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燕玲:我肯定会住养老院

发布时间:2013-11-26 09:42:19    作者:韩啸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与陈燕玲通电话,距离第一次见面已经一年多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次见面她讲述的自己奋斗的故事。

1963年,陈燕玲出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兄弟姐妹5人。父亲1953年响应中央号召,从东北支边到了内蒙古,后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母亲曾是粮食局的干部。1960年开始,国家为了克服连续3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困难,决定精简下放干部和职工。陈燕玲的母亲响应号召,提前下岗,只能靠做针线活维持生计,一家七口的生活十分拮据。

“在母亲的影响下,在贫穷家庭的环境中,我养成了自强和不服输的性格。那时我也变得很固执,一旦我认准的事情,父母或外人不能轻易改变我的决定。”

1989年,陈燕玲第一次婚姻失败。她辞去了教师工作,孤身一人来河北省张家口市闯荡。“我吃尽了常人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苦,受尽了常人一辈子都没有受过的罪,更经历过险些进入鬼门关。”所幸的是,生死关头她被一位老人收留,为了生存干起了保险。

1999年,陈燕玲正式成为中国人寿河北省宣化支公司的一名营销员。“那时,我早晨4点起床,带上两瓶水、两个馒头,骑着自行车到20里外的农村挨家挨户进行陌生拜访,每天回到家已是深夜。”

就这样风雨无阻、没白天没黑夜地玩命跑业务,陈燕玲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于2007年由营销员转为管理干部至今,日子逐渐变好。“我虽然走上管理岗位,但一直没有正式脱离寿险一线的展业。”

按理说,陈燕玲现在拿着两份收入——一份工资、一份佣金,每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但是到今天为止,却还欠着60多万元的外债。陈燕玲在2011年二次婚姻失败后,净身出户,放弃了两套楼房,带着父母,租房子住。

“在当时我就发誓,3年后,我一定住进自己买的新房和给父亲买的新楼房。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虽然欠下60多万元的外债,但我相信再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定能还清债务。”

对于今后的养老打算,陈燕玲坦言,“我肯定会住养老院,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现在‘421家庭’越来越多,让孩子辞掉工作专门伺候老人,我也觉得不现实。”

陈燕玲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还给自己买了商业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每年交保费6万元,从55岁开始,就可以每年领取3万元保险金。“再加上自己的储蓄,看病加养老肯定够了。”

陈燕玲的父母现在都由她大姐照顾,生活费由兄弟姐妹一起承担,陈燕玲占大头,父亲每月还有3000元的退休金。“我们也不放心老人自己住,所以大姐和他们一起住,并专职伺候他们。父母养老问题肯定是靠我们来解决,目前也没有负担。”

回首十几年做保险的艰辛,陈燕玲深切体会当营销员的不易。“我现在是渡过了最难的时刻,但是还有其他几百万的营销员,现在农民工都有基本保障,保险代理人却什么也没有,养老就更不用说了,一旦出问题,谁都指不上。”

跟陈燕玲通过几次电话,她都会不厌其烦地拜托记者多关切营销员的生存现状。“我把自己的故事一字一句、毫不掩饰地都记录了下来,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让社会多多关注营销员这个群体,了解营销员的生活状况,重视‘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