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金> 为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

为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

——江苏特色农险护航“三农”产业链专题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时间:2024-10-31 07:55

编者按:

今年以来,江苏省财政推动13个地市着力扩大农险保障覆盖面,针对种植业、养殖业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农户给予保险费补贴,统筹下达省级以上财政农险保费补贴资金35.27亿元,护航“三农”特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祖兆林

太保产险江苏分公司深植农业风险保障,扩面、增品、提标,开发特色农险为农民增收撑起“保护伞”。两年来先后推出“小麦赤霉病防治指数保险”“地方政策性农产品收储价格指数保险”“保供蔬菜收入保险”“灌云豆丹收入保险”等29款创新保险产品,为227.84万户农民提供了514.65亿元的风险保障,受惠农民70.16万户。

“三聚焦”护航“三农”特色产业链

“成立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又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我们更有发展的底气了。”近日,淮阴区淮高镇开庄村党总支书记高天群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

“5年前,这里是东边一条沟,西边一条河。”高天群这样形容没土地、没发展资源的村子。面对眼前的一片荒芜,他决定自己带头成立合作社,并从一开始便约定,与村集体合作的项目利润(总利润的六成)给村集体,但亏的钱由几个出资人承担。

高天群说:“靠天吃饭的农业,一点损失都可能是致命的。”于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增收的“保护伞”。

去年9月,苏北突遇寒流,水稻大面积减产,涉及村集体项目部分损失3万元,理赔款仅用7天就到账了。

聚焦巨灾指数保险,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为提升抗灾救灾能力,太保产险江苏分公司首创巨灾指数保险。今年7月,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突降大暴雨,太保产险金湖支公司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快速赔款202.73万元,弥补暴雨给群众带来的损失。

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创新优质稻米收入保险,推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淮安市洪泽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优质迟熟中粳稻主产区,“洪泽湖”大米品牌是江苏省特优农产品。

为此,太保产险洪泽支公司与岔河稻米产业园、岔东绿色食品公司以及部分优质稻米种植大户开展了三方合作,创新开展“优质稻米收入保险”,以“订单+保险”的形式进行产销对接,推动实现“良种良法”“优质优价”。

洪泽区朱坝镇朱高村农户唐以宽种植南粳9108的优质水稻136亩,太保产险洪泽支公司搭建产销订单平台,促成岔东绿色食品公司与其合作。从原先的“保田头”延伸到“保产业链”,既保障了种植农户的利益,也保障了粮食企业的利益,确保粮食产加销优势联动。同时“保险+订单”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水稻,打响“洪泽湖”大米优质稻米品牌。

聚焦食用菌保险,保障农业龙头企业高效生产。2023年4月,太保产险洪泽支公司为江苏天晟生物发展有限公司1.2万平方米食用菌双孢菇承保了食用菌保险。6月,1500平方米双孢菇受绿霉菌影响受损,太保产险洪泽支公司第一时间实地查勘定损,5日内完成理赔流程,支付赔款21.6万元。

该公司总经理洪鹏飞对记者说:“以往菌菇生产过程中遇到灾害,只能损失自担,现在投保了食用菌保险,遇到灾害能挽回不少的损失。同时太保产险的高效理赔也让我们生产经营更加稳健,为企业扩大规模增添了信心。”

风险预警“天上知”,精准减损“到田头”

今年2月,宿迁市遭遇特大雨雪冰冻天气,太保产险宿迁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赵城勇告诉记者,面对灾情,公司抽调精兵强将,早出晚归奔赴宿豫区新庄镇草莓种植基地,指导种植户抗灾自救,避免灾害后续的再次扩大,成功为大棚农户挽回部分大棚及棚内作物损失共计约300万元。

这得益于太保产险宿迁中心支公司运用技术手段精准预警。在承保区域内的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安装两个微型气象监测站。微型气象监测站采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监测、数据存储、传输等功能的全自动化操作,持续稳定地进行气象数据采集和传输,为用户提供相关气象服务。

