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以收藏、寄党情

发布时间:2020-06-30 18:49:0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上海银保监局 王炳奎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9周年的诞辰日。此时作为一名入党整五十年的老党员,真是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和百感交集。我是与共和国风雨同舟的同龄人,回望来路,不负一生,在党和组织关怀培养下,从一名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有抱负的青年,从入伍参军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家金融干部。2010年退休后,担任八年退休党支部书记尽心尽职,之后又能积极配合组织发挥一名老党员的模范作用……七十年的岁月里,对党的恩情不忘,无论世事多变,初衷不改。

一、牢记党宗旨

我的业余爱好是奇石、根雕、瓷陶和杂项件的收藏,纯属个人喜好。准确地概括我的收藏应是文化收藏。因为我认为它是一种爱国行为的体现,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竹苞松茂、博大精深,大自然和祖先留下了无数丰富的财富和知识,为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在收藏中不单是收,还不断进行创作,并坚持笔耕不辍,以文字形式将藏品充分表达出来。特别是退休下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发挥自己艺术灵感,创作了不少贴近生活、紧跟时步伐的艺术作品,争取在报刊上予以刊登发表。

例如:

(1)“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丝绸之路”薪火相传,复兴古老文明、推动时代进步、促进东西交流、助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强盛和友谊之路。我花了两年的准备,能以我的所好和智慧,完成了作品《泥石•一带一路》[1]而感到自豪!。

(2)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艺术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我觅得一方山势纵横铺排、浅峦高岑、陡缓张弛、绵延起伏,蔚然深秀的彩灵璧石作基础,并寻觅比例相适、材质相似的多规格树脂烽火台、城墙,完成了创作《灵璧•长城》[2]。

(3)茶马古道指古时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神奇、艰辛的文明古道。我选择了一块排列有序的竖型洞穴,造型古朴、简练。像山包又似石窟,向一边延伸,收尾的景观吕梁石作背景。驿道空旷,崎岖坎坷,古刹清净,古树相伴,人物、马匹和工具则是配以沪太路“兰石阁”店主按相应比例缩小的石刻摆件,再现了古道马帮情景[3]。

(4)为表达徽商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用双手、汗水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诗篇,我选用了石湾泥塑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海门红酸枝木作底板和人物、车马采用上海民间手工石刻摆件组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昔日“徽州府鼓声几百年响,巨商大儒落叶归根忙”的场景,《徽商的故事》[4],正是当时徽商鼎盛时期情形的写照。

(5)为歌颂民间老艺人,我以黎五妹(石湾82岁微塑老艺人)的猴子为主角,以一件砂积石作为猴山、黄金樟作底板,三者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一群猴子正在假山上嬉戏玩耍的热闹场景。作品《微雕·群猴》[5]如意完工,成为我收藏中一件比较珍贵的藏品。

(6)《重建大业》是艺术创作的热题,常见的“角色”多为贪婪的爬行害虫蚂蚁,而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且是动物界著名的“建筑师”。我收藏到一片天然纹理清晰的金丝楠,酷似一张芭蕉叶;在家具城又觅得一对铁制蚂蚁,两者相结合完美地表现了创意作品——《重建大业(虫见大叶)》[6]。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

诸如此类歌颂祖国、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等作品很多,如:《根抱石<秋赋>》、《泥石·风吹草低见牛羊》、《泥石·古运河畔》、《戈壁石·水乡小港》……

二、协力战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用艺术创作的实际行动记录人间真情,抗击疫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信心和勇气,是每个艺术爱好者应尽的义务。我积极响应,结合形势搞些创作,为宣传抗击疫情,作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驱散了春节的喧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及时关闭了一些公共活动场所。新场古镇同样整个街巷空无一人,砖瓦清晰,洁净如画,行走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令人遐想无限。喜欢收藏的我,以一方新疆泥板作地基,再从“翻箱底”中取出多年收藏的旧居民宅“石刻摆件”,完成了此件作品《寂静的老街·石笋里》[7]。透过作品,尚能感悟非常时期的老街面貌,“石笋里”以其寂静、空旷、清秀的立体景观让人隐约回味、可见。

