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12 08:37
□王坚
湖州自古是鱼米之乡,是国家优质稻谷产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效益农业高速发展,湖州曾面临种粮效益低、粮食生产萎缩,粮食加工利润薄、产业弱化;粮库轮换差价大、财政负担重;本地消费者不吃本地大米等问题。
为此,湖州市商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跨部门协同,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储备资源为支撑向两端延伸,以“空仓”招标、合作订单、共享储粮、确保安全底线创新构建粮食产业“五优联动”,形成种好粮、收好粮、储好粮、加好粮、卖好粮、吃好粮的良性循环。
针对“五优联动”湖州模式运行及产业发展痛点和难点,持续改革攻坚,才能走深走实走长“五优联动”。
持续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一是创新探索“粮食共富驿站”建设,向产业链前端的生产和产后烘干等延伸,重点依托龙头企业,重塑优质粮源生产模式,提升标准粮交付能力,打造优质粮源供应商。二是完善支持政策。推进优质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参保范围扩大,强化“湖州模式”风险防控能力。依托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针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品牌宣传等产业发展关键点制定产业支持政策。
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一是积极推进科技兴粮,支持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以“粮食绿色仓储”建设为抓手,推进国有粮库围绕绿色低温保鲜储粮集成技术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引入科研团队,提升本地产业科研投入,开展自主核心育种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在收储环节完善“浙江粮仓”运用,尽早实现粮食收储数字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数字大田、稻丰农服的数字农服等数字化平台开发运用;并积极探索平台之间数据共享。
持续做强区域公共品牌。一是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积极争取品牌宣传经费,持续进行品牌商业化宣传。探索公共区域品牌代理机制,通过引入专业销售代理单位,实现“湖州好大米”公共品牌专业、统一、健康运营,形成“1+N”主、子品牌体系。支持本地粮油产品积极创建“中国好粮油”“浙江好粮油”。二是走品牌高品质道路。有序推进“湖州好大米”全程低温冷链,全程保鲜,积极试点冷柜低温销售,让产品具备更高品质,实现更高价值,带动产业链产生更高效益。
“五优联动”以粮食储备服务粮食产业发展为切入口,采用市场化手段盘活政府储备资源,发挥粮食企业带动作用。2024年湖州市“五优联动”优质稻谷订单合同签订2.96万吨,高于浙江省下达任务2600吨。
(作者系湖州市商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