宿豫区新庄镇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广荣对记者说:“多亏太保产险宿迁中心支公司建立高科技防灾预警服务平台,开展防灾减损前置工作,草莓种植大户减少了损失,加之开通绿色赔付通道,首批200万元农保理赔资金已到位。有了保险兜底,草莓种植户快速启动草莓园的灾后重建,赶在下一年度草莓热销季弥补损失,底气更足了。”

“慧眼”监测作物长势。“这块地是俗称的‘盆子底’,地势低,排水难。后期要特别注意防倒伏。”近日,太保产险苏州分公司农险专员同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道,仅凭一个坐标,便驱车直插八坼街道练聚村,在一大片农田中,为一块约5亩的水稻田现场把脉。这份精准的减损服务如何做到“未卜先知”?原来是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立了功。

今年起,苏州全面实施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其中,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障责任在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的基础上,增加地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保额也从原来每亩700元增加至每亩1300元。“农险更高保额增强了农户抗风险能力,还能用专业的风险减量服务,助力粮食丰产丰收。”太保产险苏州分公司“三农”中心负责人张翔宇介绍,该公司创新开发使用“慧眼·智远作物长势监测系统”,上半年已经覆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的超90万亩小麦,且于8月扩展到吴中、相城等7个区县超120万亩水稻主粮作物,能实时监测作物长势,并每隔7日出具一次报告。“卫星遥感能收集分析农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光谱特征,对比同期及过往数据,对长势做出分析。”张翔宇进一步解释,监测系统能定位长势较差、极差的地块位置,提升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黑科技”准不准?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研究员吴福官站在练聚村农田边啧啧称奇:“它确实要比周围水稻田长势差,可能是在梅雨季节受淹导致的。现在发现得及时,要是注意好病灾,及时排水,注意防倒伏,产量还能保持中等水平。”

“风险预警‘天上知’,精准减损‘到田头’。”张翔宇说,科技赋能农险“防减救赔”一体化应灾服务水平,可以让农户通过风险减量服务从根本上受益。

特色农险护航豆丹特色产业发展

“有了‘灌云豆丹收入保险’,我们养殖豆丹更有底气了。”近日,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孙跳村豆丹养殖户刘恒亮开心地说。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豆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将有可能影响养殖户收入和养殖积极性。“如果放在往年,我们心里没个着落,但今年踏实了。因为早些时候,我们都投保了一份‘灌云豆丹收入保险’。”刘恒亮说。

豆丹是灌云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学名豆天蛾,是天然无公害状态生长的昆虫,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

在连云港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2022年以来,人保财险连云港市分公司、太保产险连云港中心支公司等推动保险公司创新开办高粱种植保险、黄桃价格指数保险、蓝莓采摘期降水指数保险、内塘螃蟹养殖保险、芦蒿收入保险等十余款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累计承保面积27.8万亩,提供风险保障6.5亿元,支付赔款4000余万元,受惠农户近5000户次。

灌云县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豆丹产业已成为灌云县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豆丹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市场风险、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风险也水涨船高。

2024年,太保产险连云港中心支公司立足灌云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推出“灌云豆丹收入保险”,得到江苏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支持。该项目作为工作队首批首个实施的帮促项目,已于8月19日正式启动。

记者获悉,“灌云豆丹收入保险”项目是江苏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灌云后的第一个产业类项目。该保险产品以豆丹的产量和价格作为保障对象,当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导致豆丹产量下降,或者市场价格波动造成豆丹销售收入低于预期时,农户将获得相应的赔偿。这一保险产品的推出,为豆丹养殖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预期,增强了他们的养殖信心。

“该险种是我司针对灌云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豆丹养殖业而开办的创新险种。该险种的实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豆丹养殖户的高度认可,我们一定将这项富民项目落到实处。”太保产险灌云支公司总经理曹天锡介绍。

当地豆丹养殖户马亮、常发成介绍,“每亩地保费252元,我们只需要缴40%,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承担了60%的费用,保险约定亩产量达到了150斤,极大降低了农户和生产经营者的风险。”

截至目前,本次“灌云豆丹收入保险”共承保3959亩,共为广大豆丹养殖户提供1668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

相关链接:

【政府声音】织密“三农”保障网

【专家观点】农险是护航“三农”的重要政策工具

记者观察: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