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药明奥测廖敏夫:新生态 · 新支付 · 新诊断

——医疗技术与支付模式变革的相互催化

发布时间:2021-04-01 10:09: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3月19日,“健康中国 科技中国”下保险发展机遇暨第二期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发布会(2021)在天津举行。

药明奥测创新业务负责人廖敏夫在演讲时表示,在未来保险和医疗的发展中,患者的地位会越来越重;想要推动行业的变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医疗要做到精确诊断,然后进行精确治疗和管理,让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廖敏夫讲到,保险公司未来要提供多维的服务,以适应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并拓宽用户群体,他认为好的服务是控费而不是加费,好的服务让风险降低。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新生态:价值医疗大趋势

1、多方利益能否共赢

谈到医疗体制各方面利益需求,被谈最少但又最关键的那个人是患者。

政策端要基金安全又要老百姓健康,两个就有矛盾指标。支付端又想卖的多,又想赔的少。医院端水平提高还得挣钱,财政支出和医保又是定额。供应端比如药厂,一方面要患者规模要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要依从客户黏性,一方面解决价格问题,价格指标又有矛盾,价格高了可极性下降,价格低了利润下降。在这四方围绕当中老百姓是不得病的,可老百姓不会为了不得病而花钱;如果得了病,钱从哪儿来?这是当前保险公司正在解决问题;老百姓还有第三诉求拿了钱花向哪儿的问题。重疾险直接给付老百姓保险金,但医疗险里利益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一旦不知道钱花去哪,带来结果是钱会越花越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多方利益背后潜在有共同之处。

2. 看远方:价值型医疗前景诱人

奥巴马执政期间有一个人提出一个概念价值医疗,关注医疗价值而非医疗服务量,放在医疗以外任何行业这都是默认的,按结果付费,获得收益价值付钱,只有医疗行业不这样。在任何行业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成本下降,但医疗行业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上升。这种吊诡现象医疗行业支付模式不能传统简单你帮我服务,我帮你付钱。

3. 支付方式:关键激励因素

我们会发现中国医改面临很多希望和挑战是有优越性的。美国医改为什么难?因为基本盘子大,基数大,能动空间很少。我们会发现,在传统模式以后,所有人谈到医疗机构体制时候会谈四方利益,往往会把患者利益忽视掉。随着整个生态发展往前走,患者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毕竟对于医疗特殊场景来说,医疗所有利益相关方里头最重要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这个关系是决定一切。事实上看到很多数据证明,包括美国一些数据证明,患者本身对于医疗参与度越高,对医疗费用下降有促进作用,

二、新支付:中国健康险创新探索

1. 中国实践:服务体制和支付体系改革

中国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美国把坑踩过一遍,中国医改可以把不同方法整合来用。第二优势我们行政机关有更强大裁判能力,给我们提供很大发展机会。

我们会看到从医保角度来说,首先一个大的方向这是最近几年医疗界公立医院最重要的话题分诊治疗,背后目的是做统一建设,一些小成本可以解决的不应该去大成本医院,这是控费大的所在。

第二个最后转向方向措施不一样,方法是一样,不按使用量付费,这里面讲非常有意思案例,在某个城市实现付费的时候,发现这个城市有县区级医院,这个县区级医院做切阑尾炎,从市里医院接过来加上手术和后续成本比三甲医院还要低,三甲医院可以把患者转到县医院去,因为付的钱是一样多的。

2.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部分实践

商保也做几个探索:健康管理服务,药械和有关的保险,单病种创新。

有一定成就但效果有限,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占支付比例份额太少,对各方影响力不够,对于医院来说是很小支付方,对于患者来说只有很少患者跟它有关,回到保险公司自己这块儿业务保费规模不大,不是公司特别愿意投入的。

单病种险作为险种因为保费太少不值得做,我们在想如果这个比例在变化过程中是不是大家有一个思考,提前做一点准备,像有些专家讲到从一个新的理念到技术呈现和成熟需要一点时间,这个时间到来完全没有准备这个结果很可怕。

3. 惠民保的未知&已知

这里谈到一个新的产品就是惠民保,我自己个人认为惠民保是非常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有很多讨论,惠民保是个险还是团险,惠民保是政策产品还是商业属性产品。未来社保商保边界越来越清晰还是模糊,能不能实现保险引流的目的?第一年很好做,第二年是会赔还是保费缩小看不清楚。医疗端能看清楚的是医疗是本地化的东西。即便在上海长三角非常便利环境下,也不代表所有患者都跑来上海看病。

