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险资投资演变:余额已近16万亿

发布时间:2018-12-17 10:19:55    作者:冯娜娜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冯娜娜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重要成就,在资产规模累计、投资渠道拓展、制度规则建设、人才队伍构建、投资能力提升、市场主体培育、专业化管理体制、大类长期配置专长、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风险防控机制、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成为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力量和建设者,成为金融市场上长期资金的主要持有者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提供者。”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这样描述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发展。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从2013年末到2018年10月末,该数字从76873.41亿元增加至157921.87亿元。

保险资金累计规模扩大的同时,各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紧贴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行业需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重点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保险资管业发展更迭

曹德云介绍,一路走来,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可划分为起步阶段、规范阶段、发展阶段、改革阶段、严监管阶段五个时期:改革开放令保险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保险资产管理业也进入了起步阶段,此阶段主要配置方向是银行存款;1995年《保险法》颁布,通过对投资活动进行整顿规范,逐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陆续开放各类债券、基金、协议存款等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规范阶段;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专业化、集中化、规范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2005年以后大幅放宽投资渠道,陆续开放股票、基础设施、境外资产、银行股权、产业基金、企业债、次级债、利率互换等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新国十条”“十三项新政”等新政策陆续推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及其监管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规范和发展保险资产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陆续开放创业板股票、创投基金、信托产品、优先股、私募基金等投资渠道,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改革阶段;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1+4”系列文件的出台,着眼于治理乱象、补齐短板、防控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对保险监管和行业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这也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到严监管阶段,为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回顾历史,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已经从开始单一服务保险主业的投资管理,逐步扩展到涵盖资本市场及非资本市场等多个领域、跨市场资产配置和全品种投资能力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平安资管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03年,我国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资产成立。至此,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走上专业化改革之路。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24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4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1家香港子公司、11家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公司、8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和170多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主体体系。与此同时,各类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体制机制、专业团队、业务门类、管理能力、风控水平、投研能力、核心专长、技术系统等多方面进行深耕,已成为资产管理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在平安资管有关负责人看来,目前,业内保险资金主要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资产配置体系,主要覆盖三个环节。一是在战略资产配置上,根据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测,借助特定目标和风险偏好的专业资产配置模型,构建大类资产组合,开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二是在战术资产配置上,以战略资产配置为基础,结合宏观策略、行业公司、评级与信用利差等分析手段,及时把握短期投资机会,允许适度偏离战略资产配置。三是在具体品种投资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相应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体系,在基金投资方面建立以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策略配置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和投研一体化平台。保险资产管理的优势体现在长期深耕保险资金、养老、年金等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锻造出较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绝对收益获取能力,满足委托人对资金安全性、收益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保险资金除了通过银行存款以及购买股票、债券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外,也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产品,直接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行业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018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42万亿元,成为保险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方面,以京沪高铁为例,该项目横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4个省和3个直辖市,里程长、标准高、投资大,对于缓解交通运输供需矛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007年,泰康资产发行“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募集规模100亿元。2008年,平安资产作为牵头发起人,通过“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向包括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中再集团、中意人寿、人保财险等7家保险公司共募集160亿元人民币,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外,支持“民用大飞机”项目的“华泰—中国商飞债权投资计划”于2017年由华泰资产发起设立,注册规模达150亿元,是保险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保投—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募集400亿元保险资金直接用于招商局轮船境外项目,其中包括在亚洲(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欧洲(土耳其昆波特码头)、非洲(吉布提国际自由港)和拉丁美洲(巴西TCP码头)投资建设港口项目,有效打通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华泰资产于2016年发起设立的“华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200亿元,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港口网络项目,涵盖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港区、广州南沙港区,以及沿线重要航运枢纽阿布扎比哈里发港区和鹿特丹港区,有效辐射沿线经济体,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太平资产发起设立“南宁金通小贷股权投资计划”,规模15亿元,助力广西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增强对东盟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切实巩固广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提升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支持区域发展方面,中国平安集团设立的1500亿元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和500亿元“广州南沙新区发展基金”,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20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设立的100亿元“国寿广州城投发展基金”和100亿元“广州价值创新园区产业基金”等大项目,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绿色环保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提升该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太保资产于2010年发起设立“太平洋—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20亿元。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在创造工程奇迹的同时,该项目进一步开拓了武汉的经济版图,为当地新添了多个经济增长极。

上述项目是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缩影,还有更多的保险资金投资于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方面、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支持民生工程等方面。