三月初,当抗疫战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之际,抗疫任务依然很艰巨,几经波折,就如同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涩。遇到挫折需要坦然面对,坚持共克时艰、守望相助,我们终将会取得抗疫的胜利,因为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我选用一块细腻靓丽的戈壁泥石作平台,和德国N比例的FALLER微塑模型马相结合,完成作品《泥石·一马平川》[8]。模型马极具“汗血宝马”神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同泥石相配,完美地诠释了一马平川的气势。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时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得知银保监会党委发出的通知,号召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所在退休党支部,主动捐献稿费所得,用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时,并嘱咐道:“本次疫情的战斗不同以往,无数医务工作者逆行前往武汉,虽然我们不能亲自上前线,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抗疫情,献爱心’,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毅然决定将去年《新民晚报》所得稿费叁仟元全部捐出,支持前方抗疫工作。”捐赠稿费奉献爱心。

也正是在这个非常时期,由去年初上海市收藏协会老会长吴少华勉励我继续写作,努力为海派收藏书写新的篇章,经过我短短的一年发奋努力,我退休后的第三本书《原野收藏拾粹》撰稿工作最终予以完成,并付梓在望。任职长达三十四年的吴少华会长亲自为该书撰写了“生命厚重生活精彩”[9]的文章,并分别刊登在上海市收藏协会微信公众号和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收藏家》报上。也正好表达了我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多种文艺表现形式,为抗击疫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退休不褪色

作为一名爱好者来说不光是收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我能围绕藏品敞心扉、忆藏事、说藏趣、颂文明、扬正气、传历史。空闲下来总是读着文字,偶有所得,欣然提笔,鉴古思今,引经据典,笔耕不止。将自己收藏过程作为学习、提高认知的过程。多年来始终如一,我退休以来已完成书稿一千多篇,其中近300篇已在《新民晚报》、《劳动报》、《上海金融报》和《上海收藏家》报等市级报刊上公开发表,并被更多新闻媒体转载、发表。其中2014年12月6日刊登于《新民晚报》B10版的“化腐朽为神奇”一篇文章,先后引起了全国(包括香港、台湾)六十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发表。成为大家在文博媒体上熟悉的“撰稿人”,成了一位在圈内盛名的“今玩”玩家和“快乐”藏家。2015年8月《上海商报》和上海《劳动报》专此,先后分别为我作了“快乐收藏人”、“做一个快乐的收藏人”新闻报道;2018年8月上海《金融报》又作了“做个快乐有心的收藏者”的新闻报道;2016年1月6日《东方早报》《石奇含天地》和2018年9月3日《劳动报》《带着主题去收藏》还对我收藏分别作了专访报道,2019年1月10日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新年首期《上海收藏家》报第二版(158)专门作了“海派收藏家”的专题报道。2015年、2018年由《香港经典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原野收藏拾趣》[10]、《原野收藏拾经》[11]和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原野收藏拾粹》[12]三本著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党,他们使我践行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于浮躁中守一份淡定,于功利中守一份清贫,于红尘中守一份自律,于热爱中守一份真诚。唯如此,人生的路才走得踏实,无怨无愧!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间我已退休近十年了。值此中国共产党的99华诞来临之际,我牢记使命勇担当,不忘初心再出发。我从心底里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一名老党员应有的本色“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炽热情怀,将自己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去,将“为党分忧、为党尽职”贯穿于一生的追求当中去。

[1] 《泥石•一带一路》:《新民晚报》2016年4月16日C05版 民间收藏

[2] 《灵璧•长城》:《新民晚报》2019年4月10日A21 民间收藏

[3] 《马年赏奇石,茶马古道韵》:《劳动报》2014年2月9日文博05版

[4] 微雕《徽商的故事》创作:《新民晚报》2012年7月29日B10版 民间收藏

[5] 《徽雕•群猴》:《新民晚报》2019年12月17日第19版 民间收藏

[6] 《重建大业(虫见大叶)》:《新民晚报》2014年3月15日B10版 民间收藏

[7] 《寂静的老街•石笋里》:《新民晚报》2020年4月8日第21版 民间收藏

[8] 《泥石•一马平川》:《新民晚报》2020年2月18日第16版 民间收藏

[9] 《生命厚重 生活精彩》:上海市收藏协会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31日

[10] 《原野收藏拾趣》:《新民晚报》2015年8月15日C15版 民间收藏

[11] 《原野收藏拾经》:《新民晚报》2018年8月14日A23版 民间收藏

[12] 《原野收藏拾粹》:《新民晚报》2020年3月24日第21版 民间收藏


以收藏、寄党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30

上海银保监局 王炳奎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9周年的诞辰日。此时作为一名入党整五十年的老党员,真是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和百感交集。我是与共和国风雨同舟的同龄人,回望来路,不负一生,在党和组织关怀培养下,从一名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有抱负的青年,从入伍参军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家金融干部。2010年退休后,担任八年退休党支部书记尽心尽职,之后又能积极配合组织发挥一名老党员的模范作用……七十年的岁月里,对党的恩情不忘,无论世事多变,初衷不改。

