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13 07:25

□记者 朱艳霞 许予朋 英草卓玛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大力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重点任务。

从整体政策取向来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宏观调控重视稳中求进与协调配合。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加速复苏周期的大背景下,将以更果敢、更坚决的“进”来体现中国韧性。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表示,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才有利于宏观经济整体向好、平稳向前。

财政支持加码 适时降准降息

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双“加力”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政策部署。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延续了本月政治局会议上的提法,表明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进取,允许更大力度地运用总量、价格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充足的流动性,推动实际利率显著下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时降准降息”。对于这一表述,曾刚表示,接下来仍有可能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降息的可能性也较大,“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施一次性较大幅度的降息”。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提出,为助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将同步加大逆周期控制力度,降准降息都有可能。“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由此前的分化走向进一步趋同,为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创造了条件。”李佩珈说。

此外,打好政策“组合拳”也将成为明年宏观政策调控的主旋律。

明明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借助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支持财政政策发力,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产业政策发力。程实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互相搭配,将为全方位扩大内需创造势能,同时将发挥短期信心“增幅器”、长期潜力“激活器”作用,为金融市场稳中趋强提供动能。

扩内需成头号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首项重点任务,这一任务排序与去年有所不同。透过会议表述可以观察到,消费已成为明年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抓手。

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体现出国家层面对消费需求的重视,也意味着2025年各项宏观政策将向提振消费集中用力,推动居民消费加速增长。

如何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等多项“真金白银”促消费举措。

明明预计,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可能通过提升额度、拓宽使用范围等方式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养老、生育等补贴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加码。

“明年用于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将较今年翻倍,财政将适度提供生育补贴;此外,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也会显著加码,不排除设立定向支持工具的可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进一步补充道。

程实表示,相比过去的“消费升级”,现在和未来的“消费筑基”更能体现中国消费市场的潜能。他建议,可以通过宏观政策激励和微观企业创新,进一步挖掘和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玩六个方面密切关联的基础性消费和服务消费增量提质的潜能。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明年一大重点任务,并将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等明确写入“任务表”。

“保险机构不仅能够促进就业,还能在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这样概括保险机构在“保民生”中的角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进一步表示,保险机构既可以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提供重要补充,又是社会保障事业的服务提供者和协作者。“惠民保”填补了医疗保障缺口,而在养老方面,保险机构不但可以通过保险产品缓解老年人口的经济负担,其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90%以上人口的居家养老问题。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03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个百分点。保险资金通过上市公司股票、直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向科技类企业投资超过6000亿元。

芦哲表示,下一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要更加多元化,银行机构应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融资业务;资本市场应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保险机构应开发更多优质的科技保险产品,充分发挥对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落地应用、经营存续各环节的保障作用。

陈辉认为,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应强化政府、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动,深化多维度协作。保险业应健全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加大对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

王青分析,“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与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脉相承。2025年,下调居民房贷利率、增加房企信贷投放、加快推进货币化安置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和专项债资金收购保障房等供需两端的房地产支持政策还有进一步加码空间。

(记者冯娜娜、杜肖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