以太保资产提供的最新数据为例,该公司主要通过发行和设立债权投资计划等另类投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公司历年来累计发起设立的另类投资项目近100个,累计组织资金的投资规模约1700亿元,投资区域覆盖近23个省市,投资领域涵盖市政、能源、环保、商业不动产、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水利、保障房等,代表性项目是京沪高铁股权投资(40亿元)、上海世博项目(70亿元)、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40亿元)、甘肃省交通厅债权投资计划(75亿元)、天津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100亿元)等,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以光大永明资产为例,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发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8单,累计募集资金233.9亿元,用于支持市政、交通、能源、芯片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保险资金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家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精准帮扶模式”。

人保集团自2015年开设了“支农支小”业务,为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融资支持,初期规模50亿元,目前已扩大至250亿元。该业务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充分利用人保广泛的机构网络和人员优势,提供“支农支小”融资服务。在“支农与扶贫”方面,人保“保险+融资”双管齐下,为“三农”引入金融“活水”。截至2018年9月末,支农融资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162个地市、154个贫困县,累计放款金额29.7亿元,服务农户达3916家、合作社141家、企业343家。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8月经批准牵头发起成立了“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主要投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目标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该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助力脱贫攻坚,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基金和纯粹的投资基金,是扶贫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截至目前,基金已投资落地项目8个,总金额4.65亿元,均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投资建设内容涉及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新型城镇化和民生工程、高标准园区建设等方面,累计覆盖近3万贫困人口,直接帮扶约1600名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就业或增收脱贫。

中国人寿2017年11月创立了全国首只由帮扶单位牵手国家级贫困县,共同出资设立的扶贫产业基金“国寿丹江口绿色扶贫产业基金”,规模2亿元。该基金致力于投资丹江口市对扶贫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等领域,为当地企业提供寿险、财险、银行、养老险、客户资源等多种金融保险服务,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丹江口市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加速转变。

此外,保险资金还通过在贫困地区设立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当地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例如,阳光资产于2017年设立“阳光—中国铝业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30亿元,投资项目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是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级贫困县,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新动能,为当地民众提升收入奠定了基础。光大永明资产于2018年注册“光大永明—比亚迪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16亿元,投资项目所在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该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激发针对周边贫困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践行绿色投资

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业在开展绿色投资、践行负责任投资理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致力于推动保险资金的绿色投资,促进保险机构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协会与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保持长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培训、研讨和课题研究,积极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在今年6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举办的“保险业ESG投资发展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绿色投资倡议书》,从践行绿色投资发展理念、打造绿色投资特色体系、制定绿色投资行业标准、推动绿色投资能力建设、防范绿色投资各类风险、深化绿色投资国际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凝聚行业力量、推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具体设想和规划,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投资理念在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推广与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在环保、水务、治污、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大量项目投资,为我国绿色化经济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18年11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产品注册规模达到7316.55亿元,项目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同时,保险资金还通过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参与私募基金和产业基金、投资绿色信托产品、购买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今年11月,国寿资产正式签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成为中国保险业第一家签署该原则的保险机构。此举将会带动更多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绿色投资,自觉践行负责任投资理念。

新时期发展新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资管新规的出台、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等,令保险资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曹德云看来,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国际趋势,展望未来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要继续坚持专业化发展之路,深化专业化体制改革,细化专业化分工,在另类投资领域、资管创新业务、资产全球化配置、资产负债管理、投资顾问咨询、资管解决方案、资管金融科技、信用评级服务等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和组织形式创新,强化能力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保险资产管理要在充分发挥自身资金优势、科学把握业务特点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互动,作为大资管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还要持之以恒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务实有效地开展资管业务创新。

关于金融科技,曹德云指出,未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风口。保险资产管理业需要进一步加速改革创新,而基于金融科技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对接、征信等领域的业务升级,正是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要进一步聚集优势资源推动行业科技发展,推动金融科技与行业运行深度融合,加快行业基础设施与监管和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行业数据综合服务水平,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推动保险资产管理业抓住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正加速落地。曹德云指出,在此背景下,就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看,在政策上,保险资金的境外可投资范围已拓展到45个国家和地区,可投资品种包括货币市场类、固收类、权益类、不动产、衍生产品等多种类资产。在规模上,共50多家保险机构获准投资境外市场,境外投资余额接近7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200多亿元,资产占比超过3%。在配置上,投资形式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均衡,传统类别资产和股权、不动产等另类资产大致各占一半,总体上审慎稳健、风险可控。未来,从扩大配置空间、分散投资风险、促进收益稳健的现实需要出发,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金融开放,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空间十分广阔,要在投资形式、组织方式、投资领域、投资资产、风险防控、投资能力、研究能力、合作机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稳妥有序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境外投资目标。


险资投资演变:余额已近16万亿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时间:2018-12-17

