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10 07:56
□本报记者 和平
随着中国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活动中的使用取得积极进展。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交通银行主办的《跨境人民币观察》第三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引领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体现出使用场景多元、使用频率高等特点。国企不仅在跨境人民币使用方面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还在风险管理和政策响应上展现出较强的能力和意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研究员陆利平指出,国企引领人民币跨境结算,国企人民币结算意愿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他建议,在政策层面,激活区域化支付平台,促进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本币结算。构建绿色金融标准框架,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结算货币。创新人民币外汇机制,支持人民币海外资产配置。在金融机构层面,搭建人民币投融资平台,提供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支持,可以在伦敦、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人民币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在平台上发行和交易人民币资产。建立数字人民币备用网络,应对极端金融情境。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新场景。在跨境支付费率、结算时间等方面提供优于其他货币的措施,设立数字人民币推广基金以补贴在试点区域采用数字人民币的企业。
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指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愿和业务操作水平稳步上升,报告指出,回顾过去三季度受访企业填写的相关数据,采取汇率避险措施的企业占比从一季度的29.2%、二季度的29.9%增长到三季度的31.6%。制定内部风险管理策略及委派专人负责管理汇率风险的企业占比也有小幅度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超1.1万亿美元,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超过3.2万家,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有重要意义,一是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更加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经营。二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其财务稳定。三是促进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稳定性和信誉,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人民币使用扩展至第三方
报告显示,三季度调研新增了企业在与第三国(非中国与东道国)企业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约40%的受访企业在与第三国企业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现象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
国际货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第三国之间的广泛使用。报告指出,人民币跨境交易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企业与第三国间交易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反映出全球企业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的接受度和意愿正在增强。此外,根据受访企业反馈的币种使用意愿,人民币相对于日元、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的优势依然显著,进一步确认了人民币相对于其他非美元货币的竞争力,预示着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报告显示,与一季度、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考量总体上是一致的,企业更多考虑“现金管理”和“收益可观”两个因素(由约35%提升至超过40%)。这一变化表明企业对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实用性和效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积极的评价。“现金管理”考量的比例提升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现金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这有助于企业优化资金流,反映了企业对人民币流动性和稳定性的信心。“收益可观”考量的比例提升则意味着企业认为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带来经济利益,这可能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关。企业预期通过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获得更好的贸易条件和价格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报告认为,这种积极的变化趋势表明企业越来越深入认识到使用人民币不仅能为企业降低风险,还能直接提供效率和收益,这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的使用,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民币金融产品。
人民币有望成为第三大支付货币
过去15年,人民币国际化稳健向前,近几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改革,人民币的权重上升到第三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4.69%,自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连续10个月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SWIFT国际结算系统的数据显示,美元结算额近年来稳定在占全球支付的47%,其次是欧元,约占23%,英镑约占7%。
报告关于2024年四季度人民币结算计划调查显示,在受访企业中超过75%的企业没有新增人民币结算计划,10%的企业计划增加10%人民币结算金额,8%的企业计划增加10%-50%的人民币结算金额,2%的企业计划增加50%或以上的人民币结算金额。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指出,人民币有望超越英镑成为第三大支付货币。特朗普2.0时代是中国的挑战,但也可以借助特朗普2.0时代倒逼中国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改革面临着机遇,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和平、发展、稳定的国际形象,也会提升中国资产的国际吸引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另外,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都是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业务的重要新市场。王文认为,这些区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较好,人民币受到欢迎程度被国内企业所低估,需要得到政策方、企业方、市场方进一步重视。
报告显示,在与非中国和东道国(即第三国)企业进行贸易或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的受调查企业接近40%。按企业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该比重超过40%,民营、外资企业不足40%。按企业注册地划分,亚非拉企业略超过40%,欧美澳企业不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