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传承红色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09:11:4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张倍源 李敏 苏其瑞 温贵志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发展脉络简要梳理

(一)“设立农民借贷机关”——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启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农民开展革命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为农民设立借贷机构,这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启蒙。

(二)“根据地的金融事业要为工农革命政权提供保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实践。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章,提出“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四一二”事变后,广东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劳动银行,闽西、赣西南、湘赣、闽浙赣、川陕等根据地相继建立工农银行;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业。中国共产党通过金融实践发展金融事业来保障工农革命政权。

(三)从发行货币服务抗战需要到实现金融统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迅速。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各根据地要发行货币确保抗日根据地的经济金融独立性,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推进根据地间的货币统一、统一华北、西北和华东解放区的货币,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发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较为迅速。

(四)坚持对经济金融统一领导到“左”倾错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通货膨胀等金融问题,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新中国财经战线上取得了第一个伟大胜利。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多,对国情认识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存在偏差,效法苏联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又发生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加之“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金融思想方面也出现了“货币无用论”等脱离实际、违背金融本质和规律的“左”倾错误金融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五)“金融核心论”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在“真正银行论”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核心论”。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世纪之交到金融危机后期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金融业的脆弱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围绕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化、金融调控、金融利率和金融监管等四大方面开始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把整顿金融秩序作为党管金融的重要内容。

(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重视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和“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发展历程特点与经验总结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明确金融政治属性。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对金融的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地树立金融工作的人民立场,保证金融为人民服务,明确金融的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革命与战争时期,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能够坚强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为积极开展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有效打破敌对势力对根据地经济封锁和经济威胁提供了资金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权,是我国金融系统能够始终坚持金融的社会主义政治属性、始终坚持金融的人民立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根本保障。

(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金融作为党经世济民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和国家战略的实施,致力于解决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现实难题,是党对金融工作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帮助广大农民从剥削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服务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始建立金融系统。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战时金融体制承担抗战融通资金的任务,有力保障军费筹集。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的新金融系统,有效解决了国民党遗留的金融乱象,推动社会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时期,金融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源导向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始终坚守功能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本源是其金融思想的一大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管,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力促金融回归本源。

(四)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邓小平、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不断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未来展望

迈向新时代,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要求金融走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金融改革应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以高效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举措,同时要建立安全通畅的国际金融循环体系,加紧布局全球性金融网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建设国际化金融基础设施,为中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提供配套的国际化金融支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未来,经济社会形态将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化金融服务中金融科技应用作用日益重要,积极开发并运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化金融生态体系,成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未来趋势与方向。

(张倍源,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敏,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组织部部长;苏其瑞,白银银保监分局人事科副科长;温贵志,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传承红色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研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1

□张倍源 李敏 苏其瑞 温贵志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发展脉络简要梳理

(一)“设立农民借贷机关”——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启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大农民开展革命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为农民设立借贷机构,这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启蒙。

(二)“根据地的金融事业要为工农革命政权提供保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实践。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章,提出“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四一二”事变后,广东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劳动银行,闽西、赣西南、湘赣、闽浙赣、川陕等根据地相继建立工农银行;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业。中国共产党通过金融实践发展金融事业来保障工农革命政权。

(三)从发行货币服务抗战需要到实现金融统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迅速。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各根据地要发行货币确保抗日根据地的经济金融独立性,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推进根据地间的货币统一、统一华北、西北和华东解放区的货币,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发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较为迅速。

(四)坚持对经济金融统一领导到“左”倾错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通货膨胀等金融问题,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新中国财经战线上取得了第一个伟大胜利。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多,对国情认识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存在偏差,效法苏联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又发生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加之“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金融思想方面也出现了“货币无用论”等脱离实际、违背金融本质和规律的“左”倾错误金融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五)“金融核心论”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在“真正银行论”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核心论”。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世纪之交到金融危机后期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金融业的脆弱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围绕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企业化、金融调控、金融利率和金融监管等四大方面开始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把整顿金融秩序作为党管金融的重要内容。

(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重视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和“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发展历程特点与经验总结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明确金融政治属性。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对金融的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地树立金融工作的人民立场,保证金融为人民服务,明确金融的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革命与战争时期,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能够坚强生存下来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为积极开展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有效打破敌对势力对根据地经济封锁和经济威胁提供了资金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党对金融的绝对领导权,是我国金融系统能够始终坚持金融的社会主义政治属性、始终坚持金融的人民立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根本保障。

(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金融作为党经世济民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和国家战略的实施,致力于解决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现实难题,是党对金融工作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帮助广大农民从剥削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服务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始建立金融系统。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战时金融体制承担抗战融通资金的任务,有力保障军费筹集。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的新金融系统,有效解决了国民党遗留的金融乱象,推动社会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时期,金融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源导向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始终坚守功能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本源是其金融思想的一大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监管,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力促金融回归本源。

(四)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邓小平、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不断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思想的未来展望

迈向新时代,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要求金融走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金融改革应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以高效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举措,同时要建立安全通畅的国际金融循环体系,加紧布局全球性金融网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建设国际化金融基础设施,为中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提供配套的国际化金融支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未来,经济社会形态将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化金融服务中金融科技应用作用日益重要,积极开发并运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化金融生态体系,成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未来趋势与方向。

(张倍源,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敏,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组织部部长;苏其瑞,白银银保监分局人事科副科长;温贵志,白银银保监分局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