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突出“三个聚焦” 下足“三个功夫”

广东小微企业融资专题

突出“三个聚焦” 下足“三个功夫”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5-01-10 08:41

编者按: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有超过700万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数量占全国1/7,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支撑广东经济大省挑大梁尤为重要。

□本报记者 刘宋文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小微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广东金融监管局深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普惠金融“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为目标,推动广东小微协调机制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截至2024年底,广东小微协调机制累计授信超5386亿元,累放贷款3954余亿元,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累放贷款年化利率3.27%,低于同期全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全力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个阵地”,在筑牢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主动作为强化协同,夯实工作机制“主阵地”。广东金融监管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党委会,成立局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指导全辖19家金融监管分局、69家金融监管支局与广东金融监管局同步建立工作机制,组织447名同志参与专项工作,将四级垂管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坚持央地协同,与广东省发改委联合组建专班,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共同组织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联合印发全省工作机制组建通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格局,直插区县专班“主阵地”,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积极思考科技赋能,强化信息技术“保障连”。小微协调机制建立伊始,广东金融监管局前瞻性布局科技赋能,夯实长效机制基础,指导粤财征信在广东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基础上迭代开发,半个月攻坚打造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为企业走访摸排、清单申报推荐、银行授信融资等各环节工作提供无纸化办公、无缝衔接的有力保障,既给基层工作人员实实在在减负,同时又确保工作留痕可查、成效自动统计、分析多维支撑。工作专区为204个专班配置权限,成功对接180家银行机构一级行,开通13918家分支行管理权限,进驻19395名信贷经理。

精准培训快速响应,全副武装基层“最前线”。广东金融监管局会同广东省发改委,结合广东省情实际,共同制定政府、监管、银行三方,以及工作平台“3+1”操作手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培训会后,第一时间联合广东省发改委,对省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各市区县工作专班、银行机构工作人员近3000人开展培训,解读政策文件、操作手册,普及普惠金融知识,教授“粤信服”平台使用方法,让基层人员系统掌握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以及怎么做好小微协调机制专项工作。

聚焦“全面覆盖”,在触达有效需求上下功夫

打通政银企信息壁垒,精准覆盖适格市场主体。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政府信息数据共享,将“5项标准”进一步细化成19项内容,自动生成企业税务数据、异常名录、信用状况、行政处罚、司法记录等,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肇庆金融监管分局通过筛查近4年在端州区银行机构有信贷记录与存款结算账户的企业,将4000户“无贷户”名单推送至区县专班进行重点走访,有效促进银企对接“体感”升温。乳源金融监管支局配合县发改局高效完成小微企业名单的筛选与片区划分工作,形成“增量客户”小微清单。

调动各层级有生力量,“分片包干”开展“地毯式”摸排。广东金融监管局发动全省相关单位近2万名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走访企业超16万户,其中超10万户进入“两张清单”,超6万户获银行授信、贷款。例如,佛山市顺德区“双管齐下”差异化走访,一方面结合岁末年初例行检查,走访年营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另一方面借助参与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计员有生力量,重点针对规模小、知名度低的企业实施“扫街式”走访。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充分调动三级行工作专班和千名派驻村镇金融助理队伍积极性,对街镇开展“商户、农户建档整村推进”工作,提高摸排效率。东莞农商银行瞄准产业链核心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名特优新商户、协会商会社群“四大集群”,展开拉网式排查和需求挖掘跟踪。

积极创新走访方式,引导金融“活水”浇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例如,建设银行湛江分行联合赤坎区发改局,通过湛江市印刷协会邀请印刷业企业,举办专场融资座谈会。顺德农商银行协同顺德区金融工作部门举办“香云纱企业融资对接座谈会”,设置专属服务团队为本地香云纱行业协会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光大银行中山分行举办“走进太力科技”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介会,邀请近200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管参加,介绍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

聚焦“提质增效”,在解决融资痛点上下功夫

丰富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促快贷”。信贷审批时长有效缩短。例如,兴宁农商银行为一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展收益权质押担保融资,并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一周内成功发放贷款300万元,有力支持项目建设落地,完成供电局验收并网。工商银行汕尾分行创新推出信用类贷款产品“供销贷”,解决农企农户缺担保、无抵押融资的难题,仅耗时3天即向某农业企业发放贷款。邮储银行遂溪支行辅导一家烟酒企业一天内完成资料提交,通过绿色通道一天内完成授信审批,发放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了企业临近春节旺季备货的燃眉之急。

健全授权和尽职免责制度“促敢贷”。辖内银行机构加快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例如,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向支行转授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普惠零售贷款续贷权限。工商银行江门分行提高小微企业法人单户授信额度至1.6亿元等,进一步提升贷款效率。同时持续优化尽职免责制度。例如,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试行中小客户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免责正向积分方案,允许在信用风险事件问责中用信贷支持类积分进行抵扣,降低信贷人员“问责焦虑”。

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促愿贷”。广东金融监管局引导地方专班、金融机构运用担保产品、风险补偿资金池,有效提升信贷意愿。例如,广州市充分发挥普惠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3个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最高给予银行不良贷款损失65%的资金补偿,每年最高补偿限额超过12亿元。怀集农商银行与省农担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大户单走”和“小户批量”模式,实现联合调查、风险双控和风险共担,担保费率低至0.25%-0.4%。粤财担保覆盖潮州陶瓷、汕头玩具、清远农业、中山灯饰、揭阳五金、汕尾智造等地方特色产业,落地特色担保产品36个,累计落地规模超76亿元。

狠抓非法贷款中介治理“促会贷”。广东金融监管局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公开发声,提示金融消费者不与任何贷款中介合作;联动省市金融工作部门开展不法贷款中介定点打击活动,建立异常机构名单共享机制;持续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强化合作机构准入及员工行为管理,及时移送非法骗贷、违法放贷等犯罪线索。

相关链接:

【监管声音】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广东模式”

【专家观点】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路径

记者手记:小微企业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