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两会评论: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保险能做很多

发布时间:2020-05-29 09:28:06    作者:王梦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王梦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提及“保险”多次,其中之一便是“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一些未被覆盖的风险浮出水面。如全国14亿人口中,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人数占比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很低;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方面,保险业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前,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自然成为本届两会热议的话题,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而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保险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注重产品研发,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保险产品尤其是健康险产品供给。当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险种发展不均衡、难以覆盖消费者需求、商业健康险在社会医疗支出中占比较低、缺乏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等问题。未来,相关政策的完善和保险科技的发展将为健康险产品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健康险拥有极大的创新空间,而产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低廉、覆盖面更广的商业健康险也将成为社保的有力补充。

其次,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开展数据互联对接合作。此前,根据瑞士再保险的调查可知,国内三甲医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兴趣不高,系统对接和医疗控费缺乏抓手。而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疫情期间已有头部险企通过与医疗健康资源联动,为客户提供在线诊疗、医疗物资配送、心理辅导等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研发与科学定价需要大数据作为支撑,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既有助于建立人群细分、精准定价、精准服务的机制,也有助于改善医院收入结构,拓宽收入来源,是值得探索的方向。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医疗机构与保险业之间的数据互联合作也将更加安全高效。

再次,保险应强化风险管理职能,提高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度。保险作为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前健康管理、事中防治救控、事后损失补偿、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水平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而通过此次疫情可知,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保险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度也远远不够。今年两会期间,不乏保险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局长郭新明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将保险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则建议,可尝试依靠相互保险的“分摊模式”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互保障计划,并完善医护人员医养保障体系。


两会评论: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保险能做很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5-29

□实习记者 王梦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提及“保险”多次,其中之一便是“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一些未被覆盖的风险浮出水面。如全国14亿人口中,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人数占比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很低;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方面,保险业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前,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保障缺口既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经历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自然成为本届两会热议的话题,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而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保险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注重产品研发,加大创新力度,丰富保险产品尤其是健康险产品供给。当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险种发展不均衡、难以覆盖消费者需求、商业健康险在社会医疗支出中占比较低、缺乏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等问题。未来,相关政策的完善和保险科技的发展将为健康险产品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健康险拥有极大的创新空间,而产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低廉、覆盖面更广的商业健康险也将成为社保的有力补充。

其次,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开展数据互联对接合作。此前,根据瑞士再保险的调查可知,国内三甲医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兴趣不高,系统对接和医疗控费缺乏抓手。而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疫情期间已有头部险企通过与医疗健康资源联动,为客户提供在线诊疗、医疗物资配送、心理辅导等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研发与科学定价需要大数据作为支撑,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既有助于建立人群细分、精准定价、精准服务的机制,也有助于改善医院收入结构,拓宽收入来源,是值得探索的方向。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医疗机构与保险业之间的数据互联合作也将更加安全高效。

再次,保险应强化风险管理职能,提高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参与度。保险作为社会风险管理工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前健康管理、事中防治救控、事后损失补偿、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水平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而通过此次疫情可知,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保险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度也远远不够。今年两会期间,不乏保险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局长郭新明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将保险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则建议,可尝试依靠相互保险的“分摊模式”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互保障计划,并完善医护人员医养保障体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