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孙洁:国内保险公司应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力度

发布时间:2018-03-04 19:48:2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关于建设“一带一路”国别风险管理平台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孙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长,对于中国海外利益的风险保障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保险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尚未搭建完善的属地服务网络,从而导致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具体总结如下:

(1)总体偏重高风险地域,整体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较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多位于西亚、北非、拉丁美洲等地区。这里的部分国家常年伴随着政局动荡、恐怖主义、宗教信仰、经济萧条等风险。中国企业走向这里将可能面临较高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和违约风险。而国内各保险公司目前对于海外业务的定价仍多参考国内同类风险数据及国际再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系统或国际流行的巨灾模型进行测算报价,自主科学的定价工具尚不成熟。加之价格竞争是长期以来中国承包商的主要竞争手段,使得企业通常采用最低投保策略,只买“必须买”的保险,简单参考国内同类保险费率,未能充分考虑当地风险特征和市场费率惯例,造成保障不足的现象。

(2)企业对保险保障需求将由单一险种向更多元化转变。从险种需求角度,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自不同阶段都分别会产生保险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相应涉及的险种也将覆盖产险的多个险种。若国内保险市场无法提供全险种提供服务,就可能造成保险保障不足、过度依赖外资(再)保险公司的现象。

(3)中国保险企业普遍缺乏提供当地服务的海外机构。国内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自身缺乏境外分支机构。目前我国共有12家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38家保险类营业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对于中国海外利益相对集中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国内保险公司基本没有服务网络,各家能够联络的当地服务资源基本不共享。

提案建议:

(1)集行业之力,加速搭建国别风险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海外风险管理能力。在我国(再)保险承保经验的基础上,加速搭建海外风险识别平台、模型以及自主定价工具。通过向行业内调研、收集整理各国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第三方风险报告研究等方式,评估各国政治风险数据与等级,梳理出单合作方要求、国内自留比例、强制再保比例、再保接受人资质要求、外汇管制规定等信息,为国内保险公司经营中国海外利益业务时高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规避政策与法律风险提供平台支撑。

(2)国内保险公司应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力度。除了当地环境、项目本身等通用风险因素之外,中国海外利益有自己的风险特点。中国与当地的政治关系、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经验、技术实力、特殊的诉求等都应是为中国海外利益提供合理风险保障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国内保险行业应积极探索并设计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填补国际市场的空白,更大程度地满足国家建设的市场需求。

(3)加速搭建海外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属地服务支持。由于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的机构极为有限,海外项目在不同阶段存在风险查勘、防灾防损、理赔服务困难的问题。加速中资保险公司的海外布局以及建立海外服务网络,通过深入了解本地文化、法律和监管制度,有助于在项目前期开展现场查勘,有效准确把握项目实际风险情况,开具合理的保险条件。在项目中期,及时了解并监督项目风险情况并有针对的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在项目后期一旦出险,降低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缩短理赔周期、减少理赔成本。同时有效避免当地公估人、检验人与被保险人串通的道德风险。以专业化、国际化的保险保障和一站式、全流程的保险服务为中国“走出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