、阿坝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截至2020年末,全省88个已脱贫县贷款余额1.2万亿元。

落实落细“六稳”“六保”要求,联合驻川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四川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共计67条,累计为超过2824亿元贷款本息作出延期安排,为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89亿元。指导14家全国性银行一级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低于5%,法人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3年实现“两增”。

加快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印发专项指导意见,组建11个项目组、30个子项目,梳理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政策体系框架共四个层面、41条政策。与重庆银保监局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召开监管合作研讨会,推动开展两地债委会合作、成渝地区异地手续费减免等工作。全省银行业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贷款余额超过3.9万亿元,保险业提供相关风险保障超过57.4万亿元。

有力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是坚持单列信贷计划,紧紧围绕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等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98万亿元,连续25个季度实现持续增长。二是将加强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大信贷资金投入,缓解地区信贷供给不平衡问题。2020年,全省128个县平均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三是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为目标,制订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计划,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倾斜资源,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保障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落地落实。“十三五”期间,全省已实现乡镇保险服务和行政村银行服务100%全覆盖,新增263个空白乡镇银行网点,共设5823个自助银行和4.2万台自助服务机具,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四川银行业:打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在四川银保监局的引领下,四川银行业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治蜀兴川重大部署,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的支持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层次。在助力全川脱贫攻坚道路上,四川银行业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打出一整套“扶新人、扶新路、扶新业”的组合拳,有力支持了四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四川银行业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持续为四川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悬崖村脱贫攻坚、流动银行、帐篷银行等,彰显四川银行业“坚忍不拔,勇担危难”的企业精神和“骨肉相连,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受社会公众关注并牵挂的九寨沟地震灾区的阿坝银保监分局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积极组织全州银行保险机构,通过“监管政策有效引领、债务关系平等协商、服务体系重塑优化”三管齐下,为全力支持九寨沟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介绍,四川银保监局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指导属地监管部门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第一时间下发抗震救灾金融服务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地方党政的统一安排部署,最大限度保障灾区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优先满足抗震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然后按照“银行在前、协会在中、监管在后、政府总牵头”的原则,平等协商助力恢复生产,及时完成大九旅集团、九寨沟管理局等9户重点受灾企业债委会组建。优先支持受灾县网点优化布局,完善网点服务体系、金融业务品种、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以增效为目标,着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机构有效全面对接灾区融资需求,实现金融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四川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功能

一直以来,在四川银保监局的坚强领导下,四川保险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服务社会治理和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的功能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四川属自然灾害高发地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8·8”九寨沟地震,“8·11”暴雨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为发挥保险防范化解风险的职能,四川保险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创新保险服务,推出巨灾保险、农房保险、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构筑起一道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保险网”。

2017年5月,四川地震巨灾保险与全国模式接轨,开办地区扩展到全省,成为全国地震巨灾保险的“排头兵”。巨灾保险是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商业化运作,41家财险公司和5家再保险公司组成的“共保模式”;省、市、县三级财政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对普通居民进行60%的保费补贴,对特殊优抚群众给予100%全额补贴。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省地震巨灾保险已累计承保城乡居民738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873亿元,赔付5726万元。

四川保险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等方面有所作为,成绩斐然。四川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监管部门的指导,对保险产品进行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同时,通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及开办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安康保险、计生家庭保险、老龄保险等业务,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3年,成都试点开办农房保险,保险责任范围涵盖地震巨灾风险及暴雨、洪水、火灾等15种一般风险。截至2021年一季度,已为四川423万户农户提供农房风险保障5828亿元,向5万余户农户支付保险金6087万元。

2013年,四川保险机构按照“变灾后赔付为灾前预防、防大于治”的思路和理念,创新性地与阿坝州、县林业局(现州、县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启动了全国首例保险公司参与的地方森防体系建设工作,开创了森林防灾减灾防治体系新的历史。截至2021年一季度,累计承保森林面积37615.52万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012.58亿元,累计惠及林农12511户。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保险的身影。2020年,成都遭受五十年一遇的“8·11”,乐山遭受百年一遇的“8·17”特大暴雨洪灾,四川启动2005年建立防汛应急响应制度以来的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在四川银保监局的统一协调部署下,四川保险业迎难而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保险堤坝”,为抗洪抢险和复工复产提供一系列保险支持:及时启动绿色通道、采取线上理赔等便捷措施,简化理赔流程和办理手续,及时足额赔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四川保险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监管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先后向广安邻水芭蕉村小学校舍搬迁捐赠100万元;向广安金垭村捐赠“四川保险业7·8扶贫公益跑”报名费20多万元;4年累计向雅安宝兴陇东中心校提供资金和物资148.1万元;省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全行业开展“以购代捐”,累计认购广安邻水、凉山农产品552.9万元。

四川银行业保险业在监管引领下,不忘初心,在服务乡村振兴、治蜀兴川等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方面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