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顶层设计兼顾不够 险企投资养老信心不足

发布时间:2020-12-08 09:42:45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王方琪

“保险尤其是人身险,与康养产业天然契合。”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在首届中国康养30人论坛上表示,在中国迎接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时,保险机构已经提前布局,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健康产业、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天然优势明显

保险资金投资到健康和养老领域有天然的优势。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性。

银保监会资金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建管处处长高建光认为,保险资金进入康养领域,是市场的选择。

“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的资产价值和投资回报具有抗经济周期属性,与当前经济下行、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保险资金运用需求天然匹配。”高建光说。

他同时指出,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积累大量长周期的人群健康数据和行为数据,是在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提升风险评估和管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投资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是投资实体资产,同时也是投资‘数字资产’,未来布局的协同效应将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快速放大,甚至改变行业版图。”高建光说。

保险资金进入康养领域还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投资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是保险行业承担新时代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有效投资作出了部署,要求重点支持“新基建、新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保险资金作为难得的优质耐心资本,对医疗养老大健康这类资金需求规模大、投资培育时间长的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高建光表示。

多种投资实践

2007年,泰康率先酝酿并筹备进入养老产业。2009年,获得原保监会养老社区试点批文,并于2010看成立了泰康之家。2015年9月,泰康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再次升华了泰康的大健康战略。

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解释说,泰康利用“支付+服务”模式,同时解决养老的财富问题和福利问题,本质上是服务社会。

邱建伟认为,泰康这一解决方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全国医养布局,完善长寿时代的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幸福有约产品,通过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的投资充分释放复利效应,提升未来健康养老的支付能力;“保险支付+实体医养服务”的大健康闭环生态体系,整体上降低交易和服务成本,提升长寿时代健康养老效率;资金交由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长期投资,提升社会总体资本积累和资本效率,推动社会创新与财富创造。

2014年,中国人寿在医疗健康和养老社区两大领域同时发力,2019年成立了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集团项下专业投资公司。国寿健投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王一佳表示,国寿健投聚焦健康产业融资,服务客户,服务主业,服务民生,结合轻重资产相匹配的投资策略,带动更多保险资金投入健康产业、养老产业。

国寿在投资健康养老领域时,主要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健康生态布局,2016年设立的国寿大健康基金是国家首支获批的保险资金私募股权基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旗舰型的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王一佳介绍说,目前该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元,涉及医疗科技、数字医疗、医疗生命科学、医疗服务等等深度布局。而且投的都是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首期资金投资已经完成,二期资金50亿也完成募集并开始进入孵化期。

“第二个是多种形态养老服务项目落地。”王一佳说,国寿在北京、苏州、天津、海南、四川温江投资建设了CCRC型养老社区;在深圳建立了普惠型项目,聚焦刚需、聚焦城区、聚焦普惠。

CCRC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问题矛盾突出

目前,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商业资金参与养老产业投资仍存在一些困难。据悉,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顶层设计对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兼顾不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主要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相关政策仅作原则性表述。由于顶层设计不明晰,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感到预期不明、信心不足。

其次,财政支持不够。保险资金投资的养老社区社会公益性较强,但属营利性机构,税收政策按一般工商企业执行,也无法享受床位、护理人员等补贴,整体负担较重,发展可持续性堪忧。

第三,产业配套不完善。包括拿地难、成本高、医保资质申请周期长、医养人才培养体系未建立、护理人员少等问题。

为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康养领域,相关业内人士提议将社会资本兴办养老产业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适度提升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比重,给予更多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明确和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和信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引导各地对服务质量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营利性机构,在资质评定、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健康保险等,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


顶层设计兼顾不够 险企投资养老信心不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08

□记者 王方琪

“保险尤其是人身险,与康养产业天然契合。”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在首届中国康养30人论坛上表示,在中国迎接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时,保险机构已经提前布局,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健康产业、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天然优势明显

保险资金投资到健康和养老领域有天然的优势。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和良好的匹配性。

银保监会资金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建管处处长高建光认为,保险资金进入康养领域,是市场的选择。

“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的资产价值和投资回报具有抗经济周期属性,与当前经济下行、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保险资金运用需求天然匹配。”高建光说。

他同时指出,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积累大量长周期的人群健康数据和行为数据,是在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提升风险评估和管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投资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是投资实体资产,同时也是投资‘数字资产’,未来布局的协同效应将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快速放大,甚至改变行业版图。”高建光说。

保险资金进入康养领域还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投资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是保险行业承担新时代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扩大有效投资作出了部署,要求重点支持“新基建、新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保险资金作为难得的优质耐心资本,对医疗养老大健康这类资金需求规模大、投资培育时间长的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高建光表示。

多种投资实践

2007年,泰康率先酝酿并筹备进入养老产业。2009年,获得原保监会养老社区试点批文,并于2010看成立了泰康之家。2015年9月,泰康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再次升华了泰康的大健康战略。

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解释说,泰康利用“支付+服务”模式,同时解决养老的财富问题和福利问题,本质上是服务社会。

邱建伟认为,泰康这一解决方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全国医养布局,完善长寿时代的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幸福有约产品,通过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的投资充分释放复利效应,提升未来健康养老的支付能力;“保险支付+实体医养服务”的大健康闭环生态体系,整体上降低交易和服务成本,提升长寿时代健康养老效率;资金交由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长期投资,提升社会总体资本积累和资本效率,推动社会创新与财富创造。

2014年,中国人寿在医疗健康和养老社区两大领域同时发力,2019年成立了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集团项下专业投资公司。国寿健投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王一佳表示,国寿健投聚焦健康产业融资,服务客户,服务主业,服务民生,结合轻重资产相匹配的投资策略,带动更多保险资金投入健康产业、养老产业。

国寿在投资健康养老领域时,主要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健康生态布局,2016年设立的国寿大健康基金是国家首支获批的保险资金私募股权基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旗舰型的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王一佳介绍说,目前该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元,涉及医疗科技、数字医疗、医疗生命科学、医疗服务等等深度布局。而且投的都是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首期资金投资已经完成,二期资金50亿也完成募集并开始进入孵化期。

“第二个是多种形态养老服务项目落地。”王一佳说,国寿在北京、苏州、天津、海南、四川温江投资建设了CCRC型养老社区;在深圳建立了普惠型项目,聚焦刚需、聚焦城区、聚焦普惠。

CCRC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问题矛盾突出

目前,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商业资金参与养老产业投资仍存在一些困难。据悉,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首先,顶层设计对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兼顾不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主要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相关政策仅作原则性表述。由于顶层设计不明晰,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感到预期不明、信心不足。

其次,财政支持不够。保险资金投资的养老社区社会公益性较强,但属营利性机构,税收政策按一般工商企业执行,也无法享受床位、护理人员等补贴,整体负担较重,发展可持续性堪忧。

第三,产业配套不完善。包括拿地难、成本高、医保资质申请周期长、医养人才培养体系未建立、护理人员少等问题。

为进一步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康养领域,相关业内人士提议将社会资本兴办养老产业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适度提升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比重,给予更多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明确和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和信心。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营利性养老机构,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引导各地对服务质量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营利性机构,在资质评定、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健康保险等,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