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1-11 07:39
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风勘团队的孙嘉铭。刘梦/摄
□本报记者 张瑾
“今年的展商更多,风险勘查的工作量更大,我们的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自10月23日展会搭建期开始,在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风勘团队任职的孙嘉铭就常驻“四叶草”。
每日8时30分,他和小伙伴们准时集合,分成4个小组开展两次现场巡查,共涉及2000余个展位,平均日行3万多步,以专业视角开展风险查勘和风险减量服务。
从最初的适应学习到承担团队现场统筹负责工作,连续4年服务进博会的孙嘉铭渐渐在“实战”中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
“风险查勘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一次,我们在巡馆时发现某展馆内有工人在进行高处作业,但是施工人员的安全绳佩戴不规范,可能存在跌落风险,我们便立即上前制止,并建议规范佩戴,成功避免了一起潜在的高坠事故。”孙嘉铭说。
除了关注搭建人员的操作规范,护航进博会还需要妥善应对涉及安全、运营、物流等多个方面的一系列潜在风险。
如何将风险查勘与隐患排查做精做细?孙嘉铭如数家珍:“展前的主要风险点集中在展品运输风险、违规操作风险等;展中的风险点在于展品在展示过程中的受损、网络安全风险、人员密集可能导致的踩踏等;展后的主要风险点在于撤展施工风险、物流。”
针对上述风险,孙嘉铭所在的风勘服务团队与国家会展中心安保部、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组成联合工作小组,为第七届进博会提供从搭建期、布展期、开展期直至撤展期的现场巡检、事故隐患排查等服务,重点聚焦“人、物、馆”等重点环节,围绕施工、用电、人员意外等风险,依托专业工具及时发现隐患,对现场搭建行为现场指导,并提供相应整改建议,及时控制风险。
进博会越办越好,中国太保的查勘“黑科技”也不断迭代升级。除配备红外热成像仪、钳流表、消防压力检测装置等常规风勘工具外,孙嘉铭还有了越来越多充满科技范儿的“新搭档”。
“结合多年服务进博会的经验,我们为进博会运营方对接了玻璃幕墙智慧管理系统、智慧水淹预警系统、消防物联网系统等新型风控技术服务商。”孙嘉铭介绍,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中国太保风勘团队通过提供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全过程风险管理服务及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为参展商搭建起全天候、全方位的风控服务网络。
2024年,中国太保为进博会提供了超1.27万亿元的综合保险保障方案。作为进博会金融幕后保障者中的一员,孙嘉铭的服务工作贯穿进博会入场、搭建、布展、开展和撤展的全生命周期,将一直延续到11月13日撤展结束。
“战线”格外长,责任格外重,收获也特别多。用孙嘉铭的话来说:“连续参与进博会服务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术和素养,拓宽了我们的认知和眼界,提升了我们的服务精神,也让我们在世界级的高水平‘舞台’上展现了金融人的‘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