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12 08:37
编者按:
湖州是江南粮仓腹地,稻谷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湖州企业参与“五优联动”的积极性。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协同湖州市人民政府多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规范承保理赔服务,通过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梅琳
乌程霜稻袭人香。“今年又爆仓了!新增的一条产线已超负荷运转,明年还得增加至少一条产线。近期,粮价虽有波动,但我们保了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稻谷收割后就无后顾之忧了。”这些天,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瑞乡家庭农场负责人、种粮大户沈瑞红喜迎秋粮丰收。
打好政策“组合拳”
湖州是江南粮仓腹地,南宋时期就享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
2022年稻谷价格下跌,直接影响企业参与“五优联动”的积极性。随着种粮成本不断增加,农户换地空间有限。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广大粮农放心大胆生产?
为防控价格风险,助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湖州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保险公司创新绿色保险服务模式,探索发挥农业保险在“五优联动”的支点和连接作用。在浙江金融监管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支持下,湖州金融监管分局协同湖州市人民政府多部门,拓展稻谷生产、流通、收储等全产业链服务场景,创新推动优质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落地。
10月22日,沈瑞红与湖州佳良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以三方订单形式,向人保财险湖州市南浔支公司签订全国首单“五优联动”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
“该保险依托湖州市商务局‘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对长三角区域稻谷市场交易价格进行数据监测,保障粮食生产者销售期间和粮食经营者收储期间的稻谷价格波动风险。”湖州金融监管分局保险科科长蒋佳骏介绍,通过价格保险机制引导生产者优粮优产、经营者优粮优储,从源头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当稻谷生产者销售价格低于2.8元/公斤(高于全省最低收购价格2.7元/公斤),以及稻谷经营者出仓价格低于收储价格时,保险公司对相关被保险人按价差赔偿,打消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后顾之忧,推动主粮作物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农险部经理劳建红认为,“稻谷订单价格保险能提前锁定生产者经营者的收入预期,解决农户‘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9月下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稳增长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与财政的同向发力。
据悉,参与“五优联动”湖州模式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的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分别能获得地方财政93%、60%的保费补贴。
“今年,湖州在地方财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粮食类政策性保险预算不减反增,通过财政资金补助带动他们积极参保,让农户放心大胆种植生产。”湖州市农业农村局规划财务处处长陈杨介绍,今年以来,湖州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粮(油)补贴、订单良种奖励、粮食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政策,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针对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行动,近3年规模种粮面积增幅达75%。
为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丰富“三农”增信手段,南浔农商银行与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自2020年起,推出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降门槛、简手续的“政银担”粮农贷款业务,缓解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抵押难等难题。
岁岁丰收,年年有余。“去年,仅稻谷一项收入就有700多万元。今年4月,通过南浔农商银行200万元‘政银担’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沈瑞红说。
合作收粮,共享储粮
“目前是储备粮在库规模的最低点,接下来将有2.5万吨订单粮陆续收购入仓,包括1.2万吨含财政补贴的政府订单和1.3万吨‘五优联动’的企业订单,计划在明年1月底全部到位。”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小明介绍。
2019年,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在全省创新推出“粮库+粮企+粮农”合作收粮、共享储粮机制,拿出储备粮轮换的仓储资源进行网上招标,粮库和粮企共同以订单形式提前落实到本地种粮大户。
“这种新的粮食收储模式以市场化手段盘活政府储备资源,支持粮企发挥带动作用,实现了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功能,促进了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良性互动。”湖州市商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坚表示。
湖州“五优联动”稻谷订单推广种植良种,实行优粮优价。“产后烘干和共享运输平台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便利服务,降低农户收粮成本,提高了效益。”湖州市粮食协会会长、湖州佳良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说。
湖州市人民政府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投资建设10万吨绿色低温粮仓。“我们对接‘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管理,采用绿色保鲜储粮技术,优质稻谷入仓后分品种分仓收储,单仓单储15℃低温储存,保障稻谷的新鲜品质,并节约储备粮轮换价差支出。”芮小明介绍。
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军认为:“‘五优联动’要走深走实走长,必须要有企业参与,这个保险按条款亩产百公斤赔付计算,相当于用2.35元撬动50元的风险保障,农户和企业买的是底气和信心,他们积极性提高了,我们储备结构也得到优化,从两年一轮换变为一年一轮换。”
湖州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芮小明(右三)在向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农险部经理劳建红(右二)介绍粮库储备优化后的情况。梅琳/摄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浙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和技术水平尤为重要。
“以前,200亩地够整个生产队忙乎了,现在,两人就能管好连片1000亩地,这得益于农业机械化。”从2018年起,沈瑞红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嘉兴桐乡市两地种植稻谷,合计种植面积1.1万余亩。2023年,他种植的单季晚稻测产1034公斤/亩,创下湖州市单季晚稻最高亩产新纪录。
沈瑞红算了一笔账:今年新购置农用无人机、拖拉机、烘干机、热风炉、插秧机、秧排和全自动育秧流水线等农机设备合计投入约500万元,享受到政府农机具购买补贴100多万元。
稻谷订单价格指数保险从生产端引导农户种植优质稻谷。“好米才能卖出好价钱。我种了3000亩种制稻和4000亩生态小麦种,浙江省财政按800-1200斤/亩、每斤0.3元发放补贴。”沈瑞红说。
优质稻谷定向销售给粮企,推动产品优化提档升级。“在中央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粮企加大技改投入的意愿显著增强。”陈建华介绍。
为助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南浔农商银行成立工作专班、开展摸排走访,持续跟踪农业企业续贷需求,落实贷后管理。今年以来,该行已支持10户粮企、93户粮农加大技改投入,贷款金额合计8150万元。
在“优+”模式下,农户种植优粮获得优价,增加收益150元/亩,粮企共享仓容降低仓储成本,区域公共品牌带来产品溢价,大米增效400元/吨,粮库实现储备粮常储常新,优质稻谷比例提升至47.5%,开创了储备粮“零价差”轮换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储备优化、消费者获益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成效。
“总体来看,浙江水稻保险的保障范围越来越广、保障水平越来越高,从物化成本向完全成本和价格收入逐步升级,并且从种植领域向制种、育秧、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浙江产业创新较为活跃、背靠大城市消费市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质优价农产品加快发展,未来,强化高品质、品牌化水稻生产的风险保障也是农业保险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的一个方向。”浙江金融监管局财产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启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先行先试以来,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走过了20年创新迭代发展之路,在“保粮”“护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浙江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数量128个、保费规模占比40%,均位居全国前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