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寇业富:保险服务标准化助力供给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3-17 12:18:19    作者:朱艳霞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央财经大学精算研究院数据与文献中心主任 寇业富

□记者 朱艳霞/整理报道

我国保险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起点不低,发展不慢。近年来,保险行业标准数量大幅增加,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截止到2016年底,共制定行业标准26项,覆盖了保险业务、客户服务、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等诸多领域,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需要,包含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的保险服务标准化体系。

与此同时,各种改革方案也相继推出。2016年2月,中国保监会制定并印发《深化保险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方案》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在全行业形成“标准先行”的氛围,不断提升我国保险标准的国际化水平。2016年8月,中国保监会制定并颁发《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注重发挥市场在标准化工作中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适应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要求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标准体系的总目标。

那么,保险服务标准化具有什么重要性呢?

保险服务标准化是助力国家其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服务标准化有利于将保险服务渗透到科技创新、外贸出口、投融资体系等多领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服务民生保障方面,像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商业保险税优政策试点顺利实施等,保险服务标准化有利于保险业参与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等战略的实施。

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环境污染、医疗责任、安全生产、建筑工程质量等领域责任保险的大力推进发展,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小额贷款保障保险试点工作力度加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加快发展……保险服务标准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公共产品。

保险服务标准化是推进保险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保障。保险服务标准化有利于监管部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改善监管手段和方法、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有利于引领保险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扩大保险服务的供给;有利于建立健全保险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有利于不断丰富保险产品,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增强保险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服务标准化是发挥“保险业姓保”的有力保障。一方面,保险服务标准化有利于调整产品供给结构,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不断创新。保险服务标准化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改变当前少数险种支配保险市场的格局,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资源,以保险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及保险产品服务创新,鼓励保险产品和服务向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改善产品供给质量,切实发挥好风险保障功能。

另一方面,保险服务标准化有利于提升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建立有效的保险服务标准化流程,有利于解决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难题,强化保险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让保险消费者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