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1-28 06:13
□丁志勇
(上接11月27日本版同名文章)
(二)优化服务模式,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结合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设立专营机构,创新“贷款+直接投资”“商行+多元化金融”“融资+融智”等服务模式,打造科技企业全方位服务生态链条。第一,健全专营组织架构,精准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建立“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组织模式,总部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行成立科技特色支行,依托总、分、支三级联动,从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特色产品、尽职免责等多维度提供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北京银行完善总分支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总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统筹开展科技金融重点工作,分行设立专注服务科技企业的管理团队,支行设立特色支行,充分发挥陪伴服务作用,截至目前共设立科技特色支行69家、专精特新特色支行29家。第二,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有力支持科技企业多元融资。当前投贷联动业务形成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商业银行依托全牌照优势,通过内部投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提供贷款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另一种是深化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投贷联盟,采取“先投后贷”或“先贷后投”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北京银行创新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探索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模式,创新股权类安排顾问业务,为客户提供认股权、股权撮合的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搭建产融共赢生态圈,有效链接内外服务资源。商业银行融合“政、银、投、保、担”生态资源,共同扶持科技企业成长壮大,是做好科技金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建立与工信、科技、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为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深化与同业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各类型、各阶段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支持。北京银行持续探索“金融+产业+生态”合作新模式,持续拓展与政府部门、头部券商、保险、信托、租赁、PE/VC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三、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一)做好战略布局,优化企业评估。第一,制定战略举措。商业银行应锚定科技创新战略定位,以融入科技强国建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核心科技型企业、服务创新链条完整为战略目标,做好科技金融战略布局。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战略举措,全面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和综合服务能力,做实做强科技金融新赛道。第二,优化企业评估。优化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统一投融资风险限额测算模型,针对科技创新企业“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的经营特性,将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和收入能力纳入评估模型,主要评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更准确地反映科技型企业的真实还款能力和价值。
(二)打造专属产品,搭建创投模式。第一,加大产品创新。主动整合资源,通过培养、扶持、信贷、股权、债券承销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和产品支持。根据企业不同服务需求,为科技型企业分类设置专属产品库,通过多维度方式提供信贷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全周期的发展资金需求。针对特定行业,设计与行业发展规律更加契合的特定行业产品。第二,深化投贷联动服务。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联动,参与构建涵盖政府、创投、产业等科技金融联盟平台,与创投和产业联盟深化投贷联动合作,研究设立银行系科创基金,探索银行内部投贷联动,搭建新型创投模式。
(三)开展联动营销,提供综合服务。第一,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团队的联动协同作用,借助各条线力量,结合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围绕对公和零售两条业务主线,深挖科技型企业业务资源,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做到对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并重,规模、效益与质量并重。结合不同营销场景,充分发挥零售业务批量营销优势,着重联动营销代发工资、私人银行、消费贷款、住房按揭、信用卡、商户收单等产品。第二,拓展金融服务模式。在做好传统表内融资服务的基础上,用足用全相关政策,主动采取“融资+融智”“表内+表外”等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为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大科技应用,赋能优化服务。第一,构建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智能金融等国内外金融科技,构建规模化、开放型金融云服务平台,实现与外部信息平台的对接,整合内外数据,实现科技型企业数据互通,丰富科技型企业数据资源多维度利用,赋能科技金融发展。第二,实现业务线上化。通过前沿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信息收集效率,实现智能化批量获客。积极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在进行授信审批时,积极引入金融科技手段科学准确评估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持续优化准入门槛。第三,赋能综合服务。延伸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如投资、保险、平台等增值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除信贷以外的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五)升级风控手段,完善风控管理。持续升级风险管控手段,在授信过程中更加关注企业的管理能力、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有效性。第一,优化科技型企业准入标准。强化运用包括政策扶持的融资担保及多类抵押物在内的增信措施,持续迭代基于科技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授信额度测算模型。第二,构建专属风险评价体系。包括基本信息评价、科创能力评价、财务稳健性评价、市场前景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价,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有效实现风险防控。第三,参与风险分担机制建设。积极参与政府风险资金池,加强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担保公司的合作,形成“投、贷、保”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稀释银行的贷款风险。第四,打造适配性更强的贷后系统流程。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差异化的贷后管理策略,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实现投贷后管理高效、精准、便捷,助力科技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六)设立专营机构,强化人才建设。第一,推进设立专营机构。依据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和区位特点,深入推进机构专营化。设立科技型企业专业服务部门,成立服务科技型企业特色支行和专营机构,配备专业经营团队,成立专业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工作组,实现科创服务专业化、便捷化和成本最小化。第二,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科技金融业务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各层级人员所需的能力素质标准与对应的培训课程。积极引进具备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构建既精通金融知识又了解科技领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七)加强外部合作,提升服务质效。第一,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对接,及时获取科技型企业相关信息,主动走访,并加强跟进服务。第二,强化与企业合作共建。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合作,了解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和模式,实现双方技术共研、场景共建、成果共用。第三,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加强与引导基金、担保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建高效、低风险服务模式。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联动合作,搭建平台和渠道,推动各方搭建互动机制,构建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生态。第四,深化与交易所的战略合作。通过实施“个性化辅导计划”“券商专题交流会”以及“定期路演活动”等举措,创新并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维度,构建涵盖行业交流、资本运作、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综合服务质量与效率。(完)
(作者系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