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发布——养老金体系有巨大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1-06-04 17:45:3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6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和长江养老在北京联合发布《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报告对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养老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总分水平最高,为60.7; 珠三角地区得分次之,为57.7; 长三角地区得分为56.0,三大地域间差距有限。指数得分情况表明,三大区域第一支柱当前发展情况比较好,但第二、三支柱发展不足,三大区域养老金体系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基本养老金制度成就斐然,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壮大,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持续增强;企业年金改革共识空前,职业年金改革平稳落地,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资产性收入;个人税收递延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累经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在即,人们养老储备渠道更加多样化。

但同时,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尤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处于经济与社会转换的进程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未富先老。中国在2000年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人均GDP只有856美元;二是少子高龄化。过低的人口生育率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共同导致了少子老龄化问题,该问题也成为制约养老金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最大的外部约束因素。

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制度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地区差异问题等。如何更好地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以及人口结构调价下做好人民的老年经济保障,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该《报告》探讨的核心问题。

报告重点研究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经济上最有活力、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且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外部约束最少的区域,试图了解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潜力,进而探讨未来养老金发展完善的可能路径。

报告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提升待遇水平空间不大,地域差距不容忽视。政府需下大力气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尤其是尽快实现新业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应保尽保。政府需加快企业年金改革,使其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可获性和体验性,让人们都有可能『接触到』企业年金;相关市场机构要深耕人身保险领域,与传统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养老储备制度谱系。

报告还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财务可持续性隐忧已现,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未来政府必然在保基本、兜底线和促公平上重点发力。如果不能拓展其他保障渠道,增加自我保障水平,很多人可能面临着保障相对不足的退休窘境。

报告同时指出,从负债型制度逐渐向资产型制度转型是未来养老金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需要唤起人们自我养老储备的观念,从舆论宣传和养老金教育等各个维度上让人们尽快认识到未来的退休场景和自身潜在需求。多支柱养老金建设还需要通过制度涉及把个人的养老储备能力和意愿有效转化为人们的养老储备行为。要尽快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发布——养老金体系有巨大发展潜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04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6月4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和长江养老在北京联合发布《养老金发展指数(2020)》(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报告对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养老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总分水平最高,为60.7; 珠三角地区得分次之,为57.7; 长三角地区得分为56.0,三大地域间差距有限。指数得分情况表明,三大区域第一支柱当前发展情况比较好,但第二、三支柱发展不足,三大区域养老金体系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基本养老金制度成就斐然,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壮大,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满意度持续增强;企业年金改革共识空前,职业年金改革平稳落地,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资产性收入;个人税收递延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累经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在即,人们养老储备渠道更加多样化。

但同时,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尤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处于经济与社会转换的进程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未富先老。中国在2000年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人均GDP只有856美元;二是少子高龄化。过低的人口生育率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共同导致了少子老龄化问题,该问题也成为制约养老金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最大的外部约束因素。

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制度诞生之初就存在的地区差异问题等。如何更好地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以及人口结构调价下做好人民的老年经济保障,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该《报告》探讨的核心问题。

报告重点研究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经济上最有活力、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且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外部约束最少的区域,试图了解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潜力,进而探讨未来养老金发展完善的可能路径。

报告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上提升待遇水平空间不大,地域差距不容忽视。政府需下大力气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尤其是尽快实现新业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应保尽保。政府需加快企业年金改革,使其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可获性和体验性,让人们都有可能『接触到』企业年金;相关市场机构要深耕人身保险领域,与传统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养老储备制度谱系。

报告还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财务可持续性隐忧已现,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未来政府必然在保基本、兜底线和促公平上重点发力。如果不能拓展其他保障渠道,增加自我保障水平,很多人可能面临着保障相对不足的退休窘境。

报告同时指出,从负债型制度逐渐向资产型制度转型是未来养老金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需要唤起人们自我养老储备的观念,从舆论宣传和养老金教育等各个维度上让人们尽快认识到未来的退休场景和自身潜在需求。多支柱养老金建设还需要通过制度涉及把个人的养老储备能力和意愿有效转化为人们的养老储备行为。要尽快建立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