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淬炼支农支小真本领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

淬炼支农支小真本领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2-03 08:28

□本报记者 杜肖锦

11月28日,第六届中农金30人论坛在河北邯郸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中国金融传媒主办,河北省农信联社协办。金融监管部门、农村金融机构人士以及行业专家围绕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金融薪火”助燃“人间烟火”

邯郸市委副书记徐翀指出,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规模化、集聚化趋势明显,这既对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河北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宗涛表示,新时期农村中小银行要做到精准滴灌、贴身服务、高效安全,以“金融薪火”助燃“人间烟火”,淬炼支农支小真本领。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国刚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包括农户在内的金融消费者对普惠金融需求的能力,运用好财政机制和公益机制撬动金融,扩展普惠金融的运作空间。

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吴敏认为,从农村金融到乡村金融,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要发挥金融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技术功能,着力点在于金融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与推动。他认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坚持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道路,推动各家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相互赋能,共同建设乡村社会金融发展生态。

气候风险管理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GF60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张俊杰聚焦农村金融机构气候物理风险评估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他认为,气候变化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并诱发金融风险,须做好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他呼吁更多农金机构加入探讨行列,共同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金融体系。

大模型应用如何在银行业行稳致远?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认为,考虑到金融行业的严谨性和数据安全保护,当前大模型主要在内部使用,充当员工助手。在算法模型方面,要积极跟进国内外大模型技术发展,构建“商用+开源”“大模型+小模型”“通用+领域”模型协作机制。

中国金融传媒负责同志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金融传媒、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将和全国农金机构一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政治方向,进一步为农金机构讲好践行政治性、人民性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刀刃向内 自我创新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变局,农村中小银行明辨自身发展优势和短板,以刀刃向内、自我创新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谈及农信机构的核心优势,河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志强介绍,近年来,河北农信充分发挥“两大优势”在农村领域最懂金融、在金融行业最懂农村的特色优势和线下人缘地缘的阵地优势,积极服务县域和乡村特色产业,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了具有河北农信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

江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东升认为,服务“三农”是农商银行的初心,小客户、小业务是农商银行的基本盘。不忘来路,才有前路。只要深耕脚下金融为民的这片沃土,农商银行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差异化、特色化是农村中小银行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继东表示,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错位经营策略,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应对大行下沉竞争挑战。

湖南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向阳聚焦“提质”和“增效”两个关键词分享了构建质效提升机制之道,提出以普惠金融为牵引赚取经营利润、以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为主线降低运营成本、以风险防控处置为根本减少风险成本,保证农信机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家银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灵魂支柱,是推动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陕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毛亚社认为,党建与文化工作必须一起抓、“一盘棋”,陕西农信通过实施“党建+文化”工程,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势能”与“发展动能”的协同转化,逐步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

扩大优势 稳妥改革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如何谋篇布局“五篇大文章”?

会上,甘肃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文永表示,甘肃省农信联社构建起以服务“三农”“1+N”制度体系为基础、“金融助理”为纽带、特色产品为抓手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牢牢守住“三农”主阵地。

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是未来,更是破局之道。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军认为,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数据价值反哺业务经营的高阶阶段,需要将数据与科技两大关键要素从“支撑赋能”向“价值赋能”演变,做到以数链接、由数驱动、用数重塑,激活金融新质生产力动能。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党委委员姜林在会上提出,政府机构、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推动AI技术为数字化转型所用、为服务数字经济所用。

围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青海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兴源表示,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从实践中来,仍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持续强化政治引领、规划引领、制度引领和顶层设计。

安徽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叶红云介绍了安徽农信在支持科技金融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她在发言中强调,科技金融发展任重而道远,农商银行既要修炼内功,更要加强对接,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发展养老金融是时势所趋,农村中小银行大有可为。”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关文杰认为,目前广大农金机构正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的重要时期,通过聚合智慧、开放交互,充分发挥农金体系资源整合效应,将有力支撑农金体系构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共同建设养老金融生态圈。

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顾建忠认为,开展养老金融,要坚持更高的战略站位,打造长期性大循环,聚焦价值创造,回应民生关切,赋能社会治理,通过构建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锻造差异化非金融服务竞争力,实现“公益初心、商业结果”。

本次会议上,《河北农信金融服务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成效及路径研究》《农村商业银行高管选拔任用与考核机制研究》《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化险实践研究》《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研究报告》等4份2024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报告发布。据了解,本年度重点课题研究得到了全国农金机构的大力支持。4份课题报告凝结了行业优秀经验,对农村中小银行的改革化险、业务转型、绩效考核的深入发展给出了前瞻性的指导和借鉴。

同时,2024年“全国农金机构职业技能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大赛”获奖名单在会议上公布,邵钰川等185名参赛人员获得了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等24家单位获得了团体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湖南省农信联社等4家单位获得了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