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1-29 07:59
□本报记者 赵辉
战略是规划出来的吗?有分析解读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将其原因总结为成功的战略,这是对的。但是也往往将这些战略的成功总结为规划者的远见卓识,就值得商榷了。
诚然,好的战略离不开领导者的前瞻性和认知水平,但是,没有实践探索,战略就没有生命力。领导者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才能够不断地修正战略,不断地完善战略,不断地提炼和总结战略的核心,不断地构建战略的闭环。在没有任何探索前,战略就是一种假定。一个战略的制定仅仅是万里征途第一步。
事实上,战略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战略是长远的,更是眼前的。所有的战略都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认知、不断提炼而形成的体系。
如何找到一个好的战略指引公司的发展,引导公司资源投入的方向?
利率下行周期,许多寿险公司原有的模式已经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面对转型压力,一些公司喜欢请咨询公司把脉,或是模仿成功企业,力图制定一个具有高度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战略,用它牵引自己走出迷雾。
但没有任何战略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任何战略是自动创造价值的。一个战略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其在实施中能不断地迭代、不断地丰满,能在指导实践中得到反馈,推动战略本身不断进化。
有行业高管提出,战略要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战略定力,而是说战略要不断地进化。
战略只能在实践探索中迭代。如在利率下行周期,一些寿险公司希望通过产品转型,加大保障型产品和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比例,减少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比例,这个方向很好。但是实施中保持什么样的节奏?如何让投资端能力与转型匹配?如何让销售能力与这个转型匹配?如何平衡业绩、偿付能力和转型的关系?都是一个探索过程。没有探索,就无法发现战略本身、战略落地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关键点,就难以让战略真正发挥作用。
战略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解决战略与外部环境匹配的过程。很多时候,战略实施的节奏、步伐、细节,乃至战略本身也要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最终一定是战略与一些更刚性的,更难以改变东西的融合。这并不意味着轻易丢掉和改变战略,而是战略在不断摆脱其外在的束缚,羽化成蝶,露出更深层次、更灵魂的东西。
一些寿险公司的转型战略似乎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是公司却走入困境。因为战略没有实践的检验,没有实践的校正,没有与实际情况的融合,没有找到可以与外部深度融合的战略核心。这样的战略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如果公司想要真正让战略发挥作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不断构建战略体系,不断赋予战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