4. 从惠民保到区域MCO

惠民保和保险视角不太一样,我们视角更多是从一个本地化、区域化网络怎么建立,从这个角度看。

从这个视角来看,结合一点保险思路,我们有一个基础思维就是惠民保有很难办,就像超级玛丽在跳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太高不能太低,最好在中间走,赔付比例太高会陷入恶性循环。大家也会看到一个趋势:惠民保价格从上半年到下半年再到2021年整体价格在水涨船高,对百万医疗产生了冲击,惠民保有百万医疗不能替代的优势。参与惠民保产品时候加大入量医疗或者检测服务,从癌症到心血管甚至罕见病都可以放在里面。

三、新诊断: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创新

1. 医疗的“不可能三角”

奥测作为诊断公司,在生态圈里面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价格质量和可及性,又便宜又高科技的就少,又高质量又高可及就贵,怎么办?需要迭代。

2. 诊断:医疗行业的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把原来高成本变成低成本。医疗颠覆性创新怎么看?就是精确诊断技术。

医疗服务分成三种不同类别。

一种类别是专家式服务,有点像咨询公司、律师,我们这些大的医学专家专门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医疗问题。

第二种服务说难听点应该是像4S店服务,有标准化服务,比如说刚才谈到阑尾炎,诊断他为阑尾炎以后,整个阑尾炎到底怎么切这件事情有办法形成SOP,前提是诊断不能错,诊断错了按SOP执行将是灾难性后果。

第三灾难性处理,是社群化方式。把这三种解决方案分层以后才能往下降和往上升,前提是标准诊断。

3. 整合诊断推动行业升维进化

诊断从人类有医疗到现在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靠经验,第二阶段寻症靠证据,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精准诊断时代,奥测做的是第四阶段的整合诊断。

4. 融合多平台、多组学及临床大数据的整合诊断

整合医疗跨科室,多组学,所有医生围着患者转,不是患者围着医生转,这种整合医疗背后是整合诊断,通过大平台多组学各种纬度数据信息得到结果。一旦有了非常明确指标或者影像学结果到了中晚期,中晚期没有办法治疗,奥测开发技术在阿尔兹海墨症通过不同平台几十个指标,通过算法,能够算出没有精标准诊断时候提前发现,这时候发现有治疗手段有可能获得治疗突破。

5. 诊断:医疗行业的边界,医疗行为的起点

这些变化结果是什么?就是有可能会去改变现在我们所看到医疗边界,所以我们说这么一句话,诊断是第一整个行业边界所在,第二所有具体医疗行为起点,医疗发展因诊断发展而发展,限制而限制。如果一个疾病一个重疾诊断提前三年,就意味着赔付往前提前三年。如果重疾之前轻症诊断被发现,也有可能你整个重疾赔付是往后延几年或者不赔付,这个改变是做价值和服务的改变。

6. 精准管理:多组学、数据智能、全病程

诊断不像大家通常理解判断病,事实上把诊断抽象出医疗专业术语,将技术应用人体并且获得数据过程。数据不是发病后需要,而是从出生到病后贯穿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发现对于诊疗速度缩短,整个诊疗过程标准化,以及后来潜在和药企潜在关系在这里出现。

这背后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最终希望实现,通过精准诊断,到精准管理,通过多组学数据智能,包括没得病时候精准预测,已经得病精准治疗,到病后精准管理,依赖的不是某一项技术突破,而是通过多种疾病技术,蛋白质组学、内分泌等等这些领域整合出现。

7. 新诊断赋能保险创新

这一类是通过诊断得到数据,还加上一类目前已经有很多其他公司进行探索一些生活和其他健康表征纬度数据结合起来。畅想一下未来,我们说现阶段通过诊断手段,保险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可以增加服务,通过增加服务拓宽客群,好的服务是控费不是加费,好的服务让风险降低。

长期来看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

和长期险的合作。健康管理长期才有效果,说白了一年期的保险最后保险公司落不到实惠,从长期险出现这件事情就不太一样。

谈谈非标体。标准体是价格战,非标体是胜负手,非标体才能把多方联合在一起。

第三就是管理式医疗,希望在惠民保项目上有更多合作方参与,除了医疗保险,还要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多价值和服务。