□记者 冯娜娜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重要成就,在资产规模累计、投资渠道拓展、制度规则建设、人才队伍构建、投资能力提升、市场主体培育、专业化管理体制、大类长期配置专长、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风险防控机制、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成为资产管理市场的重要力量和建设者,成为金融市场上长期资金的主要持有者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提供者。”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这样描述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发展。

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从2013年末到2018年10月末,该数字从76873.41亿元增加至157921.87亿元。

保险资金累计规模扩大的同时,各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紧贴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行业需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重点战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保险资管业发展更迭

曹德云介绍,一路走来,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可划分为起步阶段、规范阶段、发展阶段、改革阶段、严监管阶段五个时期:改革开放令保险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保险资产管理业也进入了起步阶段,此阶段主要配置方向是银行存款;1995年《保险法》颁布,通过对投资活动进行整顿规范,逐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陆续开放各类债券、基金、协议存款等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规范阶段;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专业化、集中化、规范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体制,2005年以后大幅放宽投资渠道,陆续开放股票、基础设施、境外资产、银行股权、产业基金、企业债、次级债、利率互换等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新国十条”“十三项新政”等新政策陆续推出,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及其监管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为规范和发展保险资产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陆续开放创业板股票、创投基金、信托产品、优先股、私募基金等投资渠道,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改革阶段;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1+4”系列文件的出台,着眼于治理乱象、补齐短板、防控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对保险监管和行业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这也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业进入到严监管阶段,为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回顾历史,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已经从开始单一服务保险主业的投资管理,逐步扩展到涵盖资本市场及非资本市场等多个领域、跨市场资产配置和全品种投资能力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平安资管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03年,我国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资产成立。至此,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走上专业化改革之路。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24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4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1家香港子公司、11家保险系私募股权投资公司、8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和170多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主体体系。与此同时,各类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体制机制、专业团队、业务门类、管理能力、风控水平、投研能力、核心专长、技术系统等多方面进行深耕,已成为资产管理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在平安资管有关负责人看来,目前,业内保险资金主要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资产配置体系,主要覆盖三个环节。一是在战略资产配置上,根据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测,借助特定目标和风险偏好的专业资产配置模型,构建大类资产组合,开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二是在战术资产配置上,以战略资产配置为基础,结合宏观策略、行业公司、评级与信用利差等分析手段,及时把握短期投资机会,允许适度偏离战略资产配置。三是在具体品种投资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相应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体系,在基金投资方面建立以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策略配置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和投研一体化平台。保险资产管理的优势体现在长期深耕保险资金、养老、年金等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锻造出较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绝对收益获取能力,满足委托人对资金安全性、收益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保险资金除了通过银行存款以及购买股票、债券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外,也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产品,直接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行业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018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42万亿元,成为保险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方面,以京沪高铁为例,该项目横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4个省和3个直辖市,里程长、标准高、投资大,对于缓解交通运输供需矛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007年,泰康资产发行“泰康开泰—铁路债权计划”,募集规模100亿元。2008年,平安资产作为牵头发起人,通过“平安—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向包括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太平人寿、中再集团、中意人寿、人保财险等7家保险公司共募集160亿元人民币,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外,支持“民用大飞机”项目的“华泰—中国商飞债权投资计划”于2017年由华泰资产发起设立,注册规模达150亿元,是保险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中保投—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募集400亿元保险资金直接用于招商局轮船境外项目,其中包括在亚洲(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欧洲(土耳其昆波特码头)、非洲(吉布提国际自由港)和拉丁美洲(巴西TCP码头)投资建设港口项目,有效打通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华泰资产于2016年发起设立的“华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200亿元,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港口网络项目,涵盖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港区、广州南沙港区,以及沿线重要航运枢纽阿布扎比哈里发港区和鹿特丹港区,有效辐射沿线经济体,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太平资产发起设立“南宁金通小贷股权投资计划”,规模15亿元,助力广西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增强对东盟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切实巩固广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提升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支持区域发展方面,中国平安集团设立的1500亿元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和500亿元“广州南沙新区发展基金”,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业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200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设立的100亿元“国寿广州城投发展基金”和100亿元“广州价值创新园区产业基金”等大项目,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绿色环保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提升该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太保资产于2010年发起设立“太平洋—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20亿元。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在创造工程奇迹的同时,该项目进一步开拓了武汉的经济版图,为当地新添了多个经济增长极。

上述项目是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缩影,还有更多的保险资金投资于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方面、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支持民生工程等方面。