一、牢记党宗旨

我的业余爱好是奇石、根雕、瓷陶和杂项件的收藏,纯属个人喜好。准确地概括我的收藏应是文化收藏。因为我认为它是一种爱国行为的体现,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竹苞松茂、博大精深,大自然和祖先留下了无数丰富的财富和知识,为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在收藏中不单是收,还不断进行创作,并坚持笔耕不辍,以文字形式将藏品充分表达出来。特别是退休下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发挥自己艺术灵感,创作了不少贴近生活、紧跟时步伐的艺术作品,争取在报刊上予以刊登发表。

例如:

(1)“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丝绸之路”薪火相传,复兴古老文明、推动时代进步、促进东西交流、助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强盛和友谊之路。我花了两年的准备,能以我的所好和智慧,完成了作品《泥石•一带一路》[1]而感到自豪!。

(2)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艺术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我觅得一方山势纵横铺排、浅峦高岑、陡缓张弛、绵延起伏,蔚然深秀的彩灵璧石作基础,并寻觅比例相适、材质相似的多规格树脂烽火台、城墙,完成了创作《灵璧•长城》[2]。

(3)茶马古道指古时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神奇、艰辛的文明古道。我选择了一块排列有序的竖型洞穴,造型古朴、简练。像山包又似石窟,向一边延伸,收尾的景观吕梁石作背景。驿道空旷,崎岖坎坷,古刹清净,古树相伴,人物、马匹和工具则是配以沪太路“兰石阁”店主按相应比例缩小的石刻摆件,再现了古道马帮情景[3]。

(4)为表达徽商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用双手、汗水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诗篇,我选用了石湾泥塑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海门红酸枝木作底板和人物、车马采用上海民间手工石刻摆件组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昔日“徽州府鼓声几百年响,巨商大儒落叶归根忙”的场景,《徽商的故事》[4],正是当时徽商鼎盛时期情形的写照。

(5)为歌颂民间老艺人,我以黎五妹(石湾82岁微塑老艺人)的猴子为主角,以一件砂积石作为猴山、黄金樟作底板,三者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一群猴子正在假山上嬉戏玩耍的热闹场景。作品《微雕·群猴》[5]如意完工,成为我收藏中一件比较珍贵的藏品。

(6)《重建大业》是艺术创作的热题,常见的“角色”多为贪婪的爬行害虫蚂蚁,而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且是动物界著名的“建筑师”。我收藏到一片天然纹理清晰的金丝楠,酷似一张芭蕉叶;在家具城又觅得一对铁制蚂蚁,两者相结合完美地表现了创意作品——《重建大业(虫见大叶)》[6]。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

诸如此类歌颂祖国、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民族等作品很多,如:《根抱石<秋赋>》、《泥石·风吹草低见牛羊》、《泥石·古运河畔》、《戈壁石·水乡小港》……

二、协力战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用艺术创作的实际行动记录人间真情,抗击疫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信心和勇气,是每个艺术爱好者应尽的义务。我积极响应,结合形势搞些创作,为宣传抗击疫情,作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驱散了春节的喧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及时关闭了一些公共活动场所。新场古镇同样整个街巷空无一人,砖瓦清晰,洁净如画,行走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令人遐想无限。喜欢收藏的我,以一方新疆泥板作地基,再从“翻箱底”中取出多年收藏的旧居民宅“石刻摆件”,完成了此件作品《寂静的老街·石笋里》[7]。透过作品,尚能感悟非常时期的老街面貌,“石笋里”以其寂静、空旷、清秀的立体景观让人隐约回味、可见。

