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31 14:51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记者 吴彬】
消费金融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变革,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调整来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监管新规的挑战。
自2024年年初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扩股的消息便不绝于耳。锦程消金、中信消金、南银法巴消金、宁银消金、长银五八消金和海尔消金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完成了增资或披露了增资计划。其中,锦程消金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中信消金则宣布由中信金控和金蝶中国两大股东共同出资3亿元进行增资,注册资本将由7亿元跃升至10亿元。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股权变动也呈现出频繁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包括捷信消金、锦程消金、海尔消金在内的多家消金公司相继完成或披露了股权变更计划。
从消费金融公自身业务发展角度而言,增资与股权变动的背后是其对于增强自身实力、优化融资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此外,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收紧,消费金融公司也面临着更高的注册资本门槛和更严格的监管要求。2024年4月正式施行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这一政策红线的划定,促使众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资本状况,积极筹备增资事宜。
与此同时,受“持牌经营”监管要求影响,金融科技平台近年来重视金融牌照布局。消费金融公司机制灵活、创新力强,其金融牌照也因含金量高而受追捧。然而,自2022年建信消费金融获批后,监管未再发新牌照,抖音、快手等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乃至头部国央企皆在排队等待。随着消金牌照稀缺性及含金量持续上升,通过增资入股、收购等方式入股已有牌照的消金公司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布局消费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资潮起,但仍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尚未达到监管要求。这些公司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行业格局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注册资本不足可能限制公司的业务规模拓展,影响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未来这些公司或许能够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等方式,突破资本瓶颈,实现稳健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新资本的入局,消费金融行业有望形成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格局;同时,行业格局的变化将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消费者也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受益于更加丰富、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