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同盾科技副总裁陈蕾:

要从功能导向型IT向平台导向型IT转型

发布时间:2019-07-02 10:39:3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李林鸾/整理报道

同盾是科技公司,理念包括一个初心智能网络,诚信互联;两大服务,即Aaas服务和SASS服务;三大平台,即人工智能平台、计算平台和数据平台。现在同盾也针对保险业推出各种产品,涵盖营销端客户身份的验真以及客户画像、默客激活,车险定价以及核保环节的“智车分”,信保联合运营、反欺诈复杂网络、专业的物流行业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分享二个心得,第一个心得是找正确的人,第二是用好IT。

第一,找到正确的人事半功倍。如果要做人工智能、要做数字化的转型,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是非常需要的。

第二,如果我们不能够考虑到技术的延展性,只是从当前、眼前功能性做IT决策,可能不能够很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同时,如何在技术方面进行快速发展也是我们IT面临的问题。原来因为想避免IT驱动业务,导致有业务驱动IT的误区,认为IT满足业务功能就行了。但当前技术背景下不再适用,可能更多要从功能导向型的IT向平台导向型的IT做转型。

同盾科技副总裁 陈蕾

以下为文字实录:

谢谢各位领导,前面有认识的领导开玩笑说我今天是谈个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的确有一些,两年前我有幸参加保险业信息化高峰论坛还是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当时朱书记还是在协会,我们刚刚合作了保险科技的白皮书,在会上和各位领导分享白皮书的一些内容,今天到这儿更多分享我从业保险科技的心得,这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变化,去年加入了同盾,同盾是科技公司,同盾一二三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初心智能网络,诚信互联。两大服务Aaas服务和SASS服务,三大平台人工智能平台、计算平台和数据平台。今天也推出各种保险产品,有营销端身份客户的验真以及客户画像、默客激活以及车险定价和核保环节做智车分以及信保联合运营、反欺诈做的复杂网络以及专业的物流行业行业解决方案。

我自己下场做保险科技的时候,我就发现以前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喜欢说可能这个词儿,怎么把可能变成赋能,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心得,数据、标签、模型。第二个心得是人,第三个是关于IT。

先讲一下第一个心得,还是从几年前和大为总一次沟通开始说起,大为总和我讲还和数据公司合作,觉得没有什么用,因为我当时在咨询公司,我自己没有数据,我也很困惑为什么就没有用。我自己开始做这个事儿就发现的确有可能没有用,举一个例子,这是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客户是小米8手机用户,我们知道他过去三年一直用小米5,这个时候我们基于这两个数据可以打一个标签,他是小米的忠实用户,如果我们把这个放到保险里,我们要做什么模型的话,这一点都不相关,但是如果我们要进一步看小米8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买的,但是小米是在2018年4季度上线了小米9,这时候我们他的价格买的时候是价格低位,我会把他从小米忠实用户改变成价值搜寻者,价格敏感度非常高。

左边这些可以叫数据,右边是标签,其实有的时候公众发现标签比数据要有用,但是你要从数据得到正确的标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怎么找到有意义的标签?我和技术团队沟通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问我Y是什么?因为我自己是业务的背景,解释半天其实就是你想把模型运用的业务场景是什么、你想解决业务什么问题,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挺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今天在座有很多有很多IT领导,很多业务的同事讲不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导致你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Y,也很难正确找到模型里的X。所以我们讲有Y,才有X,所以才有数据,有了Y才能找到X,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数据,这是我第一个从业心得。

第二个心得正确的人事半功倍。前面领导也讲过我们要找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IT,事实上业务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两个都懂非常精通,以前我们会讲需要在最左边业务人和右边技术人找到一个翻译,但是我发现好的翻译也不容易找。这个是我好翻译的简历,他毕业于名校,他是学工程和计算机,他去某知名高科技公司做数据科学家,他之前是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做了项目经理,有业务的背景。

说实话他加入我团队之前,我们技术团队经常会我们吵架说业务提的需求不对,导致我们这个业务做不成,他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可以把事儿办全。有技术团队说这个做不了,他会从技术说怎么把这个事做清楚。他也会和业务团队把业务需求讲清楚,这样的人的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像这样一个好的翻译又贵,又过于难找,人才问题是很难的。

找到正确的人是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要做人工智能、要做数字化的转型,这样的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个心得我这样业务背景人不知道Informix是什么,有一次听同事说某某公司还用Informix系统,早就被淘汰的技术如何招新的人才?怎么和互联网公司竞争?然后他们跟我解释,2008年IBM上线的技术后来不再迭代了,今天还是有很大大的保险公司在用,我相信可能很多保险公司领导批IT采购预算的时候背后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是否具有一定时代的前瞻性?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考虑到技术的延展性,只是从当前、眼前功能性做IT决策,可能不能够很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保险公司今天早上刚和我们分享,他们要上线一个产品的投保页面需要三个月,这只是H5的页面,技术公司加上支付功能的话最多一周可以完成,他们逻辑也很简单,如果你能够保证保费有两百万以上,我们可以加快可能三周,但是如果不能保证就不行。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用户投保页面,转化率肯定很低,想要上百万的保费不可能,如何在技术方面进行快速发展也是我们IT面临的问题。

我们原来因为想避免IT驱动业务,应该有业务驱动IT的误区,所以IT满足业务功能就行了,当前技术背景下不再适用,可能更多要从功能导向型的IT向平台导向型的IT做转型。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三点心得,今天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但是我们也是非常期待和各位领导在线下做更多的交流,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pc版