药明奥测廖敏夫:新生态 · 新支付 · 新诊断

——医疗技术与支付模式变革的相互催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01

3月19日,“健康中国 科技中国”下保险发展机遇暨第二期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发布会(2021)在天津举行。

药明奥测创新业务负责人廖敏夫在演讲时表示,在未来保险和医疗的发展中,患者的地位会越来越重;想要推动行业的变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医疗要做到精确诊断,然后进行精确治疗和管理,让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廖敏夫讲到,保险公司未来要提供多维的服务,以适应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并拓宽用户群体,他认为好的服务是控费而不是加费,好的服务让风险降低。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新生态:价值医疗大趋势

1、多方利益能否共赢

谈到医疗体制各方面利益需求,被谈最少但又最关键的那个人是患者。

政策端要基金安全又要老百姓健康,两个就有矛盾指标。支付端又想卖的多,又想赔的少。医院端水平提高还得挣钱,财政支出和医保又是定额。供应端比如药厂,一方面要患者规模要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要依从客户黏性,一方面解决价格问题,价格指标又有矛盾,价格高了可极性下降,价格低了利润下降。在这四方围绕当中老百姓是不得病的,可老百姓不会为了不得病而花钱;如果得了病,钱从哪儿来?这是当前保险公司正在解决问题;老百姓还有第三诉求拿了钱花向哪儿的问题。重疾险直接给付老百姓保险金,但医疗险里利益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一旦不知道钱花去哪,带来结果是钱会越花越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多方利益背后潜在有共同之处。

2. 看远方:价值型医疗前景诱人

奥巴马执政期间有一个人提出一个概念价值医疗,关注医疗价值而非医疗服务量,放在医疗以外任何行业这都是默认的,按结果付费,获得收益价值付钱,只有医疗行业不这样。在任何行业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成本下降,但医疗行业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上升。这种吊诡现象医疗行业支付模式不能传统简单你帮我服务,我帮你付钱。

3. 支付方式:关键激励因素

我们会发现中国医改面临很多希望和挑战是有优越性的。美国医改为什么难?因为基本盘子大,基数大,能动空间很少。我们会发现,在传统模式以后,所有人谈到医疗机构体制时候会谈四方利益,往往会把患者利益忽视掉。随着整个生态发展往前走,患者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毕竟对于医疗特殊场景来说,医疗所有利益相关方里头最重要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这个关系是决定一切。事实上看到很多数据证明,包括美国一些数据证明,患者本身对于医疗参与度越高,对医疗费用下降有促进作用,

二、新支付:中国健康险创新探索

1. 中国实践:服务体制和支付体系改革

中国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美国把坑踩过一遍,中国医改可以把不同方法整合来用。第二优势我们行政机关有更强大裁判能力,给我们提供很大发展机会。

我们会看到从医保角度来说,首先一个大的方向这是最近几年医疗界公立医院最重要的话题分诊治疗,背后目的是做统一建设,一些小成本可以解决的不应该去大成本医院,这是控费大的所在。

第二个最后转向方向措施不一样,方法是一样,不按使用量付费,这里面讲非常有意思案例,在某个城市实现付费的时候,发现这个城市有县区级医院,这个县区级医院做切阑尾炎,从市里医院接过来加上手术和后续成本比三甲医院还要低,三甲医院可以把患者转到县医院去,因为付的钱是一样多的。

2.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部分实践

商保也做几个探索:健康管理服务,药械和有关的保险,单病种创新。

有一定成就但效果有限,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占支付比例份额太少,对各方影响力不够,对于医院来说是很小支付方,对于患者来说只有很少患者跟它有关,回到保险公司自己这块儿业务保费规模不大,不是公司特别愿意投入的。

单病种险作为险种因为保费太少不值得做,我们在想如果这个比例在变化过程中是不是大家有一个思考,提前做一点准备,像有些专家讲到从一个新的理念到技术呈现和成熟需要一点时间,这个时间到来完全没有准备这个结果很可怕。

3. 惠民保的未知&已知

这里谈到一个新的产品就是惠民保,我自己个人认为惠民保是非常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有很多讨论,惠民保是个险还是团险,惠民保是政策产品还是商业属性产品。未来社保商保边界越来越清晰还是模糊,能不能实现保险引流的目的?第一年很好做,第二年是会赔还是保费缩小看不清楚。医疗端能看清楚的是医疗是本地化的东西。即便在上海长三角非常便利环境下,也不代表所有患者都跑来上海看病。