以太保资产提供的最新数据为例,该公司主要通过发行和设立债权投资计划等另类投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公司历年来累计发起设立的另类投资项目近100个,累计组织资金的投资规模约1700亿元,投资区域覆盖近23个省市,投资领域涵盖市政、能源、环保、商业不动产、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水利、保障房等,代表性项目是京沪高铁股权投资(40亿元)、上海世博项目(70亿元)、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40亿元)、甘肃省交通厅债权投资计划(75亿元)、天津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100亿元)等,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以光大永明资产为例,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发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8单,累计募集资金233.9亿元,用于支持市政、交通、能源、芯片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保险资金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家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精准帮扶模式”。

人保集团自2015年开设了“支农支小”业务,为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融资支持,初期规模50亿元,目前已扩大至250亿元。该业务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充分利用人保广泛的机构网络和人员优势,提供“支农支小”融资服务。在“支农与扶贫”方面,人保“保险+融资”双管齐下,为“三农”引入金融“活水”。截至2018年9月末,支农融资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162个地市、154个贫困县,累计放款金额29.7亿元,服务农户达3916家、合作社141家、企业343家。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8月经批准牵头发起成立了“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主要投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目标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0亿元。该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助力脱贫攻坚,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基金和纯粹的投资基金,是扶贫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截至目前,基金已投资落地项目8个,总金额4.65亿元,均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投资建设内容涉及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新型城镇化和民生工程、高标准园区建设等方面,累计覆盖近3万贫困人口,直接帮扶约1600名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就业或增收脱贫。

中国人寿2017年11月创立了全国首只由帮扶单位牵手国家级贫困县,共同出资设立的扶贫产业基金“国寿丹江口绿色扶贫产业基金”,规模2亿元。该基金致力于投资丹江口市对扶贫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等领域,为当地企业提供寿险、财险、银行、养老险、客户资源等多种金融保险服务,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丹江口市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加速转变。

此外,保险资金还通过在贫困地区设立债权投资计划的方式,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当地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例如,阳光资产于2017年设立“阳光—中国铝业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30亿元,投资项目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是以藏族为主、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级贫困县,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新动能,为当地民众提升收入奠定了基础。光大永明资产于2018年注册“光大永明—比亚迪动力电池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16亿元,投资项目所在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该项目落地后,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当地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激发针对周边贫困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践行绿色投资

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业在开展绿色投资、践行负责任投资理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致力于推动保险资金的绿色投资,促进保险机构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协会与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保持长期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培训、研讨和课题研究,积极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在今年6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举办的“保险业ESG投资发展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绿色投资倡议书》,从践行绿色投资发展理念、打造绿色投资特色体系、制定绿色投资行业标准、推动绿色投资能力建设、防范绿色投资各类风险、深化绿色投资国际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凝聚行业力量、推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具体设想和规划,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投资理念在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推广与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在环保、水务、治污、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大量项目投资,为我国绿色化经济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18年11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产品注册规模达到7316.55亿元,项目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同时,保险资金还通过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参与私募基金和产业基金、投资绿色信托产品、购买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今年11月,国寿资产正式签署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成为中国保险业第一家签署该原则的保险机构。此举将会带动更多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绿色投资,自觉践行负责任投资理念。

新时期发展新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资管新规的出台、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等,令保险资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曹德云看来,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国际趋势,展望未来发展,保险资产管理业要继续坚持专业化发展之路,深化专业化体制改革,细化专业化分工,在另类投资领域、资管创新业务、资产全球化配置、资产负债管理、投资顾问咨询、资管解决方案、资管金融科技、信用评级服务等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和组织形式创新,强化能力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保险资产管理要在充分发挥自身资金优势、科学把握业务特点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互动,作为大资管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还要持之以恒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务实有效地开展资管业务创新。

关于金融科技,曹德云指出,未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风口。保险资产管理业需要进一步加速改革创新,而基于金融科技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对接、征信等领域的业务升级,正是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要进一步聚集优势资源推动行业科技发展,推动金融科技与行业运行深度融合,加快行业基础设施与监管和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行业数据综合服务水平,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推动保险资产管理业抓住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

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正加速落地。曹德云指出,在此背景下,就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看,在政策上,保险资金的境外可投资范围已拓展到45个国家和地区,可投资品种包括货币市场类、固收类、权益类、不动产、衍生产品等多种类资产。在规模上,共50多家保险机构获准投资境外市场,境外投资余额接近7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200多亿元,资产占比超过3%。在配置上,投资形式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均衡,传统类别资产和股权、不动产等另类资产大致各占一半,总体上审慎稳健、风险可控。未来,从扩大配置空间、分散投资风险、促进收益稳健的现实需要出发,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金融开放,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空间十分广阔,要在投资形式、组织方式、投资领域、投资资产、风险防控、投资能力、研究能力、合作机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稳妥有序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境外投资目标。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