同盾科技副总裁陈蕾:

要从功能导向型IT向平台导向型IT转型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9-07-02

实习记者 李林鸾/整理报道

同盾是科技公司,理念包括一个初心智能网络,诚信互联;两大服务,即Aaas服务和SASS服务;三大平台,即人工智能平台、计算平台和数据平台。现在同盾也针对保险业推出各种产品,涵盖营销端客户身份的验真以及客户画像、默客激活,车险定价以及核保环节的“智车分”,信保联合运营、反欺诈复杂网络、专业的物流行业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分享二个心得,第一个心得是找正确的人,第二是用好IT。

第一,找到正确的人事半功倍。如果要做人工智能、要做数字化的转型,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是非常需要的。

第二,如果我们不能够考虑到技术的延展性,只是从当前、眼前功能性做IT决策,可能不能够很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同时,如何在技术方面进行快速发展也是我们IT面临的问题。原来因为想避免IT驱动业务,导致有业务驱动IT的误区,认为IT满足业务功能就行了。但当前技术背景下不再适用,可能更多要从功能导向型的IT向平台导向型的IT做转型。

同盾科技副总裁 陈蕾

以下为文字实录:

谢谢各位领导,前面有认识的领导开玩笑说我今天是谈个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的确有一些,两年前我有幸参加保险业信息化高峰论坛还是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当时朱书记还是在协会,我们刚刚合作了保险科技的白皮书,在会上和各位领导分享白皮书的一些内容,今天到这儿更多分享我从业保险科技的心得,这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变化,去年加入了同盾,同盾是科技公司,同盾一二三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初心智能网络,诚信互联。两大服务Aaas服务和SASS服务,三大平台人工智能平台、计算平台和数据平台。今天也推出各种保险产品,有营销端身份客户的验真以及客户画像、默客激活以及车险定价和核保环节做智车分以及信保联合运营、反欺诈做的复杂网络以及专业的物流行业行业解决方案。

我自己下场做保险科技的时候,我就发现以前做咨询的时候经常喜欢说可能这个词儿,怎么把可能变成赋能,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心得,数据、标签、模型。第二个心得是人,第三个是关于IT。

先讲一下第一个心得,还是从几年前和大为总一次沟通开始说起,大为总和我讲还和数据公司合作,觉得没有什么用,因为我当时在咨询公司,我自己没有数据,我也很困惑为什么就没有用。我自己开始做这个事儿就发现的确有可能没有用,举一个例子,这是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客户是小米8手机用户,我们知道他过去三年一直用小米5,这个时候我们基于这两个数据可以打一个标签,他是小米的忠实用户,如果我们把这个放到保险里,我们要做什么模型的话,这一点都不相关,但是如果我们要进一步看小米8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买的,但是小米是在2018年4季度上线了小米9,这时候我们他的价格买的时候是价格低位,我会把他从小米忠实用户改变成价值搜寻者,价格敏感度非常高。

左边这些可以叫数据,右边是标签,其实有的时候公众发现标签比数据要有用,但是你要从数据得到正确的标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怎么找到有意义的标签?我和技术团队沟通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问我Y是什么?因为我自己是业务的背景,解释半天其实就是你想把模型运用的业务场景是什么、你想解决业务什么问题,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挺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解释清楚的问题,今天在座有很多有很多IT领导,很多业务的同事讲不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导致你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Y,也很难正确找到模型里的X。所以我们讲有Y,才有X,所以才有数据,有了Y才能找到X,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数据,这是我第一个从业心得。

第二个心得正确的人事半功倍。前面领导也讲过我们要找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IT,事实上业务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两个都懂非常精通,以前我们会讲需要在最左边业务人和右边技术人找到一个翻译,但是我发现好的翻译也不容易找。这个是我好翻译的简历,他毕业于名校,他是学工程和计算机,他去某知名高科技公司做数据科学家,他之前是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做了项目经理,有业务的背景。

说实话他加入我团队之前,我们技术团队经常会我们吵架说业务提的需求不对,导致我们这个业务做不成,他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可以把事儿办全。有技术团队说这个做不了,他会从技术说怎么把这个事做清楚。他也会和业务团队把业务需求讲清楚,这样的人的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像这样一个好的翻译又贵,又过于难找,人才问题是很难的。

找到正确的人是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要做人工智能、要做数字化的转型,这样的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个心得我这样业务背景人不知道Informix是什么,有一次听同事说某某公司还用Informix系统,早就被淘汰的技术如何招新的人才?怎么和互联网公司竞争?然后他们跟我解释,2008年IBM上线的技术后来不再迭代了,今天还是有很大大的保险公司在用,我相信可能很多保险公司领导批IT采购预算的时候背后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是否具有一定时代的前瞻性?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考虑到技术的延展性,只是从当前、眼前功能性做IT决策,可能不能够很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保险公司今天早上刚和我们分享,他们要上线一个产品的投保页面需要三个月,这只是H5的页面,技术公司加上支付功能的话最多一周可以完成,他们逻辑也很简单,如果你能够保证保费有两百万以上,我们可以加快可能三周,但是如果不能保证就不行。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用户投保页面,转化率肯定很低,想要上百万的保费不可能,如何在技术方面进行快速发展也是我们IT面临的问题。

我们原来因为想避免IT驱动业务,应该有业务驱动IT的误区,所以IT满足业务功能就行了,当前技术背景下不再适用,可能更多要从功能导向型的IT向平台导向型的IT做转型。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三点心得,今天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但是我们也是非常期待和各位领导在线下做更多的交流,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