4. 从惠民保到区域MCO

惠民保和保险视角不太一样,我们视角更多是从一个本地化、区域化网络怎么建立,从这个角度看。

从这个视角来看,结合一点保险思路,我们有一个基础思维就是惠民保有很难办,就像超级玛丽在跳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太高不能太低,最好在中间走,赔付比例太高会陷入恶性循环。大家也会看到一个趋势:惠民保价格从上半年到下半年再到2021年整体价格在水涨船高,对百万医疗产生了冲击,惠民保有百万医疗不能替代的优势。参与惠民保产品时候加大入量医疗或者检测服务,从癌症到心血管甚至罕见病都可以放在里面。

三、新诊断: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创新

1. 医疗的“不可能三角”

奥测作为诊断公司,在生态圈里面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价格质量和可及性,又便宜又高科技的就少,又高质量又高可及就贵,怎么办?需要迭代。

2. 诊断:医疗行业的颠覆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不是向上而是向下,把原来高成本变成低成本。医疗颠覆性创新怎么看?就是精确诊断技术。

医疗服务分成三种不同类别。

一种类别是专家式服务,有点像咨询公司、律师,我们这些大的医学专家专门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医疗问题。

第二种服务说难听点应该是像4S店服务,有标准化服务,比如说刚才谈到阑尾炎,诊断他为阑尾炎以后,整个阑尾炎到底怎么切这件事情有办法形成SOP,前提是诊断不能错,诊断错了按SOP执行将是灾难性后果。

第三灾难性处理,是社群化方式。把这三种解决方案分层以后才能往下降和往上升,前提是标准诊断。

3. 整合诊断推动行业升维进化

诊断从人类有医疗到现在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靠经验,第二阶段寻症靠证据,第三阶段是分子生物学精准诊断时代,奥测做的是第四阶段的整合诊断。

4. 融合多平台、多组学及临床大数据的整合诊断

整合医疗跨科室,多组学,所有医生围着患者转,不是患者围着医生转,这种整合医疗背后是整合诊断,通过大平台多组学各种纬度数据信息得到结果。一旦有了非常明确指标或者影像学结果到了中晚期,中晚期没有办法治疗,奥测开发技术在阿尔兹海墨症通过不同平台几十个指标,通过算法,能够算出没有精标准诊断时候提前发现,这时候发现有治疗手段有可能获得治疗突破。

5. 诊断:医疗行业的边界,医疗行为的起点

这些变化结果是什么?就是有可能会去改变现在我们所看到医疗边界,所以我们说这么一句话,诊断是第一整个行业边界所在,第二所有具体医疗行为起点,医疗发展因诊断发展而发展,限制而限制。如果一个疾病一个重疾诊断提前三年,就意味着赔付往前提前三年。如果重疾之前轻症诊断被发现,也有可能你整个重疾赔付是往后延几年或者不赔付,这个改变是做价值和服务的改变。

6. 精准管理:多组学、数据智能、全病程

诊断不像大家通常理解判断病,事实上把诊断抽象出医疗专业术语,将技术应用人体并且获得数据过程。数据不是发病后需要,而是从出生到病后贯穿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发现对于诊疗速度缩短,整个诊疗过程标准化,以及后来潜在和药企潜在关系在这里出现。

这背后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最终希望实现,通过精准诊断,到精准管理,通过多组学数据智能,包括没得病时候精准预测,已经得病精准治疗,到病后精准管理,依赖的不是某一项技术突破,而是通过多种疾病技术,蛋白质组学、内分泌等等这些领域整合出现。

7. 新诊断赋能保险创新

这一类是通过诊断得到数据,还加上一类目前已经有很多其他公司进行探索一些生活和其他健康表征纬度数据结合起来。畅想一下未来,我们说现阶段通过诊断手段,保险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可以增加服务,通过增加服务拓宽客群,好的服务是控费不是加费,好的服务让风险降低。

长期来看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

和长期险的合作。健康管理长期才有效果,说白了一年期的保险最后保险公司落不到实惠,从长期险出现这件事情就不太一样。

谈谈非标体。标准体是价格战,非标体是胜负手,非标体才能把多方联合在一起。

第三就是管理式医疗,希望在惠民保项目上有更多合作方参与,除了医疗保险,还要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多价值和服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