三月初,当抗疫战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之际,抗疫任务依然很艰巨,几经波折,就如同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有坦途就有坎坷,有甜蜜就有苦涩。遇到挫折需要坦然面对,坚持共克时艰、守望相助,我们终将会取得抗疫的胜利,因为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我选用一块细腻靓丽的戈壁泥石作平台,和德国N比例的FALLER微塑模型马相结合,完成作品《泥石·一马平川》[8]。模型马极具“汗血宝马”神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同泥石相配,完美地诠释了一马平川的气势。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时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得知银保监会党委发出的通知,号召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所在退休党支部,主动捐献稿费所得,用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时,并嘱咐道:“本次疫情的战斗不同以往,无数医务工作者逆行前往武汉,虽然我们不能亲自上前线,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抗疫情,献爱心’,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毅然决定将去年《新民晚报》所得稿费叁仟元全部捐出,支持前方抗疫工作。”捐赠稿费奉献爱心。

也正是在这个非常时期,由去年初上海市收藏协会老会长吴少华勉励我继续写作,努力为海派收藏书写新的篇章,经过我短短的一年发奋努力,我退休后的第三本书《原野收藏拾粹》撰稿工作最终予以完成,并付梓在望。任职长达三十四年的吴少华会长亲自为该书撰写了“生命厚重生活精彩”[9]的文章,并分别刊登在上海市收藏协会微信公众号和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收藏家》报上。也正好表达了我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多种文艺表现形式,为抗击疫情,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退休不褪色

作为一名爱好者来说不光是收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我能围绕藏品敞心扉、忆藏事、说藏趣、颂文明、扬正气、传历史。空闲下来总是读着文字,偶有所得,欣然提笔,鉴古思今,引经据典,笔耕不止。将自己收藏过程作为学习、提高认知的过程。多年来始终如一,我退休以来已完成书稿一千多篇,其中近300篇已在《新民晚报》、《劳动报》、《上海金融报》和《上海收藏家》报等市级报刊上公开发表,并被更多新闻媒体转载、发表。其中2014年12月6日刊登于《新民晚报》B10版的“化腐朽为神奇”一篇文章,先后引起了全国(包括香港、台湾)六十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发表。成为大家在文博媒体上熟悉的“撰稿人”,成了一位在圈内盛名的“今玩”玩家和“快乐”藏家。2015年8月《上海商报》和上海《劳动报》专此,先后分别为我作了“快乐收藏人”、“做一个快乐的收藏人”新闻报道;2018年8月上海《金融报》又作了“做个快乐有心的收藏者”的新闻报道;2016年1月6日《东方早报》《石奇含天地》和2018年9月3日《劳动报》《带着主题去收藏》还对我收藏分别作了专访报道,2019年1月10日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新年首期《上海收藏家》报第二版(158)专门作了“海派收藏家”的专题报道。2015年、2018年由《香港经典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原野收藏拾趣》[10]、《原野收藏拾经》[11]和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原野收藏拾粹》[12]三本著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党,他们使我践行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于浮躁中守一份淡定,于功利中守一份清贫,于红尘中守一份自律,于热爱中守一份真诚。唯如此,人生的路才走得踏实,无怨无愧!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间我已退休近十年了。值此中国共产党的99华诞来临之际,我牢记使命勇担当,不忘初心再出发。我从心底里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一名老党员应有的本色“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炽热情怀,将自己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去,将“为党分忧、为党尽职”贯穿于一生的追求当中去。

[1] 《泥石•一带一路》:《新民晚报》2016年4月16日C05版 民间收藏

[2] 《灵璧•长城》:《新民晚报》2019年4月10日A21 民间收藏

[3] 《马年赏奇石,茶马古道韵》:《劳动报》2014年2月9日文博05版

[4] 微雕《徽商的故事》创作:《新民晚报》2012年7月29日B10版 民间收藏

[5] 《徽雕•群猴》:《新民晚报》2019年12月17日第19版 民间收藏

[6] 《重建大业(虫见大叶)》:《新民晚报》2014年3月15日B10版 民间收藏

[7] 《寂静的老街•石笋里》:《新民晚报》2020年4月8日第21版 民间收藏

[8] 《泥石•一马平川》:《新民晚报》2020年2月18日第16版 民间收藏

[9] 《生命厚重 生活精彩》:上海市收藏协会微信公众号2020年3月31日

[10] 《原野收藏拾趣》:《新民晚报》2015年8月15日C15版 民间收藏

[11] 《原野收藏拾经》:《新民晚报》2018年8月14日A23版 民间收藏

[12] 《原野收藏拾粹》:《新民晚报》2020年3月24日第21版 民间收藏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