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12 08:37
□陈杨
面对新阶段农业农村“两点发展”向“全面发展”、“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扶持”转变的新形势,农业农村领域的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成为重中之重。发挥好现阶段财金协同合力成为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变量。
以系统思维重塑金融供给体系。一是打通部门壁垒,形成合力共建。改变以往单线服务模式,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和年度考评框架,系统整合涉农金融资源,合力提升服务质量。二是打通信息孤岛,推动数据增信。以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发产业大脑金融板块,通过数据增信,为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方案。三是打通产品界限,实现功能迭代。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融资涉农金融服务产品,鼓励“贷款+担保”“贷款+保险”“保险+期货”等多种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其中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和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创新推出“共富e贷”“贷款+保险”产品,累计已发放贷款498万元,不断拓展农业主体融资渠道、防范化解风险。
以精准服务提升金融可得性。一是瞄准“八张清单”专人对接。选派金融机构业务骨干担任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围绕保供基地、重大项目、强村公司等涉农主体清单,通过点对点式精准对接,加快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提升主体识别投放精准度。二是创新应时应景,精准支农。结合金融惠农共富班车开展信贷资金进村入户、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等工作,根据春耕备耕等农时节气、特色产业、特定农业主体开展定向金融支农服务,推出特色支农惠农信贷产品。三是激活资产价值,精准破难。以农村产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不断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湖州市通过深化农业“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为全市现有149家农业标准地主体及42家农业生产设施产权登记主体提供政策支持,累计提供农业标准地和农业生产设施抵押综合授信7亿元,累计综合用信3.79亿元,有效破解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以攻坚意识保障行动落地见效。一是聚焦农民增收,厚植民本情怀。深入实施金融贷款服务进乡村专项行动,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大力提升农户家庭贷款可获得性、融资需求满足度和贷款便捷度。二是聚焦强村富民,擦亮共富底色。联合银行、保险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政银合作、党建共建、公益活动等举措打造农业农村共富标杆。三是聚焦有效投资,积蓄发展动能。发挥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农业农村多元化投入格局。截至目前,湖州市涉农贷款余额5328.67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为45.34%。助力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7.9亿元、增长4.7%,居全省首位。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规划财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